书城励志有一种智慧叫开悟
3333800000004

第4章 清除贪念——天作孽有可为,自作孽不可活(3)

有一天,在金朝统治下的河阳县地界里,大道上走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和尚。

小和尚一边走,一边望着路边荒芜的田野、破败无人的村庄,胸中涌出无限感慨,他想:“如果战争再不停息,天下的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但愿菩萨能保佑一位英明的君主,统一天下,让老百姓重新安居乐业。”这样想着,他更加快了脚步,恨不能一步赶到目的地,以避免目睹这种悲惨的景象。

这时正是三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空中一丝风也没有。小和尚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真想找个地方乘乘凉,喝上一肚子甘甜的泉水。

可这里刚刚经过战火,四周的人家跑得一干二净,哪里去找水喝呢?走着走着,他看到前面路边的大树下,有几个人正在那里乘凉。他急忙赶过去,希望能讨口水喝。走到近前,发现这几位是赶路的小商贩。一问,才知道他们身边带的水也喝光了,因为无处找水喝,正在那里唉声叹气。

小和尚只好在他们身边坐下,准备歇口气再走。

小和尚边休息,边听着旁边的人闲聊。

这时,远处跑来一个人,怀里捧着什么东西,边跑边大声喊着。商贩们都站起身来张望,原来那人是一起赶路的商贩,刚才独自出去找水。等他跑近,大家才发现他怀里捧着的,竟然是几个黄灿灿、水灵灵的大梨!

商贩们都欢呼起来,一齐跑过去抢梨吃。小和尚也走上去问道:“这梨是从哪里买到的?”

“买?”那个商贩哈哈大笑起来,“这地方的人都跑到山上避兵灾去了,连个人影都没有,哪里去买?”

“是呀,那你是从哪儿弄来这好东西的?”商贩们边吃边好奇地问。

“我到那边村子里转了转,想找个人家,把水葫芦灌满。可是,别说是人,连个老鼠都找不着!水井也都被当兵的用土给填上了。我正在丧气,忽然看见一家院子的墙头上露出一枝梨树枝,上面结着几颗馋人的大梨。这下子,我乐得差点晕过去,可是跑过去一看,这家的院门都用石块给堵上了,墙头也挺高。我顾不上这许多,费了好大劲,才翻进院子里,摘了这些梨。那树上的梨还多得很,我们一起去多摘些,带着路上吃好不好?”

商贩们齐声说好,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去摘梨。小和尚插嘴问道:“你说村里的井都被填上了吗?”

“可不是吗!当兵的看老百姓都跑光了,一气之下,走的时候,就把井都填了,你甭想找到水喝。”

小和尚叹了口气,默默地转身走开了。商贩们奇怪地问道:“小师父,你不和我们一起去摘梨吗?”

小和尚说:“梨树的主人不在,怎么能随便去摘呢?”

商贩们又笑起来,说:“你真是呆和尚!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哪里还有什么主人呢,再说。那树的主人没准已经被打死了呢。”

小和尚认真地答道:“梨树虽然无主,难道我们自己的心里也无主吗?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决不会去拿的。”

说完,小和尚背起行囊,向商贩们拱手道了声别,就转身上了大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澄一大师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缘慧,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澄一大师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缘慧。他把缘慧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缘慧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澄一大师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直到现在,这样的人选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缘慧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澄一大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忠诚而勤奋的助手缘慧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澄一大师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缘慧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澄一大师的病床前时,病人膏肓的澄一大师硬撑着坐起来,抚着这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缘慧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澄一大师笑笑,不再说话。半年之后,澄一大师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缘慧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澄一大师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澄一大师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缘慧非常后悔,在叹息中度过了整个后半生。

◎小小的得利,有时会带来大大的失败

一位禅师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些商人,要到远方去做生意。由于路途不熟,大家商量之后请来了一位向导,于是浩浩荡荡出发了。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旷野,那儿有一座供奉天神的庙。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掉一个人来祭祀,方得通过这个地方。

商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都认为大家是亲戚族人,只有那个向导是外人,便决定杀他作祭祀。等到祭祀完毕,便开始动身前行。可是由于没有向导,却迷失了方向,走来走去,一直都在旷野里打转,终于大家都困死在旷野里。

◎投机者最后折磨的必是自己

一个商人遇到了难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请教智尚禅师。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响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去给我到山下买一桶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的,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

商人非常疑惑,但又不好违背禅师吩咐,于是犹豫半天,最后才终下决心,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人要自辨是非,不要听信误导

摩罗在出家之前权利欲很强,一心想成为他们国家的国王。一个修行未成的人告诉他,如果能够用一千个大拇指做成花冠。他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于是,摩罗千方百计地收集大拇指,甚至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样没过多久,他就得到了九百九十九个大拇指。只要能够得到最后的一个大拇指,就可以成为国王了。

一想到这一点,摩罗就心花怒放,不能自制。可是,这最后的一个大拇指要怎么得到呢?他冥思苦想,始终想不出什么办法。在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他几乎丧失了理智,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他拿起了刀子,冲向正在灶台上为自己熬粥的母亲。母亲吓坏了,苦苦地向他哀求。但是,一心想成为国王的摩罗,一点都不为所动。就在他要动手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和尚,并且,这个和尚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于是,摩罗放开母亲,开始追赶和尚。

和尚看起来走得很慢,并像有意在等他一样,可是,摩罗全力追赶,怎么也追不上。

原来,这个和尚不是普通的和尚,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佛祖在灵山上心念一动,知道摩罗要杀掉自己的母亲,就想趁机度化这个愚昧的众生。于是,佛祖化成了和尚,出现在他的面前。

摩罗追得筋疲力尽,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只好高声喊道:“喂!和尚,站住!给我站住!”

佛祖回答道:“我已经停下很久了,是你停不下呀。”

摩罗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大悟,明白了自己犯下的罪恶。于是,他放下屠刀,拜佛祖为师。由于他一心向佛,潜心修炼,最终成为了菩萨。

◎被执所迷,自然不悟

禅师们一致看轻秘密作用或神秘的力量,牛头法融便是最好的证明。法融是江苏延陵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十九岁的时候,便博通经史。后来醉心般若,悟透真空。他来到了牛头山,住茬幽栖寺北的一个岩洞里,与花草兽禽为伴。

四祖道信慕名前来探访他,看到法融坐在那里,既不站起来打招呼,也不合掌礼拜,便问:“你在此做什么?”

“观心。”法融道。

“是什么在观?被观的又是什么?”道信又问。

法融觉得诧异,于是便起来行礼说:“你是何人?可闻道信?”

道信答道:“我便是他。”

于是法融将道信请于小庵中。道信见室中居有虎狼,便有所恐惧。法融道:“你心中还有这个?”

道信不语,过了一会儿,他在法融常坐的石头上写了个佛字,法融看到了这字,不敢坐下,面露敬畏之色。

道信说:“你心中还有这个?”

法融不知所以。便请道信讲解法要。道信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曾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听了后,恍然大悟,于是不再隐居,而到各地行化,并精研大般若经。

◎形式主义最害人

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有一个乞丐以颤抖的手去敲荣西禅师的庵室,哭诉道:“禅师!我的妻子与子女已经多日未进粒米,我尽可能地想给他们温饱,始终不能办到,连日来的霜雪致使我的旧疾复发,现在我实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妻小们都会饿死,禅师!请您帮助我们!”

荣西禅师听后,颇为同情,但是身边既无钱财,又无食物,如何帮助呢?想来想去,不得已只好拿出准备替佛像涂装用的金箔对乞者说道:“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急吧!”

当时,座下的许多弟子都以一种惊讶的表情看着荣西禅师的决定。不满的情绪挂在脸上,并且抗议道:“老师!那些金箔是替佛装金的,您怎可轻易地送给别人?”

荣西禅师非常和悦地对弟子说道:“也许你们会对我的作法无法理解,可是我实在是为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

弟子们听不懂老师的话,仍愤愤地说道:“老师!您是为了尊敬佛陀才这么做的,那么我们将佛陀圣像变卖以后,将钱用来布施,这种不重信仰也是尊敬佛陀吗?”

荣西禅师道:“我重视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狱,我也要为佛陀这么做!”

弟子们不服,口中喃喃说道:“把佛陀圣像的金箔送人,这是尊敬佛陀?”

荣西禅师终于大声斥责弟子们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么对待众生的?你们能认识佛陀吗?”

弟子们到此时才明白荣西禅师的大慈悲,原来他的做法是真正与佛心相契的。

◎有时候少比多更能感动人

一位妇人生活很困苦,到寺庙拜佛。在离开时,拿了身上仅剩的二百元资助寺庙香火,住持虔诚地亲自送她到庙外,感激之情无法言喻。

十多年后,这位妇人已发迹,而成为非常富裕的贵妇,她再度到寺庙朝拜,临走时她捐献了五十万元香火,住持却送她到庙门口后,就往回走。

她不解地叫住住持:“十几年前,我只捐献两百元,您毕恭毕敬地送我到寺庙外。今天,我捐了那么多香火钱,您却不以为然,是不是我不够诚意?!”

住持说:“十多年前,那两百元是您的买菜钱,也是您生活的全部,而您慷慨地付出;今天数十万元对您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意义是不同的!”

◎自己的危险自己常常看不到

唐朝白居易,有一天去拜访一位叫鸟窠道林的禅师。他发现这位禅师所住的地方古松茂密,盘屈如盖,禅师就住在上头,鸟鹊筑巢其上,自然驯狎。白居易觉得禅师住在树上实在太危险了,于是说:“禅师住处很危险。”

禅师说:“你住的地方比我更危险。”

白居易说:“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自己不停地起心动念,处处被外境转动,就好像薪火相交。把自己弄得焦躁不自在,何以不危险呢?”

◎算计别人大都难有好结果

一个狡猾的古董商人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佛堂里有一张古代皇族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质稀贵。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可称之为绝品。于是商人便开始左右盘算着他从小惯用的伎俩。

正好一个小和尚将那张桌子搬出来晾晒。于是商人上前便说:“这真是张精美的桌子。”

小和尚并无言语,继续忙着。

商人马上又叹道:“和我家的那张简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赝品。”

小和尚仍没作声,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商人转而道:“我的那张在搬家时给弄坏了两条腿,小师傅可否将此桌子卖于我?我愿出一千块的高价。”

小和尚便问:“施主既然说这个是赝品,那买它何用?”

商人笑道:“我是想用它的腿来代替我的那件真品。这样一来,你也可以用这笔钱买张新的桌子,我也可以使我的那张真品恢复原貌,两全其美,也算你成全一桩好事,积累公德。如何?”

小和尚一想,也是如此,便答应卖掉它。

此时的商人,一边很兴奋地勉强压抑住自己的狂喜,心想这张桌子起码能卖十万块以上。竞花一千块买下;一边抱怨自己出的价太高,并要求小和尚帮他搬出来,等他来接。说完便三步当两步地去叫车去了。

此时小和尚担心商人的车太小,装不下这张桌子。心想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将桌子分为两半,好装运些。于是便拿锯将桌子从中间拉开。

当商人回来后看到此场面,气得目瞪口呆,又无话可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

慧可向达摩学禅,有“立雪”和“断臂”的故事,表现出其为学的态度。

一日,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慧可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慧可道:“唯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慧可听此诲励,即以刀断臂在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慧可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慧可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

◎人最大的悲哀是总认为风景总在别处

有一个人跑到西天向如来佛诉苦说,这个地球给他住起来还不够舒服,他说他要住在一个有珍珠门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