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史考伯是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位总裁,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每年付给他100万美元,他是美国最早年薪超过100万美元的人。
他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年薪,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据史考伯自己介绍说:他不是天才,也不是钢铁制造专家。他得到这么多薪金,主要是因为他具有跟人相处的本领。
有人问他,跟人相处有什么神奇之处?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本。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史考伯又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扼杀一个人的雄心了,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喜欢夸别人好,我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吝于赞美,却喜欢批评,正如有的人所说:“第一次我做错了,马上就听到指责的声音;第二次我作对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夸奖。”
应该说,这绝对不是成功人士的做法。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你就不会有心情“逢人先说三个好”。能让你随时可以说出“好”字的原因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平常的人身上也有长处。他人的赏识,往往是我们努力奋进的动力,它会促使我们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而取得成功。同样地,真诚地欣赏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也会让他人受到鼓舞。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欣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有一次,维克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见此情景,维克心里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
维克问自己:“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维克仔细寻找着,立刻找到了能让他欣赏的赞美点。
当工作人员在磅秤上称维克的信件时,维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那人听后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说:“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
维克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光泽,但看上去仍然很好看。”
那人听后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再平凡的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而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感激欣赏自己的人,这会使我们的环境气氛变得融洽起来。
当然,欣赏别人,如果变成了廉价的吹捧,无原则的夸奖,那就成了拍马屁,自轻自贱惹人生厌。欣赏别人,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要欣赏别人,必须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就像伯乐相马一样。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欣赏别人。欣赏别人,需用心去体会,发出由衷的赞美。
当你向咨询处的小姐询问总经理的办公室是几号时,她会清楚地回答:“总经理(稍停)第16楼(稍停)1618室。”
你朝电梯走去,然后停下来,走回去,说:“我很喜欢听你的声音和回答问题的方式。”
她一定会高兴地笑着告诉你为什么每次要稍停一下,为什么每句话的声调应该是那样。你的几句话使她的头抬得高高的。同时你也会有一种幸福感。
欣赏别人,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在一个无暇沟通的生活环境中,学会欣赏别人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份融洽,少一分隔阂。
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即使一个最不讲道理、最顽固的人,也会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软化下来,变得像小猫一样乖顺。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会赢得朋友。”
倾听就是最好的恭维,这表示你对他的观点感兴趣,欣赏他说话的方式,甚至是欣赏他整个人。反之,你对一个人的谈话不感兴趣,很容易让他误以为你不喜欢他本人,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但他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从而对你产生反感。
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尊重你,在背后称道你,这里有一个方法:耐心倾听对方的话,不管他说什么都兴味盎然,哪怕知道他将说什么也决不打岔。你将发现,即使一个最不讲道理、最顽固的人,也会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软化下来,变得像小猫一样乖顺。
反之,如果你希望别人躲闪你,轻视你,在背后嘲笑你,也有一个方法:决不要听人家讲三句话以上,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就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
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发现,即使一个脾气最温和的人,也会在你面前变得轻率不恭、不近人情。
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比对任何人任何事更感兴趣百倍。他对自己的牙痛,比对非洲的四十次地震更感兴趣。
因此,交际学上的一条最重要的规则是:“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有价值的人善于沉默
有价值的人善于沉默,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开口,在什么时候闭上嘴巴。
渴望拥有听众不只是孩子的愿望,成年人更需要别人的认同与欣赏。聪明人会耐心地做一个听众,鼓励别人表现自己。
卡哈尔在一个晚宴上,见到了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哈尔以前并不认识这位植物学家,卡哈尔发现他很有意思,于是专注地坐在椅子边倾听他谈论大麻、印度花草以及室内花园。他还给卡哈尔讲了有关马铃薯的一些惊人故事。卡哈尔在这次晚宴上什么也没做,只顾专心地听那位植物学家谈话,听了好几个小时。
植物学家最后临别时向所有的人宣布“卡哈尔是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这似乎让人奇怪,卡哈尔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倾听别人讲话的人,却被说成是“谈话家”。这就说明倾听也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对话。
杰克乌弗在《陌生人在爱中》里写道:“很少有人经得起别人专心听讲所给予的暗示性赞美。”卡哈尔不只是专心听植物学家讲话,还不时地点头,并告诉他,他感到非常有意思,受益良多。卡哈尔还告诉植物学家,他希望拥有他的知识,因此,卡哈尔被认为是一位优秀的谈话家,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位好听众,鼓励别人开口而已。
◆以同情心接受他人的观点
拿破仑·希尔说:“与人相处能不能成功,全看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接受别人的观点。”
每天你所遇见的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渴望得到同情。而你给予同情方式却很简单,即倾听。而你得到的回报却是爱和尊敬。
有一位主管,发现一位员工最近工作表现大不如前。他虽然对这位员工的业绩不满意,但并不打算急于责备。他把员工请到办公室,问:“你一向对工作都很在意,从来不是一个马虎的人。但最近你好像很不开心……难道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吗?”
员工脸变红了,几分钟后,他才点头。
“我能帮忙吗?”主管又问。
“谢谢,不用。”接下来,员工开始滔滔不绝地谈他的苦恼。因为他发现他太太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对这件事,谁也无能为力。主管只能默默听他述说。他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谈话结束后,这位员工的情绪看起来好多了,后来他的工作有了长足的改进。
如果你希望人们接受你的思想方式,就应该“对他人的想法和愿望表示同情。”可是,同情心的萌发,有时也会受到情绪作用的制约。我们经常用“又可怜又可恶”来打消自己的同情心。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令你觉得厌烦、心地狭窄、不可理喻的人时,不妨默读约翰·戈福看见一个喝醉的乞丐蹒跚地走在街道上时所说的这句话:“若非上帝的恩典,我自己也会是那样。”
◆如何做一名好听众
执教北京大学心理治疗课程的徐浩渊博士认为,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她说:倾听者不是机械地“竖起耳朵”,在听的过程中他的脑子要在转,不但要跟上倾诉者的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要跟得上对方的情感深度,在适当的时机,还要提问、解释,使得会谈能够一步步深入下去。
艾略特是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的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倾听不但可使你获取正确的信息,还有助于你的感情“存款”不断增加。因为,由衷地倾听,可提供“心理空气”,使对方的精神得到满足。这时,才更有利于你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或是充分发挥你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积极的倾听作为一种技巧,需要掌握如下要领:
其一,保持高度兴趣。如果你没有时间,或别的原因不想倾听某人谈话,最好客气地提出来:“对不起,我很想听你说,但我今天还有两件事必须完成。”如果你一边听,一边翻书或做别的,想别的。你的举动逃脱不了说话人的眼睛。说话人会对你的粗心产生很大的不满。我们倾听他人谈话应该是真心真意的,并集中注意力。
其二,要有耐心。鼓励对方把话说完,直到听懂全部意思。遇到你不能接受的观点,甚至有伤你的某些感情的话,你也得耐心听完。你不一定要同意对方观点,但可表示理解。一定要想办法让说话人把话说完,否则你无法达到倾听的目的。
其三,避免不良习惯。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和话题、任意评论和表态,把话题拉到自己的事情上来、一心二用做其他事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良习惯,妨碍倾听。
其四,进行积极反馈。倾听时,脸向着说话者,眼睛看着说话人,以简单的语言或手势、点头微笑之类进行适时的鼓励,表示你的理解或共鸣。让说话人知道,你在认真的听,并且听懂了。如果某个意思没听懂,你可以要求说话人重复一遍,或解释一下。这样说话人能顺利地把话说下去。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态度,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艺。许多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都会体验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就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们总是积极关注着你的发言,并且从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你的头上。他们积极地诱导你、鼓励你说出心中的苦闷、迷茫。他们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为你的快乐而快乐。你必然会在与他们短暂的交往中,对他们产生好感。
他们为何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这当然是训练的结果。当然,只要你有了重视倾听的观念,掌握技巧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拍到点子上方见功力
一份人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不畅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成功。他们共同的心理障碍是:难以启齿赞美别人。”
一位刚从军队转业到一家公司做办事员的人,总是抱怨同事如何如何地拍上司的“马屁”,说自己看不惯。不到一年,他被调离办公室,被安排到了门卫室。他大为恼火,也非常痛苦,说是遇到了一群“小人”。他说他的“失败”就是不会“拍马屁”。
还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去深圳打工,不到两年,就跑了回来。他愤愤地说,因为不会“拍马屁”,被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湖南打工仔排挤,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客户部经理的位置,老板打发他去做客房部的领班,结果他愤然辞职,打道回府。他不屑他说:“那个湖南仔会什么呀?不就会瞧着老板的眼色行事吗。”
这个大学生所说的湖南仔是从做“门童”开始,一步步地做到了客户部经理的,他确实是一个很会拍马屁的人,不但拍上司的马屁,也拍下属的马屁,因而跟上上下下的关系无不融洽。更令人赞赏的是,他无论是做员工还是做主管,工作业绩都很好,因为他很有合作意识,别人也乐意跟他合作。他也确实会“瞧着老板的眼色行事”,每一件工作都做得滴水不漏,颇合老板的心意。当这个湖南仔做到领班以后,向老板列举了客户部工作中的种种漏洞和不足,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老板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就任命他为客户部经理。
像这个湖南仔一样的“马屁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最吃香、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能把“马屁”拍到点子上,从而为自己、为工作开辟了一条通畅的道路,他们往往最容易取得成功。
◆一位老板对“马屁精”的看法
有人问一位老板:在员工中有没有他宠信的“马屁精”?别的员工是否对此有不满的议论?
这位老板淡然一笑,坦率地说:“有!当然有!但是,我不会去理会那些议论。因为某些人工作能力明显不如别人,个人收益也明显少于别人,心理上会失去平衡,骂比他收入高、能力强的人拍我的‘马屁’,他们把自己的缺陷反而打扮成人格的一种‘高尚’,来弥补心理的失衡。
“但是,他们忘了一点,我怎么能够用自己企业的利益去交换‘马屁精’的讨好呢?我不会蠢到掏自己腰包里的钱去供养只会‘拍马屁’的无能之辈。我奖励,甚至重奖的是肯于为我做事的人,其中包括把有些员工中的真实情况向我据实反映的人。别人把他们看成是‘拍马屁’,而我认为这是他对企业负责,对老板负责,这种表现在我看来应该叫敬业!”
这番话很耐人寻味。“拍马屁”在今天有了新的含意,已不是传统意识上的贬义词。它在老板眼中,是敬业,是负责;在一般人眼中是处事圆通;在嫉妒者眼中才是令人生厌的“马屁精”。我们不必一提“拍马屁”就嗤之以鼻,而且还应该学一点“拍马”之术。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事业前途。
◆上司也该学点“拍马”术
“拍马”技术不仅下属需要学习,上司乃至老板也需要学习。国外有句很时髦的话:员工是上帝。做老板的,当然应该学一点能让“上帝”开心的技巧。
如前所述,一份人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不畅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成功。他们共同的心理障碍是:难以启齿赞美别人。”
想当年,刘备为招揽贤才,不辞辛劳,三度造访诸葛孔明,他的“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的心,愿意下山为他效命。据古书记载,刘备事实上不只是拜访了三次,而是许多次。所谓“三次”,不过是小说家利于塑造故事情节而已。当时刘备已经四十七岁,而孔明才二十七岁。这种不因年龄的差距、地位的悬殊,而能克尽礼仪的姿态,谁还能不被打动呢?
每一位领导者都不妨学一学刘备的低姿态,不管对方是年轻气盛的客户主管;或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要在意年龄与资历的差别,不要因为自己财力雄厚、学识丰富,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果能像刘备一样虚怀若谷,尽一切努力打动下属的心,还用担心对方不效力,不卖命吗?还用担心事业不成吗?
◆处事圆滑一点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