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的启示
3314500000005

第5章 从平庸中崛起的一生(5)

曾国藩这一天的日记可以说是他自我改造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但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而且也下定了决心,其关键仍然还是他能否真正做到。

后来他又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说道:“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深耻矣。”一个人要能勇敢地面对自己,要能找出自己的缺点。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我怎么那么小气?”这就是你的功课,你是要继续小气下去,还是要从此变得大方一点?但是你也不能随意大方,随意大方也不对。你用这种方式慢慢调整自己,就可以逐渐改变你的命运,这其实是非常科学的一种做法。

“等到办理军事,志向才最终确定,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最后他得出结论:恒不是策略,而是信念。信念就是自己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的东西。“我从此一定要有恒、有恒、有恒”,这样你就可以慢慢走上恒卦。

我们现在来看看恒卦(见图8),它是《易经》的第32卦,其卦辞是“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人能有恒,则亨通而无咎,利在于正,亦利于有所往。”“亨”,就是亨通的意思,“无咎”,是说你如果有恒,就会无咎,就会利贞。“利贞”,就是你一定要走正道,才会亨通,才会无咎,才会利有攸往。“利有攸往”就是利有所往,你不管到哪里去,事态发展都会对你有利,这样你才算亨通。光“亨”(顺利)还不够,还要“通”(无碍),只亨不通,你的处境也不会很好。

恒卦的整个卦象就是“雷风恒”,打雷的时候风比较持久,有风的时候雷就比较常见。台风来的时候,听到打雷我们就会很高兴,因为“一雷破九台”嘛。

任何事情都会有例外,一旦超越中间的度,它就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所有情形都涵盖在一个卦里面,这是做不到的。同样,任何道理也都有它的局限性,在它的安全系数范围内,你照那样去做没有错,但是一旦超出安全范围,情况就会变了,结局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这点你必须要考虑到。

“君子以立不易方”,立于其道而不改易。君子看到“雷风恒”就会想到,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永远不要去改变。其实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常常会见异思迁,常常经不起诱惑,看到别人好,就会想学别人,按着别人的路去走,因此总是改来改去。现在的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我是主张可以改来改去的,但是不能超过五年,五年以后就应该大概知道你这辈子要做什么,然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也不赞成从小就立志,然后就坚定不移,万一这个志立错了怎么办?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到那个年纪你才比较有资格谈志向。15岁就讲,20岁就讲,太早,也太危险。比如,一个人15岁的时候就说“我这辈子要当钢琴家”,到了40岁才知道方向错了,那多半来不及了,所以立志也不要太早。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无恒,一是误解了恒。”这都是引用的曾国藩的话,我不能把我的话直接放进来,那就变成我在说我的事情了,我还是讲曾国藩,只是要把他的话里面的道理抽离出来,这是我要做的工作。

见异思迁,求新求变,追求时尚就是无恒。喝酒的人会不会有固定的口味,就是喜欢某个牌子的酒?当然会,这叫习惯。可是现在你喜欢抽的烟,没过多长时间就没有了,厂家不生产了;你现在喜欢穿的衣服,很快也没有了,找不到了。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太快了。现在很多中年妇女也穿那种比较暴露的衣服,我就问过一个人:“你好意思吗?这么大年纪还穿得这么暴露。”她说:“没有办法,现在都是这种衣服,我有什么办法?”她说的也确实是事实。

刚开始变是应该的,那叫调整。但是一直变,没有固定的原则标准,就表示你是不成熟的,也说明你是根本没有定向。“误解了恒”是什么?比如安于常态、刚愎自用,或者死守规矩。其实到现在还是这样,很多人不是这种人就是那种人,容易走极端。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要在两端找平衡,那才是最佳状态。

曾国藩对“恒”这个字,花了很多时间,也下了很大功夫去体会、去参悟。他把“恒”当作什么呢?

第一,在忧患中成长。人没有忧患,是成长不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可是我们现在却只一味追求安乐,这样还怎么经历练而坚强,经忧患而成长呢?

第二,持正道以开新。曾国藩并不排斥“新”,因为他后来也是主张我们要自强,要造洋炮,要学洋人的科技,他并没有封闭。但是他也明确指出并反复强调,学了要为我们自己所用,要能自己独立制造,而不是总向别人购买。

第三,恒久中行善德。“恒”的目的是什么呢?“恒”就是要不断

修德。

这三点是他自己悟到的,而他这实际上就是在坚持恒卦的九二爻。九二爻说的是什么呢?“悔亡”“能久中”,也就是说只要能长久地走上合理的途径,最后你所有的后悔就都会消失。“恒”可以解决你很多的问题,可以化解你很多的苦难。你只要一变,又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冒出来,你跑到别的地方,也会有很多新的挫折出现。

从蹇卦转到恒卦,就能“持盈保泰”。尤其是在一个人的鼎盛时期,更需要小心谨慎,以尽量避免灾祸,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原来的地位和已成的事业。

十一、发挥余热:为国为民谋求福利

曾国藩51岁的时候,定三路进兵之策,曾国荃围攻金陵,左宗棠攻打浙江,李鸿章主攻江苏。52岁时力陈“中华之难中华当之,绝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这就是他又是自强派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原因。他反复说“我们不能老指望洋人来替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老羡慕洋人有洋枪洋炮,我们还是要学,但是我们不能忘本”。这点尤为关键,我们不能忘本,学了要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做他们的奴隶,做他们的奴才,为了赚一点钱而剥削我们同胞的血汗,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我想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制成的时候,曾国藩说了这么一句话:“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意思是说这样他们就不能骄傲,说他们比我们能干,因为他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

53岁时登上中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曾国藩非常高兴,于是就将它命名为“黄鹄号”。54岁时攻陷天京(今南京)。我在这里顺便说一句,他如果54岁的时候还不完成这个任务的话,就可能完成不了了。诸葛亮死于54岁,孙中山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去世的。年纪轻的时候容易莽撞,年纪大了又往往太保守,而这时候正当有为。所以他就在这时候完成了他一生之中最重大的任务。

55岁时收养八百孤寒子弟,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打仗就会死很多人,这是难免的,可是自己的罪孽还是很深。诸葛亮也是一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都烧死了很多人,他心里都非常清楚,所以也做了一些功德来弥补。

56岁的时候,连续两次请假,在营调理,专门停下来好好调整自己。57岁时扩大江南制造厂的规模,58岁时得以觐见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当然他那时候能够觐见太后、皇帝也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十二、裁军不辞官:功成身退得善终

曾国藩最后采取的方式是“裁军不辞官”,为什么不辞官?他可以上书清廷,“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要告老还乡”,可是他敢吗?他如果那样做的话,清廷就会认为他是在挑战自己了,“好像我一定要给你实权,要让你做大官,你才过瘾,否则你就要回去号召所有人来打我是吗?”所以当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辞的,有时候请辞就等于在威胁上面的人,“我不干了,怎么样?”那上面多半会说:“怎么样,先杀掉你再说。”到那个时候,你就会追悔莫及了。

曾国藩保命的方法就是他自己不辞官,但同时军一定要裁掉。太平军被消灭之后,湘军对于曾国藩本人,对于皇帝,都成了大包袱。曾国藩倘若与朝廷权贵结盟,对皇权就会构成很大威胁。有人甚至劝他自立为王,但是他却很清醒,说这是坏人要他行非分之举。一般人可能就会受这些影响,心想“来啊,我怕谁,大不了一死”,但是曾国藩没有。最终,军队都被他遣散了,其实这也是他感到非常于心不忍的事情。大家想想看,湘军都是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跟了他,把最宝贵的生命完全交给了他,结果他功成名就以后,就把他们一脚踢开,“你们都回家去”。但是曾国藩没有办法,他也是形势所逼。这样做才救了他一命。不辞官,裁军,这两件事情他只要有一件没做,他就死定了,因为那时候已经没有太平军了,清廷还留着湘军干什么呢?

59岁时奏请练兵、饬吏、治河为要务。他总是跟皇帝强调,“我在做实在的事情,我不求功名,我饬吏”,他很巧妙地告诉皇帝,“你不用怕我”。

60岁的时候肝病日重,右眼失明。过于操劳的人,往往最后的结局是得肝病。61岁时,亲友在上海给他祝寿,因为他平常不太庆寿,所以我才特别写出这件事。62岁时书告所有兄弟,仕途是很险恶的,要他们一定要保重,“官途险,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风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实属不易”,能够很妥当地因应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好自为之。3月12日午后散步的时候,突然间感觉到脚麻,就对儿子纪泽说:“你扶我进去坐一坐。”他回到书房,端坐了差不多三刻钟,然后就走了。

这叫什么?叫好死,叫善终。“人死为大”,千万记住,一个人,不管他生前怎么样,他死了,就是完成他这一生的任务了,我觉得这是中华文化里面非常好的一点。不要再去议论他,我们对曾国藩都没有议论的资格。我们只是跟大家分享他的一生经历是怎样的,他自己有什么体会、感悟,其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抱的态度。

(第三节)曾国藩并不是天生圣人

我为什么要对照卦来讲曾国藩的一生呢?因为这样才表示我说的都是真实的东西,否则这些就都只是我随兴所至、任意编造的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跟卦象、卦爻都很吻合,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奇怪、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就是这样,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也说明《易经》中的卦象、卦爻辞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一个人,很多时候你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是你下一步要怎么走,你要怎么变,这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如何也改不了了,所以你不要后悔,后悔也没用,你要考虑的是将来怎样去改变自己,这才应该是我们看历史人物经历最大的收获。

曾国藩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位尊为相,但是没有实权。他虽然是汉人中职位最高的官,但是朝廷却始终不放权给他。我想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清廷好不容易把皇室建立起来,它怎么会轻易把大权交给汉人,万一你造反怎么办?所以清廷对曾国藩一直很不放心,怕他的势力太大。当时湖北巡抚的位置宁可给胡林翼,也不给他。而且打胜仗都是别人的功劳,而打败仗所有人都责怪他。这是他的真实处境。

“为国苦战,要权无权,要粮无粮,处处受排挤,处处受打击”,但是他没有怪别人。我们要学就学他常常自我反省,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好名,又自认比他人高一等,多言,因而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今天的处境是活该。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他年轻的时候到哪里,就得罪人到哪里。

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好像我在贬损他,其实不是这样。我是要给大家一个真相: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好的人的,都是慢慢改的。这样才有意思,有价值。曾国藩不是天生的圣人,他如果生来就那么“完美”,也就不值得我们专门来讲了。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脾气很坏、很急躁,也非常骄傲,总是骂这个骂那个,而且他还尤其喜欢骂有名的人,所以当时得罪了很多人。等到后来他需要那些人帮忙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算旧账了,“你以前怎么说我的,我现在还会帮你的忙吗?”

我们很多人有的毛病,曾国藩曾经也都有过,但关键是后来他自己都给改了,这才厉害。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不是说“我天赋异秉,我有什么好的遗传”,而是说“我不管怎样,我都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最大的修炼。他就很清楚自己现在的路之所以走得如此艰难,阻碍会如此之大,全都是自己年轻时候的行为所结下的果。

所以一个人碰到任何挫折,都要能反求诸己,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去改,不要老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老是怨别人。“对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或是嘲笑、侮辱,从不怨天尤人”,这是恒卦很了不起的地方。曾国藩自认“一生打脱牙之日多矣”,被人家打断了牙齿,就“和血吞”,他过这种日子过得太多了。“一生成功,全在受辱受挫之时。”这也是最难修炼的一门功课,叫作受辱功。

受别人捧会很轻松,那种日子会非常好过,但是人往往一被捧就被捧到云端去了。什么叫“云端”?不实在的东西才叫云端,它往往很快就会飘走。所以受捧是靠不住的,只是暂时的,切不可得意忘形,因为很可能情形很快就完全变了。而且受辱、受挫其实正好是你快速成长的机会,你不要怨天,也不要怪其他任何人,要赶快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修炼自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慢慢成长,慢慢走向成熟。

“凡事皆有极难之时,打得通、忍得住,便成豪杰。”所以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挺经》。你挺不挺得住?挺不住就没办法了,老天给你这么多机会,你自己挺不住,那能怪谁呢?只有“挺住、撑住、熬住”,才能等到苦尽甘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