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领导
3307000000025

第25章 司马昭之心要让人知道(3)

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地时,刘备便下马步行,以示对诸葛先生的尊重。这次卧龙先生虽然在家,不巧的是正在熟睡。于是,刘备便率领两位兄弟安静地站于屋门之外,静静地等候。终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起床接待了他们,并答应出山。

事实证明,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倘若没有孔明的鼎力相助,刘备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让他人感到他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而这一点往往是一些人,尤其是某些领导人最易忽视的。因而,对待那些人才,一定要有诚意,让他明白你很在乎他,很重视他。尤其当他不愿做某件事,而你又觉得非他莫属时,就必须表现出你的诚意,让他觉得再要推脱就会有一种内疚感。这样,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其所能去把事情办好,而你所花费的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也许就是一个辉煌的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尤其在他创业的初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下属的能力。能否拥有一些真正的人才,是一个领导者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可以这样说,人才是天地的精华,人才难得,尤其是在白手起家,人才不足的时候更是如此。创业难,得人才更难,得到栋梁之才更是难上加难。汉高祖刘邦若没有韩信、萧何、张良等人的尽心辅佐,就无法完成一统江山的大业;刘备若无诸葛亮,也不可能在群雄纷争之中三分天下而占其一……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一个栋梁之才对领导者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要吸引人才,方法很多,但始终都摆脱不了一个“诚”字,要待人以诚。这个“诚”可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要保苦耐心,始终不温不火,恭敬有礼,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动他的。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一家小酒馆吃饭,无意中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了这位醉汉的不满,对肯特大打出手。幸亏酒店领导的及时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

事后,肯特从店主人那里了解到,这位青年就在附近的一家工厂工作,时常来他这里酗酒。据说,他发明了一种能够增强轮胎强度的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但是他寻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家,要求他们购买他的专利,结果都扫兴而归,并且受到了他们的嘲弄,所以,他才感到怀才不遇,整日抑郁不振,经常来这里借酒浇愁。

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这位青年的不敬毫不介意,并且决定聘请他来自己的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厂的门口等到了这位青年人,但这个青年人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他也不理肯特,径自去工厂干活去了。

但是,肯特却一直在工厂的大门口等候。

肯特从早上8点钟一直等到了下午6点。这时,那个青年人走出厂门,没想到这次他一见肯特的面,便爽快地答应了与他合作的要求。原来在吃午饭的时候,那位青年人出来看见肯特在门口等着,便转身回去了,但后来,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等了近10个小时,不禁动心了。

肯特也正是在求得这位年青人之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通过此例,我们的领导者应该有所感悟:诚到深处情自现。不见诚字不见情。所以要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只有诚恳待人,宽于待人,才会获得事业上的好伙伴,前进中的好帮手,才能真正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瞒下等于欺下

作为领导对待下属要用诚心,而不能搞欺骗、虚伪,这样才能服人。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众大臣说过:“国家的灭亡,多数是由于奸佞之人一手造成的。”

于是就有人上书,请求铲除那些奸佞之人。

唐太宗问裴矩说:“谁是奸臣?”

裴矩答道:“等陛下与众位大臣议事的时候,您可以假装发怒,试探一下。据理力争、毫不屈从的便是刚直的人;而那些惧怕陛下的威严而曲意顺从的就是奸臣。”

李世民说:“不要这样做。按理说,君为水的源头,而臣是水的支流。如果弄脏了水的源头,却想求得清洁的水流,世上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呢?如果君主他自己就是个奸诈的人,怎么能去指责臣子不正直呢?我如今要以至诚来对待天下的人。”

在这个故事里,李世民耻于做那些通过耍弄权术,来欺骗下属的事情,而是要求自己竭诚对待下属。因此,李世民深为众大臣、众百姓信服,使他们对唐朝死心塌地。

康熙末年,有一个江南总督叫噶礼,这个总督不但贪婪,而且骄横跋扈,尤其喜欢整治他人,自己则兴灾乐祸。

当时,苏州知府陈鹏年,清廉刚正,对噶礼的言行不满,经常与他的意见不同。噶礼为了报复、陷害他,就怀恨在心,寻找机会弹劾他,要将陈鹏年充军到黑龙江去。康熙没有同意这件事,因为他觉得陈鹏年很有才学,就调他到京城编修图书,来避免二人的纷争。

但是噶礼还是不善罢甘休,又密奏陈鹏年写过一首“游虎丘”的诗,说诗中有怨恨、不满情绪,是对朝廷的不尊重,应当治他的罪,并将原诗附在奏章之上。

康熙当时虽说是年事已高,但仍然十分清醒。他仔细读了陈鹏年的诗,并不觉得有什么“怨恨悖谬之心”,再一看噶礼的密奏,他便明白噶礼是挟嫌整人。于是,他召集众位大臣,当众向大家宣布:噶礼总是喜欢惹是生非,陈鹏年稍有声誉,噶礼便寻机陷害他。并将噶礼的密奏和陈鹏年的虎丘诗分之于众。噶礼自讨没趣,窘困至极。

在这个故事里,噶礼想陷害陈鹏年,但由于康熙竭诚对待下属,终于发现了这些都是噶礼无中生有。因此,他批评了噶礼,而同时也令陈鹏年及其他各位大臣对自己更加信服。

春秋末年,晋国有个卿大夫叫赵简子,他有两头心爱的白骡。

一天夜里,住在广门县的小官阳城胥渠的仆人来到赵简子的门前,敲门告诉说:“家臣胥渠生病了,医生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治好;如果弄不到的话,那就必死无疑。’”

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在一旁侍奉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听到这件事,恼怒地说:“胥渠这家伙,竟然算计起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把他杀掉!”

赵简子说:“杀人为的是使牲畜活命,不是太不仁义了吗?而杀掉牲畜去求人活命,却是仁爱的表现。”

于是喊厨师杀掉自骡,取出骡肝,送给阳城胥渠。

人们听说后非常感动。后来,赵简子攻打狄城。广门县的胥渠带领军队参战,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了城头,赵简子大胜敌军。

在这个故事里,赵简子家臣听说阳城晋渠想用白骡的肝来治病,就想把他给杀掉。而此时赵简子却竭诚对待下属,毅然杀掉自己心爱的白骡。正是他这种竭诚待下的精神,令百姓、将士深为信服。因此,在攻打狄城的时候,胥渠为他奋勇杀敌。

竭尽诚心去对待下属,可以使原来不服你的下属也会团结在你的周围;若要用傲慢的态度对待下属,那么就是骨肉至亲也会变成陌生人。

赢得生前生后名

冯道根是南朝梁时的开国良将。《南史?冯道根传》记载,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但他每次征伐取得胜利后,从不自吹自擂。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将领一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因此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历史上,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领导者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决不要轻易对自己的功劳大吹大擂。

据《战国策?魏》记载,公叔座在战胜韩、赵之后,辞谢了魏惠王出郊相迎和赐四百万的奖赏,并指出:“使士卒不溃不散,强毅不屈,百折不挠的,正是吴起教导的影响,我没有这水平;事前观察了解复杂的地形,暗暗决定安排得失的力量,使全军将士不迷惑的,是巴宁等人的出力;定立赏罚制度于前,使民诚信遵守于后,这是大王明文规定的法规;看到敌人可以进攻,就击鼓进军,不敢懈怠,这是我所做的。大王只为我有这双不敢懈怠的手赏赐我就行了。如果认为我有功,可我又有什么功呢?”魏惠王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寻找吴起的后人,并赏田二十万,同时赐巴宁等人田地各十万。并且通过这件事,他更加了解了公叔座。在君主面前夺人之功、掠人之美并不是件难事,但能将功劳让与他人却实在是不容易,只有真正正直、无私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不搞自吹自擂,作为领导者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并给下属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之一。

身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刘伯承虽然屡建战功,但面对人民的赞誉、颂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龙海集战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之后,冀南党政军各界代表献给了刘伯承一幅绣有“常胜将军”字样的匾,刘伯承却非常谦逊地说:“说我是常胜将军,我可不敢当。……在毛泽东、朱德总司令的领导下,在后方人民的支援下,我们只是尽了自己所应尽的责任。这是党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贪天下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刘伯承不贪天下之功据为已有,而把胜利归功于人民,在备受褒奖的情况下,仍然忠诚于党、服务于党,在身居高位,身立大功的情形下,仍能保持自我约束的谦虚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每个人都不可以炫耀自己。领导者尤其不可以炫耀自己。你何时见过威严的老虎翘着尾巴走路?

领导者所处的地位,相对而言总比周围的人要优越。别人对你本来就存有戒心。这种戒心是羡慕、嫉妒和畏惧的混合物。

你若炫耀自己,就是在强调你身上被人羡慕、嫉妒和畏惧的那些方面,把羡慕推向嫉妒,把嫉妒推向愤恨,而往往与此同时,畏惧却变成了轻视:

“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有什么了不起!

领导者总是要代表企业和社会接触的,社会上比较能够接受的领导者的形象,是稳定的、有涵养的、虚怀若谷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整个企业的情况筹划于心中,而不至于乱套。

一旦你炫耀自己,这种印象马上就给破坏掉了。你显得虚荣、浅薄,像个初出茅庐的娃娃。这样的人怎么能管理好企业呢?这种怀疑一经产生,再想建立起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就不可能了。

领导者也希望不断获得晋升,炫耀自己则会毁了你的前途。

要知道,上司的地位在你之上,至少,在他的心目中,他肯定要比你强。在上司面前自夸,等于在竭力证明你比他强,甚至是在暗示现有状况的不公平,显示出取而代之的野心,这是上司最感恼火的。

即使上司的确是一个任人唯贤、气度宽宏的人,他虽不会生你的气,但也会因为感觉到你有喜欢炫耀自己的毛病而不加以重用。

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者炫耀自己倒不是因为虚荣和浅薄,而是因为他们感到有强调自我价值的必要。

在下属面前,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使人人敬畏,个个佩服,以后指挥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在社会上,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而获得别人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在上司面前,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而得到赏识,如同“毛遂自荐’,在同伴之中脱颖而出,为自己打开前程的大门。

殊不知,中国有句古语,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说,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它花朵的美艳和果实的甘甜却吸引了许多人,以至树下的泥土都被踩成了小径。

同样,你有本事,用不着炫耀,别人也会看到。一味炫耀自己,效果适得其反。

假如在特殊情况下,有必要自我介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已做出的成绩,那自然当仁不让,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同时,态度要沉着,语调要平稳,用词要恰当,不要给人留下炫耀的感觉。

自吹自擂,夜郎自大,人家不套自家套,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是一种缺少谦虚品德、作风不良的表现,这种行为也是向来为人们所不齿的,领导者应该彻底摒弃这种作风。

应该说,无论是“冯道根”的“大树将军”的美称、公叔座的让功辞赏,还是刘伯承将军的拒匾推功,都是有益于今天领导者学习的典型。不管是什么岗位的领导同志,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断创造,不断进取,保持领导者的谦虚品格,就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不仅其下属,乃至其后人都将会从领导者的谦虚品格中汲取到营养。

让人有一点神秘感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经历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人--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领导者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被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者。

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在对外交涉谈判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气度。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者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领导者的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人交往,或者不易于公开的私下交往,最好要到自己家中,而不宜在办公室密谈。领导者的一些私人关系应尽量避免纠缠到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