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张瑞敏谈商录
3299900000027

第27章 光荣与梦想(4)

张瑞敏:今年彩电、空调等行业大面积亏损,但海尔的技术发展没有停下来,海尔对外的扩张没有停下来,我们回笼的资金足以支持海尔的发展。

记者:你怎么看待家电业的价格战?

张瑞敏:对于价格战来说,它只能是一种战术而不能作为一种战略,但中国家电业现在已把价格战当成一种战略,说白了就是拿钱来买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已经不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产品了,在网络时代,应当是为用户找产品,而不是为产品找用户。实际上,库存的压力形成了打价格战的动力。比如说,今年的天气不热,空调卖不出去,而某些厂家因为库存的压力就要打价格战,甚至要把空调白送出去。这个时候,厂家其实就不是为用户制造产品了,而是为库存制造产品。

对西部建议:观念大于政策优惠,靠速度生存

记者:对西部的企业,以及海尔的西进你能否提出几点看法?

张瑞敏:在西进上,海尔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原因是我们在向中西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客观上讲,像配套设施、零配件的采购等不如广东沿海各地那么方便,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念问题。比如,我们在中西部建立的工厂,基本都折腾了几回。同时,很多西部省份请我们去投资,说给出这样那样的政策优惠,像土地免费、税收优惠等,但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并不是优惠政策,而是观念的问题,特别是政府领导的观念。而在沿海,当地政府领导的观念就比较开放,包括对企业的操作、发展等都比较与我们吻合。

记者:加入WTO后,国内的企业怎样应对跨国公司的冲击?

张瑞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管做得多大,在人才、资金、机械设备等方面都很难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只要跨国公司一进入,国内企业就很难生存,如饮料、胶卷等行业。而国外的大企业也有弊端,就是船大难掉头,反应不灵敏。而对于中国企业的生存,我强调的还是速度,只要反应快,迅速找到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消费者,中国的企业也就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使得很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让石头在水面漂起来”。海尔每周六都会组织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出谋划策,他们就将这一天称为“黑色星期六”,这种脑力激荡、相互启发就是海尔保持活力的方式之一。当然,速度是第一的,但不是惟一的,必须把速度、差错率、用户满意度这三者结合到一起。

国际化以应对彩电业的反倾销

记者:海尔今年下半年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张瑞敏:主要还是国际化,海尔在海外有13个工厂,今年将在东欧设厂,国际化对海尔的发展非常重要。

记者:为什么这么强调国际化?

张瑞敏: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中国实行非贸易的关税壁垒来限制出口,像技术台阶、反倾销等,这样,如果你在世界各地没有生产网络、贸易网络,你就很难应对。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彩电业提出了反倾销,对于这一点,海尔就可以利用国际化优势来应对,在那些美国没有提出反倾销的国家进行彩电出口,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关税。像我们在意大利设立的工厂,其产品出口到东欧,就没有关税;如果从中国直接出口到东欧,关税就非常高。

记者:美国对中国的彩电业提出了反倾销,你觉得彩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张瑞敏: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彩电提出反倾销成立的话,那么中国所有企业都面临应对问题,而不是一两个企业的事情,因此所有企业必须联合起来。但我感觉,中国的行业协会做得不如国外,要是在国外的话,协会就会把所有企业都组织起来积极应对,中国的协会今后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功永远不存在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

张瑞敏: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创新精神,每个人都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上。对我来说,成功永远是不存在的,如果说存在的话,成功只存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或者明天的追求中。因此,对每个企业家来说,都要不断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追求明天的更高的目标。

说光荣与梦想

谈名牌--名牌体现民族素质

《齐鲁晚报》:记得您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被外国企业打败了,海尔也要做到最后一个倒下。现在海尔已经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不知道现在您对这句话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张瑞敏: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10年前。其主要目的是要激励大家做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充分准备。现在再来看,就不仅仅是倒下不倒下的问题了,而是不能够倒下。

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能存在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根,名牌就是在体现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过去有的媒体说张瑞敏不应该自己给自己套上这么沉重的十字架,“民族的大义”何必要背到自己身上呢?我不这样认为。我们需要通过名牌这个媒介,体现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整个民族的素质。当然你真要做到的话,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齐鲁晚报》:尽管利润很低,但海尔一直执著地做家电行业,有人评价说是“痴”、“傻”,那么,是否还有更合适的产品去创世界名牌?

张瑞敏:现在家电利润确实很低。原来利润很高,现在是微利的,有的厂家甚至还亏损,这是多年竞争后的结果。其实这也是好事,家电市场已经完全市场化了。

现在还有什么产业是暴利的?汽车?美国通用现在一辆车才赚18个美金,比家电还要微利。汽车在中国现在是暴利,但维持时间不会长,这样看,它的风险更大。家电这个行业,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怎样发展壮大。

有哪些更合适的产品去创世界名牌?我认为中国各行业都应该去创一个世界名牌。不是说谁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各行业都应该去做,如果你现在不去做,今后做就会更难,机会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跨国大公司不愿意让你树立自己的品牌,它一定要把你挤掉。

谈服务--用户是企业最大的“神”

《齐鲁晚报》:海尔为什么这么看中服务?服务、质量与有世界级名牌到底是什么关系?

张瑞敏:这是因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体现的并不是外在表现出来的产品做得怎么样、质量怎么样,其本质是用户的认同。在服务上,最能体现出这一点。买产品,用户最想得到的不是产品,而是能解决我的问题,满足我的需求。他想得到的服务绝对不是说你去问问产品哪里有问题,把它修好,而是对他的尊重。

海尔的售后服务不是简单的维修,它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有句话,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它是产品下次要改进的重要依据,服务是获取市场资源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渠道。

《齐鲁晚报》:在外界看来,您总有种神秘的光环,有不少人在神化您,您认为“神”在哪里?

张瑞敏:如果有神的话,就是用户,没有其他,一切都要围绕用户来做。对企业来讲,用户是天,失去了用户,企业就没法生存下去,谁能够满足用户这个“神”的要求和想法,谁就能够取胜。你要能了解并满足他的要求,这个“神”就会亲近你。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神”就会离你而去。

谈压力--现在已经没时间了

《齐鲁晚报》:您说过挖掘一个员工的潜能就要不断激励他。在海尔,这种激励手段具体是什么?

张瑞敏:对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方法并不一样。刚创业的时候,物质方面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借钱给每个职工发了2.5公斤刀鱼,当时大家皆大欢喜。现在则更多是精神上的激励。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根据你的能力,你去创造你的价值,你再根据创造的价值,来获得你的收入。

在海尔,你给客户创造多大价值,就能得到多少报酬,完全公开化。原来的一种上下级的关系,现在成为一种市场关系了,我们叫它“彻底的成果主义”。

《齐鲁晚报》:那么又是谁在激励您、挖掘您的潜能呢?

张瑞敏:(笑)主要是自我激励吧。我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尽快达到这个目标,再制定下一个新的目标,再达到,这样周而复始。有的时候就是自讨苦吃。但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都应该这样,如果自己没有想法,没有动力,那么不管谁给你施压都没有用。就是自己想不想干的问题,不可能靠外力施压。

《齐鲁晚报》:很多人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海尔却是首先要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名牌。我想知道,您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是否也感到有很大压力?

张瑞敏:压力很大。这个压力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比较高,我们刚完成一个目标,就又提出另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往前走。

海尔的定位是创造一个国际化企业。世界名牌国际大企业很多,海尔和它们的差距很大,不可能跟在它们后面亦步亦趋。换句话说,没时间了,在它们进来之前,你必须达到它们的水平,不然就会被它们打倒。如果你满足于有钱赚,能吃上饭就行,那就怎样都能过得去。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公司,成为一个世界名牌,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让用户去认同海尔产品,这个挑战太大了。

《齐鲁晚报》:您是如何排遣这种压力的?

张瑞敏:没有很好的办法。如果说有什么办法的话,就是尽快地实现海尔确定的目标。但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又有下一个目标。

谈兴趣--喜欢对企业有启示的

《齐鲁晚报》:您的日常爱好是什么?是不是也看看电影、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