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造联想无限
3299700000012

第12章 打造强势品牌(3)

2.借势品牌效应

柳传志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品牌延伸策略之所以被众多的企业采用,是因为它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品牌延伸策略是借助已成功或成名的品牌,扩大企业的产品组合或延伸产品线,采用现有的知名品牌,利用其声誉,推出新产品。

从企业内部看,发挥、借助已有的品牌(名牌)效应,能降低各种广告、宣传等促销费用,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借助已有的良好的销售渠道快捷地把新产品送达到目标顾客手中,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

从企业外部看,借助已成名的熟悉的品牌声誉,有利于目标顾客的认同、好感,接受乃至购买;借助于统一的品牌名称有利于形成一种强大的“阵势”,带给消费者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进行品牌延伸之前,要做好品牌实力评估。因为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当某一品牌并不强大并且受到诸多同行强有力的挑战的时候,品牌延伸就是冒险的。比如深圳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急待地进军刚刚兴起的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结果因为管理混乱而“只开发不结果”,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俗语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品牌延伸宣传越广,销售越多,就表示在销售量短期增加的同时,使更多的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不满,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迅速地远离了这一品牌的产品。在主品牌不变的前提下,为新产品增加副品牌,不少人崇尚保存自身实力的中庸之道,为了避免单一品牌延伸的风险,经营者也可考虑采取类似中庸的办法--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这里叫做副品牌。这样做一方面淡化了“模糊效应”,另一方面又使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距离,有效地降低了“株连”的风险。

柳传志发现电脑的利润日渐微薄,开始想进入别的行业。此时,柳传志采取的是和SONY等国际知名企业类似的品牌延伸策略,即无论进入哪一行业,所制造的产品均冠以“联想”品牌。包括打印机、服务器等产品均采用了联想的品牌,有效地利用了原有的品牌效应,在市场扩张上节约了成本,延伸了品牌价值。2002年,柳传志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宣布进入手机生产领域,生产“联想”品牌的手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延伸策略!

三、品牌化道路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公布的统计,在200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服务器出货量排名榜上,联想位居世界第七,成为中国服务器厂商迄今为止的最高排名纪录。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在不断地崛起,同时也是对占据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提出了挑战。

1.鼓励“跳出龙门”

随着国门的打开,强劲的对手蜂拥而入,中国企业要挑战国际品牌,首先自身就要有国际品牌的实力。因而,中国要建立国际竞争力的话,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走出去是一种必然趋势。有人认为,中国是个大市场,只要在这个大市场中站稳脚跟,那就不愁企业没发展。国内市场固然很大,然而,随着“争食者”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到时鸡肉也会变成鸡肋。所以说,虽然“走出去”风险很大,但是如果不出去,风险更大!因为国内这一诱人的市场前景正加剧各路英雄的争夺战,方正、IBM、戴尔、惠普、浪潮、实达等众多厂商也都在不断地加快市场开拓的步伐,分食这一大市场。此外还不时有一些新的厂家加入到“掘金者”的队伍之中。可以看到,随着竞争者的增多,PC市场可分享的蛋糕将越来越小。另外,电脑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低价格、微利、拼规模的时代。仅存的市场空间,使得任何厂商对这个市场都不敢掉以轻心,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同时厂商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惠普发出挑战,将与戴尔和联想展开争夺,计划在2004财年之前使个人电脑在华销售额至少达到1亿美元。戴尔则全面下调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产品售价,并已经占领了中国5%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来自市场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内地市场的PC和笔记本电脑的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4.4%和5.6%。当前PC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其利润空间也在缩小,如果国内厂商不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那么就要在束缚拳脚中前行。而“走出去”无疑成了避开这种境遇的策略之一。事实上,国内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例子。这同样也说明了,“走出去”的策略渐成国产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2.挑战国外品牌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国产企业“走出去”挑战洋品牌,企业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实力。虽然说,“走出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策略,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成功的跨出这一步。当然,在国内市场的成功是第一步。而联想无疑是成功地跨出了这一步。

首先,联想的销量已在国内及亚太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将是其走出去的坚强后盾。联想在PC市场以30%的占有率稳坐霸主地位;在200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服务器出货量排名榜上,联想位居世界第七;由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DataCorp.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第一大PC制造商联想以13.2%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着在亚洲市场的领先地位。

其次,联想品牌在国内的强大优势为其挑战国外品牌奠定了基础。据权威机构IDC公布的2002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联想数码相机以15.92%的市场份额一举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厂商垄断市场的格局,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联想在市场上出色的表现,已让我们无法怀疑其实力。然而,有实力而只满足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似乎不是当今IT企业的发展趋势。如果在国内没有竞争力,就不可能打到国际市场。

如果国内市场做得很好,而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有实力只有走出去,与强手一较高低,才能见分晓。因而联想更要用国际化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3.塑造国际品牌

现在的国内PC领域,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越来越大。PC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普遍,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早已经使PC的利润摊薄而风险提高,同时国内PC市场可扩展的空间逐渐缩小。而海外一些国家的市场正迅速增长,除了发达国家日本、欧洲、美国这三大市场外,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PC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据IDC日前发布消息称,由于美国PC零售市场的强烈反弹和企业技术开销的增加,2002年美国市场的PC销量将增长2.5%,亚洲市场(日本除外)PC销量将增长11.2%,2002年全球PC销量将增长1.8%。

走国际化道路有助于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可以说,联想品牌在中国的PC领域稳坐头把交椅。然而,在世界市场中,联想的品牌又有几人知晓?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实力的大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公众的好评,才能由区域品牌发展为国际性品牌。正如海尔不仅把品牌做到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而且扩展到全世界,使其的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海尔发挥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其产品已出口到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往欧美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目前,海尔在美国180升以下小容量冰箱的市场占有率已达20%,“美国化”令海尔真正在美国扎下了根。在其品牌的作用下,海尔产品打入了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美国十大连锁店中的8家。海尔的国际化品牌策略,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特别是联想,以在国内市场上打好了基础,而走国际化道路,这不仅拓展海外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品牌的提升,同时也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供学习的机会。作为IT企业,要保持长期持续利润增长,必须走出国门,形成有突出地位的品牌优势。要想实现这一切只能走发展技术的路,走创新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从跟跑位置不断超越而居于领跑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