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丈剑志
3295500000007

第7章 一 拜师梅庄 其四

王铭以前从未料想到自己在练武这一途上竟是有几分天赋,虽说有大师兄在一旁细心指导的缘故,但也仅是花了半天的功夫就将这五式套路耍得有模有样。时间已过正午,见王铭掌握的不错,这倒是让赵景明既吃惊又有些满意,他算是代师授艺了,王铭学得不错,他自然也会有几分面子。

“好了,可以停了。”说罢,王铭立刻摊到在地上,重重地喘息着,面色潮红,满头大汗。赵景明见状,也没制止,只是皱了皱眉,说道:“下午你可以去外院的习武馆练习打桩了,这几天早课你可以直接去,五天之后我再来考校你的成果。”

见王铭没啥反应,赵景明咳嗽了两声,王铭这才回过神来称是,赵景明摇了摇头,道:“嗯,去吃饭吧。”

吃过午饭,王铭也没有休息,就急忙赶到习武馆。柳庄午后的功课就和早课不同了,早课是所有三代弟子一同进行,而下午的功课便是弟子根据自己所学的程度而定。那些入门已经几年的弟子便开始跟着赵景明学习剑招了,而像王铭这般刚刚入门的弟子便是继续练习拳脚,或和几个相熟的弟子相互练习,或是王铭这般练打桩功。

习武馆在外院的一侧,原本是柳庄外院的偏房,柳汝琦开门授徒之后便将其改作习武馆使用。习武馆并不大,因为原本就是几间偏房打通,所以大概有三间王铭所居房间的大小,馆内立着用于练拳的几根木桩,外面被磨得铮光瓦亮,墙上则挂着一排木剑,也不知是否有人用过。方才王铭经过习武馆外时,还发现外面立着十数支梅花桩,想来应当是弟子们练习身法时所使。

或许是刚过午时的缘故,又或是因为柳庄弟子本身也并不多,习武馆在王铭来到时却是没有其他弟子在。这倒是让王铭略感一些安心,大概是父母双亡,一个人独居数年的原因,而且从小接触到的同龄人也不多。王铭本身并不大适应和其他同龄人交流。

没有人在一旁指点,王铭只好一边回想早上大师兄所演示,自己又反复练习了数十遍的这五式套路,一边摸索如何使用木桩。王铭站在木桩前,慢慢回忆大师兄所言三华贯一拳的要领,开始尝试出拳与木桩搏击。

“拳法各势,须是始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口中默念着拳诀,刚出一拳,却是有些用力过猛,王铭清楚地感受到拳头与木桩相撞时,从手上传来的痛楚。

王铭不禁摇了摇头,显然刚才的方法是不正确的。王铭再次减轻力道尝试,这次虽然拳头不再感觉疼痛,但他发现自己找不到与人过招的感觉,动作没法连贯进行。这样可起不到练拳的效果。

王铭继续尝试,或改变自己的力道,或改变自己的姿势,可是怎样都没得要领。就这样他在木桩前来来回回磨蹭了两刻钟,还是没有窥得门径。

“你这样练不对啊。”突然传来一个让王铭有些熟悉的声音,王铭转过头,不出所料,发现是那名张姓弟子,穿着柳庄的练武服,浓眉大眼,皮肤略微黝黑,神情憨厚,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见面了。

张姓弟子摇了摇头,露出一副失望的表情,仿佛师傅在看着不成器的弟子一般,随后出声道:“打桩可不是你这么练的,诶?难道没人教你么?”

听他这么说起来,王铭才意识到赵景明安排自己来练打桩,却并没有告诉他练的法门,王铭却不再往下多想,也只当这是大师兄对自己的考验。看样子,眼前的张姓弟子入门时间一定不短,虽说按辈分眼前张姓弟子应该算自己的师侄,但这时候没有必要摆什么师叔的架子,王铭向张姓弟子行了一个礼:“还请这位同学指教。”既然是师侄,王铭确实不应该用师兄弟来称呼,也不好直呼师侄,只好用了“同学”这个称呼。

张姓弟子一听也有些吃惊,赶紧说道:“同学什么的太文绉绉的了,咱们习武之人都是粗人,你就叫我的名字张羽好了。那个……”

王铭并非愚木之人,一下就明白对方是不知道如何称呼自己,赶紧抱拳道:“在下王铭。”

“哦,原来是王师叔。”张羽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叫我王铭就行了。”王铭也不习惯别人用师叔这样的称呼,尤其是对方比自己还要年长。

“那我就不客气了。那个……王铭啊,昨天你可是弄得我差点挨骂呢。不过说起来,你还真是运气好,师公居然收下你做徒弟了。”这名叫张羽的弟子看上去就是豪爽的人,也不矫揉造作,就直接和王铭聊上了。

这倒是让王铭有些招架不住,他哪里和这等人打过交道啊,但聪明人毕竟是聪明人,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就在于很能适应面对的一切。王铭再行一礼道:“昨天是王铭的过错,真是麻烦张兄了。”这一次王铭用了“张兄”这个称呼,这是在表明他是以私人而非师门的立场来和张羽交谈的。

张羽听后笑了笑,本来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拍了拍王铭的肩膀道:“哪里,哪里,以后说不定我还要你照应着呢。对了,你问我打桩该怎么练啊?那你算问对人了,要说起来,现在庄里三代弟子里我虽然不是入门最早的,但要说这三华贯一拳,我绝对是练得最久的。”

听张羽这么一说,王铭才想起,那些入门早的弟子在下午本应该去跟着赵景明练剑的,张羽此时出现在习武馆,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这当然跟什么阴谋无关,王铭随即出口问道:“不知张兄入门多久了?”

张羽又笑了笑,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是想问我入门这么久,为什么不去跟着师傅练剑是吧。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十岁就入门了,今年已经有六年了,除了刘师兄之外,我在师傅门下排行第二。要说我为什么不去练剑,也不怕跟你说,我就是不喜欢剑。”

这倒是引起了王铭的兴趣,于是接着问道:“为什么呢?”

张羽顿了顿气,回道:“我家是做铁匠生意的,我爹可是CD府远近闻名的铁匠。我从小就摸习惯了剑这类物件,我自己就帮着我爹做过不少剑,再要我去练着用这些东西,我真的提不起兴致。再说了,再过两年我就要下山回去继承家业了,练了剑也没什么用,当个铁匠难道还要提剑去砍人么?还不如练好拳,将来挥锤子的时候也轻松点。”

听张羽这么一说,连王铭都觉得他确实没有练剑的必要,听着他似乎也是为了不在家里干活才入了梅庄学艺的。张羽所说的,若是一旁人听着恐怕也得笑一笑,王铭却没这心思,他想起了自己上山拜师的理由,不由得撺紧了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好剑。

“对了,你不是要问我打桩要怎么练么。来来来,我告诉你。首先,你发力的时候要……”张羽这时却是主动地准备教王铭了,几句简单的交谈倒是让他觉得这个名义上自己的小师叔却是没什么架子,有种想和王铭成为朋友的想法。

不得不说,张羽说自己是庄里三代弟子里拳法学得最好的这点确实不虚,虽说也有王铭在习武上也真的有些天赋的缘故,但在张羽的指导之下,王铭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木桩用得融会贯通了。这时王铭也感觉到了练打桩功的好处了,确实要比自己一个人空练要好得多,至少在招式的运用上又熟悉了几分。

已到申时,见王铭已经掌握了要领,张羽也不再多说,自顾自地找了个木桩练起来,使的多是王铭还没见过的招式。申时正是学习的好时机,要在五天内融会贯通这五式拳法并不容易,王铭也只得抓紧时间练习自己所学。习武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勤学苦练方能出成果,赵景明说过,柳汝琦说过,王铭的父亲也曾经这么告诉过他。

申时确实是适合练武的,习武馆内的弟子也渐渐多起来,大多数弟子大概是为了避免称呼上的麻烦也不敢和王铭交谈,只有少数几个弟子倒是向王铭行了礼口中称道师叔,王铭也不摆架子,都一一回了礼。

“哟,那不是王师叔么。”突然从门口传来一道尖锐的声音,王铭望向门口,见来人是个高瘦的青年,年纪与他相若,虽然口中称呼这师叔,却是满脸不屑的表情。王铭想了想自己何时招惹过此人,才想起这人似乎是早课前在私下对他指指点点的几人之一,而早上和他一起交谈的有两人现在也正跟在他身后,像是他的跟班。

张羽也注意到了这人,赶紧走过来,表情中带着鄙夷的色彩,看起来就是不喜欢这人的样子,嘴上却笑着说道:“哟,这不是高师弟么,你也会来习武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