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丈剑志
3295500000006

第6章 一 拜师梅庄 其三

翌日,天刚蒙蒙亮,虽说惊蛰之后天气开始转暖,这一日清晨仍是凉意四散。刚到卯时二刻的样子,王铭便被屋外吵杂的声响给惊醒了。

昨天,因为三天连续跪在庄门外的缘故,让王铭身心俱疲,于是酉时吃过晚饭后便早早的睡去了。这时听到屋外的噪音,王铭突然想起了昨天离开正屋时,大师兄对自己所说的话,赶紧翻身起床。

王铭仍觉得周身有些疼痛,但忽然望见的桌上的一套昨晚下人送来的练武服,还是不免心头一热,暗道:“爹,孩儿已经拜了名师,几年后待孩儿学艺有成,必定手刃贼人,报仇雪恨。”

不一会儿,王铭就换上练武服走出房门,天色仍只是刚刚微微亮的样子,甚至连人脸都不大轻易分清,但凭感觉仍能察觉到,大师兄赵景明站在练武场的北端的一座不大的石台上俯看众弟子,一袭白色长袍,显得英气不凡。王铭自觉地就靠了过去。

大师兄也察觉到了王铭,伸手示意他站在原地,然后自己走下石台,借助微弱的亮光,可以发现大师兄依旧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赵景明初略打量了一下王铭,然后正色道:“早课在正卯开始,你现在起来倒是合适,以后就按这个时间到吧,记住错过早课就没饭吃。还有,等会儿你先在一旁看着,我再与你细说。”

天色渐明,院子里的弟子也多了起来,都穿着和王铭相同的黑色练武服。事实上柳庄的三代弟子并不多,总共也不足二十数。说起来,这些弟子都是赵景明的门下,而王铭拜了柳汝琦为师,论辈分,应当是他们的师叔。这些柳庄三代弟子也是听说了王铭的事情,很好奇这位昨天方才入门的小师叔,私下里几人一群或指指点点,小声议论。从神色上看还有几个似乎显得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但碍于规矩也不敢说什么。

眼看便是正卯时分了,赵景明咳嗽了一声示意诸弟子,对于弟子们来说这便是早课开始的信号了,只见院子里的十几名弟子听后迅速排成了一个方队站好,本来因为弟子们聊天儿略显吵杂的院子也变得安静下来。无人再敢作声了,倒是春日里早起的鸟鸣声开始在耳边清晰。

“习武者讲究勤学苦练,练剑也不外乎于此,所以每日的早课是必不可少……”见弟子全部到齐后,赵景明走到石台前段开始向诸弟子训话。

“根骨是所有武学的基础,练根骨就得练拳!今天的功课是练习三华贯一拳法,这套拳的套路都记得吧?”看似询问,但赵景明显然是不打算给弟子回答的机会,而且也没有弟子敢吐出一个不记得。“那么,两人一组,可以开始了!”

说罢,诸弟子便散开相互给其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王铭从没见过这场面,自是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离他最近的两名弟子已经自行分组开始对练起来。这是两名少年,一个看起来年岁不过十之二三,另一个似乎稍微年长点,明显比起他自己还要大上一分。两人面对面隔着一丈多远站着,相互示意可以开始后,其中年岁更小的那名弟子就是一蹬腿,一个跃步向前便到了另一人的面前,再是一步跨虎,又接上了一记双云手,直攻对手的胸口。另一名年长的弟子见势也不慌张,接连后退。这让小少年不由一喜,以为得势,出手又是一记丹凤朝阳。对手微微一笑,顺势侧身躲过了这一击,随后便是使出一手三抄掌击向肩部,直接打散了他的攻势,然后向前一窜,接着又是一手鱼跃龙门直接将师弟打翻在地。

王铭虽然练过一些拳法,但都是极其基础的招式,哪里见过这般对招,虽然十五岁了,但也不过是个孩子,不由得惊呼了一声,然后拍起手来。得胜的弟子也听到了掌声,转过头来一瞧,朝王铭一笑。王铭这才发现原来是昨天那名劝说自己的弟子,想起来似乎被小厮唤作“张师兄”来着。

王铭刚想上去搭话,却感觉到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过头,发现原来是大师兄。王铭立即行了个礼,然后等着大师兄发话。

“你方才也看到了这套三华贯一拳法,我柳庄弟子习武练根骨都用的这套拳法,你先跟我来,我来给你示范一下这套拳的入门招式。”大师兄说罢,又向众弟子使了个眼神,示意他们继续。然后他背起手,迈步向内院走去。王铭也不敢说话,只得赶紧跟了上去。

走到内院中心,赵景明停了下来,转过身,神情庄重地说道:“小师弟,我刚才在外院对诸位弟子所说的你也听到了。你刚入门,锤炼根骨自是更为重要,你说你在家的时候练过一些拳法,先使出来给我看看。”

王铭点点头,随后便摆开架势,打了一套自己也叫不上名字的拳法,王铭这套拳打得很卖力,使完之后,面色发红,气息也变粗了很多。王铭家中便是行伍出身,所以王铭从六岁起便开始跟着父亲和几位兄长一起练拳,但因为王铭并非长子,也不用继承家业,所以练得不算好,倒是近些年才慢慢捡起来。但毕竟练了有些年头了,看起来倒是有模有样。

“嗯?有些军中散手的样子,看不出你还是有点底子,不过你这套拳练的不算好,可见你练的时候并无长辈或师范指导。”赵景明看完王铭这套拳后,倒是很认真地点评了一番,然后又接着说道:“这样也好,你练三华贯一的时候也会稍微轻松一点。”

王铭再次点点头,同时应了声“嗯”。

“三华贯一拳本是定州华拳一脉,乃是师傅早年外出游历时习得。三华者,精气神也,这套拳讲究‘动如涛,静如岳’运拳时气要沉,力要顺达!”说着,赵景明摆出了一个虎形。“三华贯一有拳、掌、勾、爪四种拳式。”

“这是皓月当空!”说着,赵景明向前一挺身,臂上筋肉暴起,舞出了一套双拆拳,拳意刚猛有力。虽是对空挥拳,王铭却觉得有另一名绝顶高手在和他相搏。

“三华贯一拳讲究借势,遇招不可硬拼,避其之实,击其之虚。”赵景明一晃身,连退三步,随后飞快地一侧身,连出数掌。“这是三抄掌!”

“势为守,用阴。搏贵于无形,实则易破,虚则难攻。这是苍龙摆尾!”说罢,赵景明右手化勾,整条胳膊挽动,粗壮的手臂却是宛如无骨,动若游龙。

“招为攻,属阳。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所以三华贯一拳使出时当不柔不刚。”说着,赵景明右手变作为爪,出手便像是扼腕,锁住对手关节。“记住了,与人缠斗,此招金丝裹腕当为合用。”

“拳脚不分家,看好,这是二郎担山。”赵景明斜身又是一条鞭腿,带着发出厉厉风声,王铭丝毫不怀疑这一腿能够踢断合抱之木。

一套拳脚之后,赵景明一个鲤鱼打挺又稳稳地站在王铭面前。要说刚才弟子们练拳时,王铭还只是好奇,看到自己大师兄打完这套拳后,才发现外面弟子的火候也不过小孩戏耍一般,自是有些目瞪口呆。王铭不是没有见过高手,当年其父亲不乏这样的人,但却是从未见过高手出招,但想来应当与大师兄一般。想到这些,王铭对这位大师兄倒是多了许多钦佩的心情。

“觉得这套拳怎么样?”大师兄平淡地问道,打完一套拳后除了额头上许些汗珠不见他有任何变化。

听赵景明这么一问,王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脱口惊呼道:“好厉害,大师兄好厉害!嗯,我要学!”

见王铭兴奋的样子,赵景明也没有其他什么表示,依旧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说着:“你若是勤学苦练,十年之后不会比我差。”

十年对报仇来说不算晚,虽说单凭一手拳法自然也无法做到什么,但王铭也明白拳脚乃武学的根本所在,要学到更为厉害的剑法,练拳也是应该的。

赵景明接着问道:“刚才这五式拳法你可看清了?”

王铭抱拳一答:“是。”

“试着学一下我刚才的套路吧。”赵景明说罢,退到一旁,把内院的中心让给了王铭,然后双手抱拳摆出一副要仔细看看的样子。

王铭不好推脱,只得上前,脑里不断回忆着方才大师兄所使的五路招式。这五路是赵景明刻意选出来的,涵盖了三华贯一拳的所有基本套路,倒是十分合适初练此拳的人。

这几路招式倒是不复杂,王铭想了一会儿,就开始摆出架势准备出招,先是皓月当空。不知怎么的,王铭感觉自己一出拳,方才的套路不由自主地便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一套拳打下来,倒是显得有模有样。这让赵景明也不免有些暗自吃惊,他倒是没意料到第一次打这套全能做这点,不禁对王铭多了份好感。

赵景明接着喊道:“再来!”

单凭一睹就想学会一套拳法,哪怕是天才显然也是不可能的。王铭刚做一个虎步,赵景明便踢了踢王铭的脚,虽是不太用力,却又很明显地示意了王铭动作上的缺处。赵景明又围着王铭转了两圈,期间不断地用手和腿在调整着王铭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