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3277100000036

第36章 工作哲学23 想做大事情就要有一种胸怀

做大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能进能退方为大丈夫。

——马云

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在不能拥有时,能够适时放弃,不盲目,不狭隘。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和手段。

云影随行

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就体现了一种“大舍大得”的精神。

淘宝网是否要收费?马云一直这样认为:“淘宝要真正赚钱,我还是这句话,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你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我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不断捡起来,当他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2007年,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年会上指出:“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以及雅虎都不要着急,尤其对于淘宝和支付宝而言,目前最急切的任务就是做规模。”

马云把企业分成三种类型,他说:“一般企业分为三类,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生意人是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是影响这个社会,创造价值。阿里巴巴已经历了生意人和商人的阶段,我们对赚钱的兴趣并不大,我们想能做些影响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事情,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在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的初期,马云表示:“阿里巴巴要在3年内冲到纳斯达克。”然而在2000年年底,马云突然宣布:“短期内,阿里巴巴网站不会上市。”马云认为:“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在网站未有赢利收入前,阿里巴巴网站不打算上市。”

2003年,马云针对上市问题再次发表看法:“每个人都在问我上市的事情。我最后重申一次,我现在不想上市。我们太年轻了,公司创建才4年,员工的平均年龄才27岁,内功还不够好,但我不是说我绝对不会上市。我的逻辑是,如果今年上市只能支撑10元的股价,而3年后可以达到30元,那为什么不等到3年后呢?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它可能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更长远的策略。对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强比上市更迫切,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不如不上市。”

他说:“自己站稳了才能打出去。”

马云懂得舍与得的内涵,明白适时的放弃一些事情是为了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马到成功

放弃是一种智慧。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但它带给我们的是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也必然做出一些放弃。要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调整自我,准备良好的心态向目标靠近。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人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变得“贪心”,可追求越多,失望也越深,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做好人生的取舍。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好好把握已拥有的东西,它跟宝剑一样,剑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轻越好。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能够放弃是一种超越,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地活着的时候,你生命的低谷就过去了。

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放弃时的痛苦,而忘记了那些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得到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

经受住诱惑才能成功

在面对诱惑时,一定要坚持原则。

——马云

成功最大的挑战不是能不能发现和把握机遇,而是能不能抵制诱惑。机遇的背面是风险,能否审时度势地评估风险与收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成败。

云影随行

马云曾说:“一个人要成功,首先得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然后才能摆脱各种诱惑。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

2005年,在“青岛网商论坛”上,马云在演讲中说道:“这6年来,我从来不会因为压力和诱惑改变我的想法。2001年是互联网最冷的冬天,2002年公司要赢利,我发现有3条路可能会通向未来。第一是赢利最好的办法是投资短信;第二是迅速投资网络游戏;第三是走电子商务的方向。如果我们投资短信很快会赚钱,2002年、2003年短信业务拯救了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只要投入这个就能够赚钱,但是我后来发现它不可能拯救整个中国互联网经济,只能够拯救一段时间。”

“我去一些门户站点作调查,在注册免费邮箱时,我看到有一个很长的合同,合同里很不显眼的一条写着:如果这个免费邮箱注册3个月以后还将继续使用的话,那么我们将会从你的手机通讯费里面扣除5~8元钱。我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注册免费邮箱需要手机号码,看完这个合同,我觉得中国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注册免费邮箱的时候提供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每个月被扣5~8元,我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了解,我相信不用很长时间,人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阿里巴巴不希望通过欺骗客户让自己赚钱,所以我放弃短信。”

“放弃游戏跟我的价值观有关,阿里巴巴到现在为止没有投入过1分钱在游戏上面。而且我在分析中发现,游戏是在时间不值钱的国家最畅销的,反正玩吧,时间不值钱。其次你会发现全世界开发出最先进的游戏的国家是哪些?美国、韩国、日本等,但是美国、韩国、日本不鼓励自己老百姓玩游戏,他们用来出口。”

“最后,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走电子商务的方向,尽管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也许3年、4年、5年都挣不到钱,但我们坚信8年、10年后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觉得当时的战略举措比较好,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没有改变。”

马云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抵抗诱惑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成事情与做不成事情,能否抵抗诱惑也很重要。“在面对诱惑时,一定要坚持原则。”“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马云如是说。

马到成功

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说过:“我觉得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能不能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抵挡诱惑。”一位企业管理大师也说:“尽可能要挡住诱惑,学会说不,一旦有一点成绩之后,很多人会追捧你,会表扬你,很多人需要你做得更大,会给你更多的机会,这个时候往往是很难把握自己。”

只有目标清晰的人才能做到不会因为压力和诱惑改变想法。

高尔基说得实在:“天文学和物理学家,不一定要懂得地质学和医学;火车头和桥梁的建造者也许不必懂得人种学或动物学。”德国诗人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自我控制力方显出大师的身手。我们不可能无限地拥有生命,人的精力、时间总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只有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某一项工作,才能取得突破的进展,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

从千百万个成功者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他们几乎都是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起步,果断进行自己的战略决策,明确自己的主攻目标,再“缩小包围圈”,向目标步步逼近,最终一举成功。那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知道控制自己的人,他们都会聚起自己所有的精力,倾心投入,坚持不渝,终有所成。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一生在哲学的矿藏中掘进,终成大师。他的体会是:“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

做自己的强项才有竞争力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强项,一个公司必须把自己的强项做到最好才有竞争力。

——马云

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懂得经营自己的强项是成功的关键。

云影随行

马云认为,每个人要做自己的强项才有竞争力。阿里巴巴一直专注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领域,正是由于对自己优势的认识以及坚持,阿里巴巴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在马云看来,所谓的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的最大区别不在商业模式,不在技术,不在组织架构,而在用户体验。“办农场”是门户网站对用户体验的创造,而“开饭店”是电子商务的用户体验创造。因此,他强调阿里巴巴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强项,努力“开好饭店”,不去一味多元化。

2004年,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认为门户网站是办农场的,养鸡、养鸭,什么都有,但是让他们开饭店就不行了,这是两个概念。我觉得我们不养鸡,但是可以整合资源,把各种原料拿来,做出好菜。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强项,一个公司必须把自己的强项做到最好才有竞争力。”

马到成功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父母只好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名列倒数第一。学校对他的评语是:“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但是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这就是“瓦拉赫效应”——人的智能发展多半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经营自己的强项,做适合自己的事才能取得成功。最适合自己去做的事是自己最感兴趣、自身素质能够满足要求、客观条件许可的事,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因而要取得成功,就要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位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不能选择自己兴趣不大或者毫无兴趣的事。

兴趣虽然是人做事情的一个出发点,但若想把事情做出结果,还必须要考虑现实问题,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这里,我们所指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你自己是否具备做相应事情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做事情应该尽量避免用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进行竞争,这样是不明智的。一个木匠没有必要跟厨师比厨艺,同样一个软件员也无须与钳工比技术。每个人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有最大的竞争力,有最高的效益,也最容易获得成功。

因而,光有爱好、兴趣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员或演员,并不是仅靠爱好就能够做到的。

当然,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什么事都会成功,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许可。例如,农民种庄稼,关键是要有种子,但是有了种子不播种在田地里是不行的,播种在土里,如果季节不合适、没有雨水、没有阳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见,客观条件同主观条件一样重要。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当珍惜这有限的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否则只是徒然地浪费时间。人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