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3277100000035

第35章 工作哲学22 立身社会需要一种境界

永远不把自己当聪明人

真正的大人物,拥有人生大格局的人是那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却仍然像平凡人一样生活着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自己腰缠万贯而盛气凌人。

——马云

真正聪明的员工从不把自己当做一个聪明的人,不自满的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

云影随行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赛第九场,参赛选手菅毅凭借着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在场评委的好评,评委纷纷赞叹他聪明。

马云说:“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说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说话,有智慧的人用心说话。所以永远记住:千万别把自己当聪明人,最聪明的人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聪明,这样他才会走得更远更好。”

别人夸奖你聪明,是他们对你的肯定,但千万不能因为他人说你聪明,你就骄傲自负,就认为你真的比别人聪明,这样的人永远走不远。

马到成功

相信别人比自己更聪明的另一种解读就是要乐于向别人学习。人生在世,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精通,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接触到各行各业,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熟悉的领域。这个时候,谦卑的心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有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很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在人们心目中,“马走得太慢”不会折损将军的英雄形象。

那些深谙做人之道的员工,大多是在企业中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而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人一等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员工。一个人太自负,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之中,变得自高自大起来。他会无视所有人对他的不满和提醒,终日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对一切功名利禄都要捷足先登。这样的人反而永远也得不到人们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大舍才能大得

大舍才能大得。

——马云

没有舍,哪有得,作为一名员工要懂得大舍大得的道理才能得到更多。

云影随行

中国雅虎总裁曾鸣曾用“大舍大得”来概括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马云为了实现使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一直“舍得”让新成立的业务处于战略亏损状态。

马云曾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以及雅虎都不要着急,尤其对于淘宝和支付宝而言,目前最急切的任务就是“做规模”。忘掉money,忘掉赚钱,不要理会外界关于你们“不能赚钱”的议论。

另外,在淘宝网的收费网上,马云也秉持着舍得的理念。马云始终认为,淘宝要真正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他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不断捡起来,当他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马到成功

某地发现了一座金矿,可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这时,有人说绕道走,还有人说游过去,就是没有人说放弃淘金。其实,这时买一条船开辟摆渡业务更能发财,毕竟淘到金子的人很少,但渡河淘金的人很多。生活就是这样,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

有人可能会觉得,放弃曾经所有的一切从零开始很可惜。所以他们在该放弃时不舍得放弃,优柔寡断,结果错过了很多好机会。其实,放弃一些东西,也许会开启另一道成功之门。生活是一个单项选择题,每时每刻你都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追求一个目标,你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放弃一个或数个其他目标。该放弃时就放弃吧,不要在犹豫不决中虚度光阴,因为那样到最后还是要无奈地放弃。世界上许多顶级的富豪都是敢于选择、舍得放弃的人。

马云在赚钱与创造社会价值之间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后者:“我们没有投过一分钱到游戏当中,我们永不投资游戏。如果将来有一天阿里巴巴开始做游戏,可能只会投棋牌类游戏。”

这种舍得放弃小金子,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理念,使得马云把握住了互联网的命脉。也正是基于这种对电子商务的坚定信念,他并没有追逐暂时的功利,将眼光放在眼前,而是立志将阿里巴巴做成世界十大网站之一,从而实现“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的目标。

舍得是一种文化。文化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能规范、约束、培养人类行为的产物。对于我们来说,舍得是一种洞察和选择,是一名员工追求成功的战略。

不要因为生活的挫折而放弃希望

我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因为我没有放弃希望。

——马云

优秀的员工从不因生活得挫折而放弃希望,即使路上再坎坷,他也一路向前。

云影随行

“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自嘲道。马云不属于功课好的学生,初中毕业时想考个二流高中,结果连考两次都没考上,原因之一就是数学太差。

数学这个弱项极大地牵制了马云的成绩,虽然马云“野心”勃勃地想到北大上学,但他的数学成绩实在太差,以至于连续通过三次高考,才“摇摇晃晃”进入了与北大相差甚远的杭州师范学院专科。

第一次参加高考,马云数学考了1分。他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上大学的料,只好去打工。他先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陪他一块儿去的表弟被录用了,而他却被拒绝了,因为表弟长得又高又帅。无奈,他只好去做不要求长相只要求有力气的搬运工,每天蹬着三轮车给人运送各种货物。有一次,他给一家单位运书时,捡到一本小说《人生》,闲暇时他随手翻阅,竟然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主人公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深深打动了他,同时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不经过一番磨炼是无法成功的。就在那一刻,马云下定决心,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

第二次高考,马云数学考了19分,仍然没有成功。然而,马云毫不气馁。连续两次高考失利,反而让他越战越勇。由于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他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为了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每到星期日,他就早早起床,赶到离家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复习。

马云的第三次高考成绩出来后,数学虽然破天荒地考了79分,但他的总分仍然属于专科线,离本科线还差5分。

幸运的是,就在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学院读专科时,该校的英语本科专业由于升本时间不长,招生没有满额。于是,马云摇摇晃晃地被调配到了本科,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而且歪打正着,虽然马云的数学奇差,他的英语却奇好。

成名之后,马云总喜欢拿当年三次高考自我调侃为“帮助成绩不好的人找回信心”。

其实,马云的“成绩不好”不过是年少时的贪玩导致的,等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时,已经完全变了个人。中学时期,他会清晨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大学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这类“闻鸡起舞”的故事今天已无从考证,但这确实为马云的外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时光很快过去了,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马云成了学院唯一一个到高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他被分配到了杭州电子工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外语,马云成了大学里的“马老师”。

马到成功

每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难免不了经受失败的打击。如果害怕失败,那你将一事无成。家长们常说:“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个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摔跤是学不会走和跑的。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自己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之时,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戴身边,力量无穷,万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精美华丽的箭囊,是用厚厚的牛皮打制的,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想象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支箭。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原来我是一直跨着一只断箭打仗,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仿佛顷刻间失去了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在乱军之中。

只要我们把自己的意志磨砺得像箭一样坚韧,在生活中、事业上才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平步青云”。毁灭它的是我们自己,拯救它的也是我们自己。毁灭,还是生存?选择的权利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才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非常大的鼓舞。

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在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

失败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有骄傲自大、过分自满、夸海口、滥用职权,等等。总之,大体上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巨大的损失。中国春秋战国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

所以,一个真正的有志者,必须具备以下两种品质:第一,能经受失败的打击,并敢于向失败挑战,才能夺取事业上的胜利和人生的成功;第二,实现自我的持久战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管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能在跌倒之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在失败的废墟中崛起不仅只有成功的摩天大厦,还应该具有失败的意志家园。这样才是狼道的真实体现。

因此,只有学会在逆境中生存,我们的才华才不至于被它消磨,反而会更加耀眼,正像巴尔扎克所说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块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