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后要及时跟踪,并且记录在案,更要让执行者知道检查结果已经记录在案。如果催促无效,检查者要及时上报,要采取果断的措施绝不能听之任之。
做企业文化的推广者
作为CEO和创始人本身,最大的职责就是企业文化的推广者,就是首席文化官,这也是任何创业者和CEO的首要任务之一。
——马云
一个优秀的员工,要做企业文化的推广者。
云影随行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八场里,选手陈泓江的参赛项目是网络经营项目。他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金融资讯信息;第二是分销平台,为服务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是金融资金服务战略,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当马云问他首席文化官的工作到底是干什么活时,陈泓江回答说:“就是围绕我们公司的文化准则做事。心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我们公司把员工成长和企业成长捆绑在一起,员工能在我们这里获得一个很好的舞台,我们会给员工提供很多机会,而且公司内在文化开放、合作平等。通过公司持之以恒的学习,通过各方面的人性关怀,通过一点一滴地细节来传递。全体员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期权激励下,公司员工努力工作。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相信我们的员工会拿出这种精神来进行自己的事业,是为了事业。”
马云点评说:“我觉得陈泓江挺有创意,挺不错,但作为CEO和创始人本身,最大的职责就是企业文化的推广者,就是首席文化官,也是任何创业者和CEO的首要任务之一。制定企业文化目标、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很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点点滴滴地实施。”
马到成功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名叫阿基勃特的小职员。无论在什么场合中签名,他都不忘顺便附上一句“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时间一长,同事们干脆给他取了个“每桶四美元”的外号。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此事后,便叫来阿基勃特,问他:“别人叫你‘每桶四美元’,你为什么不生气?”阿基勃特说:“我的外号就是我们公司的宣传语,别人叫我一次,就是替我们公司做了一次免费广告,我为什么要生气呢?”洛克菲勒感叹道:“这么忠诚敬业的人,时时刻刻都不忘为公司做宣传,你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职员啊!”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5年后,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他得到升迁的重要原因就是之前坚持不懈地为公司做宣传。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和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为董事长,这就是做企业文化推广者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
正如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
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你的企业凭什么凝聚人心?这是企业管理的思想底线。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回答了“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善于在信息中把握机遇
要善于在有限的信息中看出机遇。
——马云
在职场中,我们会面对层出不穷的竞争,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善于在信息中把握机遇。
云影随行
1997年,刚在互联网上初展拳脚的马云就受到了外经贸部的注意,并被邀请到北京,加盟外经贸部的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项目——EDI中心。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在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作该中心下属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马云后来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认为自己“受益匪浅”。他说:“杭州毕竟是小城市,眼光、胸怀小。到了北京后,我学习从全国的角度看问题,眼界更宽,经验也更多,同时更了解全国企业电子业务发展的趋势。”他感叹道:“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使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使他更近地接触到了国外的商业和商人,了解更多关于WTO及中国加入WTO的情况,以及全球商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使他比所有中国商人都更先看到了WTO所能带来的东西——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供应商基地,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当国外的大企业利用建立分部和打广告来寻找中国供应商的时候,那些中小型企业却只能通过朋友介绍来认识中国的中小制造商。马云觉得自己能给中外这些做不成生意的中小型企业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他将来的网站所要做的事。一个平台、一个社区,让信息超越地理的界限和文化的阻隔,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
马到成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是稍纵即逝的,是可遇而不可留的,我们在渴盼机遇来临的同时,也要在瞬间牢牢把握住它。因为机遇不全是偶然的,它也有着自身的必然性,“机遇总是偏爱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确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素质、技能和水平,就拥有了抓住机遇的能力,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然后先发制人,抢占先机,让自己脱颖而出。
我们已经了解了把握机遇的优势,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在别人前面把握机遇呢?
第一,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关注行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和机遇,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规避和利用。
第二,要打开眼界,不要局限于小部分的人群,而是要从大环境中去寻找而后选择更合适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人才。
第三,团队的作用是巨大的,要懂得团结与合作,不要单打独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领导再英明,也敌不过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所以,要懂得“抱团”,借鉴别人的智慧去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抓住机遇。
第四,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关注不同行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行各业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而不是独自存在的。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就不能做“井底之蛙”,只关注本行业,对其他行业不闻不问,而是要尽可能地关注所有和本企业有关的行业,不断扩大视野,从而提高总体竞争力。
第五,要突破地域的限制,把自己的业务和发展延伸到世界各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整个社会乃至世界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效地扩大资源配置,让自身更好地发展。
第六,正确的抉择很重要。做出决策的关键在于选择。在进行一个重大项目的决策时,一定要让理性战胜感性,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各种选择的标准进行清晰准确的排序,从而抓住机遇,有效决策。
抓住机遇是成功的法宝。李嘉诚——与大师同行:“行业中的老二如何变成老大”的讲座中把抓住时机放到第一位,他说:“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在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又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当然,抢占了先机并不代表着成功,只有顺势而为,一直努力保持先锋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才能始终如一的领先,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这才是真正把机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