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3243700000003

第3章 仙女(1)

仙女(La Sylphide)(两幕芭蕾)

剧本:亚道夫·努里(A.Nourrit)

编导:菲利普·塔里奥尼(F.Taglioni)

音乐:让·修尼兹霍法尔(Jean Schneizhoeffer)

首演:1832年3月12日,法国巴黎

创作背景

1832年首演于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舞剧《仙女》,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所产生的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舞蹈作品,在芭蕾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法国产生,并影响到文学艺术创作的所有领域。神话题材中的精灵、仙女乃至魔鬼,成为许多作品的主角或重要角色,这类题材也开始大量进入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1831年11月21日,巴黎歌剧院上演了作曲家梅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伯特》。这虽然是一部歌剧,但是,在第三幕中有一个用芭蕾舞来表现的场面。罗伯特公爵去访问罗瑟尔修道院,惨白的月光,照在荒凉墓地的废墟上,叛教的修女们的亡灵从坟墓中被召唤出来跳舞。

这一段幽灵的舞蹈非常特别,轻灵而飘逸,这引发了芭蕾创作者的灵感。

这一段芭蕾舞的女主角名叫玛丽·塔里奥尼,而编导是她的父亲菲利普·塔里奥尼。

法国藏松地区的浪漫主义作家查尔斯·诺季埃并没有多大成就,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一些有关妖魔鬼怪的幻想故事。1821年,他与友人结伴游苏格兰,回来后写了《脱利尔比的小妖精》(又译作《灶神脱利尔比》),这篇小说成为芭蕾舞剧《仙女》的蓝本。

亚道夫·努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唱家,同时又是一位喜爱写作的人。他看了《恶魔罗伯特》中的舞蹈以后,非常喜欢。于是,他根据《脱利尔比的小妖精》改编成了这个芭蕾舞剧的脚本。

故事发生在苏格兰乡村,青年詹姆斯在结婚前夕,受到仙女西尔菲达的诱惑,见异思迁,抛下未婚妻,追逐而去。在梦幻的仙境里,他与仙女爱得如痴如醉,为了能朝夕厮守,詹姆斯听信巫婆的“忠告”,将魔巾披在仙女身上,不知不觉害死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在未婚妻与朋友的婚礼声中,背弃了爱情的他与痛苦悔恨相伴,了此余生。

这本是一个平凡的故事,比起此后的一些舞剧,情节内容都要简单得多,但是,它在芭蕾舞发展史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作品。

玛丽· 塔里奥尼生于1804年4月23日,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她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很好,个子偏矮,腿不是很长,但是她对舞蹈却有着执着的追求。作为编导的父亲全力帮助女儿去实现她的舞蹈梦,经过严格甚至残酷的训练,玛丽·塔里奥尼终于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舞蹈家。

十八岁时在维也纳首次登台就一鸣惊人。

二十三岁时进入巴黎歌剧院。她的舞姿唯美,台风优雅,尤其是跳跃的时候轻如羽毛。

巴黎歌剧院的院长韦龙博士对《仙女》非常欣赏,他把作曲的任务交给作曲家让?修尼兹霍法尔,而把舞蹈编导交给菲利普·塔里奥尼。

女主角当然非玛丽·塔里奥尼莫属。在这出戏中,她作了两个重要的创新,对后代芭蕾舞起了革命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脚尖技术的运用。从主观上讲,是想弥补腿略显短的缺陷,但客观也是增加了舞蹈的美感。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舞蹈家对脚类舞蹈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也只是瞬间的上升,只有到了玛丽·塔里奥尼这里,才真正把这种脚尖技术发展为“女舞蹈家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二,是服装的改革。仙女的服装不再是中世纪以来贵族妇女那种拖至地面的长裙,甚至加上“鲸鱼骨圈”,既少美感,又不方便。仙女的服装是多层的白纱裙,下摆剪短,裸露着脖子和手臂。当这种全新的服饰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立刻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种白纱裙舞衣,也成为后代芭蕾最常见的演出服。

1832年《仙女》在巴黎歌剧院的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著名芭蕾舞剧《吉赛尔》的剧作者、著名诗人戈蒂埃兴奋地说:“这出芭蕾开创了舞蹈的新纪元,正是通过它,浪漫主义进入了合普西霍拉的领域。从《仙女》开始,《火神之网》《花神与风神》无法再存在下去,巴黎歌剧院被交付给地精、水神、蝾螈、水妖、鬼、神仙以及所有这些奇特而神秘的家族成员,它们如此绝妙地适合于芭蕾大师的幻想力,奥林匹斯诸神的十二所镶金大理石屋宇全被弃置在仓库的尘埃中,人们向布景师定做的只是一些罗曼蒂克的森林,海涅抒情诗中的那种皎洁的、德国式的月光照亮下的幽谷。”

首演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仙女西尔菲达的扮演者、伟大的舞蹈家玛丽·塔里奥尼。她精妙的演技难以言表,戈蒂埃在观赏了演出后说:“塔里奥尼小姐是至今唯一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我们看来宛如诗人不可实现的梦幻中的女舞蹈家——优美的、天上的、古代器皿和纪念章上的女性的倩影。塔里奥尼小姐懂得以她的舞蹈和技巧使那些直到那时仍在轻视芭蕾的人心悦诚服……这是一位天才,堪与拜伦勋爵和德·拉马丁先生相提并论。她给我们展示腿的划圈动作和手臂的姿态抵得上长长的诗篇……”

今天在舞台上表演的芭蕾舞剧《仙女》却已经不再是这个版本了。1834年,奥古斯丁·布侬维尔在巴黎看了这部芭蕾,两年以后,他在哥本哈根创作了他自己的《仙女》(作曲H·拉文斯基·奥尔德)。布侬维尔的《仙女》成为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传统保留剧目。

人物风采

有人说,“19世纪中,是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埃的性格和三位女舞蹈家的性格(玛丽·塔里奥尼、芳妮·艾尔斯莱、卡洛塔·格丽西)主宰了浪漫芭蕾的历史”。

玛丽·塔里奥尼个子不是很高,身材瘦削,肩膀圆,面孔并不漂亮,在今天,也许她不会被舞蹈学院录取。但是,她却有别人所不具备的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她对舞蹈极为热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蹈家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她对舞蹈有天生的颖悟和表现力。其次,她有一个极其严格、极其负责而且水平极高的父亲。

再次,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吃尽种种苦头,经历了多年艰苦的系统训练。

玛丽·塔里奥尼的父亲菲利普是意大利米兰的著名舞蹈家、编导,他对女儿进行了严格到近乎残酷的训练,一心要把她培养成为一流的舞蹈家。大强度的训练甚至使塔里奥尼昏倒。塔里奥尼后来回忆说:“在父亲面前,我痛苦地将腿举至半空站稳,心里怦怦乱跳,几乎要哭出来。父亲就说:‘哭吧,哭出来会好些。’在隔壁的母亲也陪着我哭。在她看来,父亲这种不讲情面的教学方式简直是在虐待自己的女儿。”这样的训练每天要进行六个小时。经过严格的训练,塔里奥尼终于成为一名芭蕾巨星。

塔里奥尼可以这样说,《仙女》中的西尔菲达是为塔里奥尼量身定制的。

当十八岁的她第一次登上舞台,就以高超的技艺和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虽然不能说芭蕾的脚尖舞就是她的发明,但至少她把这种技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脚尖舞在今天的芭蕾舞台上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已经成为芭蕾的标志之一,尤其是今天的芭蕾舞鞋顶端衬有“硬物”以后。但是塔里奥尼的舞鞋是没有“硬物”的,其表演难度要大得多,但她正是用这种脚尖站立技艺使“仙女”的身形舞姿更加飘逸。她的一脚脚尖独立,一脚高高后举,两手一高一低前伸的动作已成为芭蕾的象征性动作。为了跳好《仙女》,塔里奥尼不遗余力地使自己的舞蹈像空气般轻盈,像鲜花般娇嫩,像少女一样单纯。她的表演仿佛一直在空中飘动,而很少和大地接触。观众曾经发出这样的惊叹:“看呀,她漫步在花蕾上面,竟能不压弯花茎!”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她专门设计了一种复杂的击脚小跳,完美地使用了脚尖技术,以突出翩翩飞舞的形象。另外她还将那貌似简单的“阿拉贝斯”做得仪态万方。

戈蒂埃形容演出后的情况说:“走出剧院,你忘记了神奇的塔里奥尼,你只记得仙女,天上的幻想,它将长久地追随着你。通过它,你的灵魂将陶然入迷,因为,通过韦伯或罗西尼的音乐声响,塔里奥尼与仙女合二为一……在这神妙的时刻,你的灵魂感受到如此的欢乐,以致你不再渴望有什么更美好的了,直到忧郁的现实把你从这温馨而壮丽的快感中拉扯回去。以往,塔里奥尼的舞蹈使视觉陶醉,而今,它们使灵魂入迷。西尔菲达、巴亚戴尔、朱尔玛、达妮勃姑娘、埃莱娜、米朗达—— 一个个令人赞叹的创造物,各具特色的容貌、性格和魅力。玛丽·塔里奥尼不是一位女舞蹈演员,她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1884年4月24日,玛丽·塔里奥尼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剧情介绍

第一幕

这是19世纪的一天,这一天,是詹姆斯和未婚妻艾菲结婚的大喜日子。在苏格兰的一间农舍的客厅里,年轻的詹姆斯半躺在安乐椅上休息,在大烟囱旁边,还有一个小伙子,他是詹姆斯的朋友格恩。幕启的时候,两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这时,仙女西尔菲达飞进屋里,看见英俊的詹姆斯,马上就爱上了他,她在詹姆斯的额上轻轻地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