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3243700000002

第2章 关不住的女儿

关不住的女儿(La Fille Mal Gardée)(二幕二场芭蕾)

编导:让·多贝瓦尔(Jean L.Hérold Dauberval)

音乐:路易斯·费迪南赫罗德(L.Hérold)

首演:1789年7月1日,法国波尔多市

创作背景

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中世纪神学的反叛。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其核心就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并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芭蕾舞领域却没有多大改变,一直到18世纪初,芭蕾舞剧所表现的,仍然是单纯的炫技性舞蹈和古罗马神话内容。直到18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流行,情节性芭蕾理论渐趋成熟,一批芭蕾舞剧编导和作者开始注意一些世俗题材。《关不住的女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8世纪著名的舞剧改革家让·乔治·诺维尔受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想和理论,他认为情节是舞蹈的灵魂,通过哑剧性的戏剧动作,戏剧情节的巧妙安排,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他还认为舞蹈应该注意情感表达,反对技巧的偏重。

让·乔治·诺维尔的弟子多贝瓦尔在倡导其师的理论下,编导了《关不住的女儿》这一“情节芭蕾”,该剧是至今还在剧院里上演的最古老的芭蕾剧目之一。

多贝瓦尔创作的《关不住的女儿》最初构想是出自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那是1789年的某一天,多贝瓦尔在街上散步,忽然一家商店橱窗里摆设着的彩色画引起了他的注意。图画描绘了一个乡下小伙子慌忙地从一间农舍里逃走,他的后面有一个生气地向他扔帽子的农妇,而妇女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年轻姑娘在伤心地抹着眼泪。这幅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多贝瓦尔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画中的乡下小伙子和抹着眼泪的姑娘应该是一对恋人,但是,他们的爱情肯定受到姑娘母亲的反对,当小伙子和心爱的姑娘幽会的时候,被姑娘的母亲发现,于是,小伙子狼狈逃走,姑娘的母亲追了出来,把小伙子落下的帽子扔给他,嘴里还不停地咒骂,姑娘则无助地在旁边抹着眼泪。

多贝瓦尔从这幅突出了农村社会生活情趣的画中得到启发,很快着手编导了《关不住的女儿》,并于1789年7月1日在波尔多市首演。

人物风采

《关不住的女儿》的编导是多贝瓦尔,但是,在芭蕾舞史上以提倡情节芭蕾而贡献巨大的是他的老师让·乔治·诺维尔(JeanGeorge Noverre,1727-1810)。诺维尔是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的舞蹈革新家,他出身在一个瑞士血统的法国军官家庭,自幼学习舞蹈。1742年起,在巴黎和柏林等地演出。1755年后两次应著名表演艺术家加里克的邀请,去英国访问演出,使他受益匪浅,决定放弃唯美技巧的表演而注重舞蹈的情节。

他为实践自己的理论,排演了一批舞剧,如《后宫里的醋海风波》《雷诺和阿尔米德》等,作为他“情节舞剧”的尝试。

诺维尔发表了《舞蹈与舞剧书信集》等大量文章阐发自己“情节舞剧”的观点,把先进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灌输到舞剧中,希望舞剧不要成为空洞而无意义的华丽炫技的娱乐,而要成为有意义的演出。他对芭蕾舞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国芭蕾史学家波蒙说:“绝非偶然,加里克把诺维尔称为‘舞蹈界的莎士比亚’,而伏尔泰是这样结束写给他的信:‘您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创造出了人的形状并把灵魂装了进去。’”

1761年-1767年,得到符腾堡公爵的资助,诺维尔在德国斯图加特筹建了一个宫廷芭蕾舞团,排演了《阿德墨托利与阿尔克提斯》

《普赛克与阿穆尔》《赫丘利之死》《美狄亚与伊阿宋》等。其中,《美狄亚与伊阿宋》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1776年,他终于得到巴黎歌剧院的聘请,担任该院舞剧团的总编导,但他无法战胜当时根深蒂固的保守势力,1781年被迫离开巴黎回到里昂。1795年才回到祖国,1810年10月19日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诺维尔的舞蹈改革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提出“情节芭蕾”的概念。这是诺维尔革新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芭蕾舞剧发展的最大贡献。他说:“舞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机械的或者说技术性的舞蹈,第二类是哑剧的或者说情节性的舞诺维尔蹈。前者只用眼睛说话,用他们的动作对称、辉煌舞步……来取悦于人,这一切只是舞蹈的物质方面。后者通称为‘情节舞蹈’,是舞者的灵魂,它给予前者以生命和表现力,在娱人眼目的同时感动心灵,用扣人心弦的激情充满心灵。”

二、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蹈的特殊性。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法国17世纪以来对戏剧的清规戒律,如“三一律”之类而言的。他认为“舞剧是诗的兄弟,话剧狭隘规则的限制,它是无法忍受的。”

三、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他认为一名舞蹈家“必须具备才华!没有热情,没有想象力,没有高雅情趣,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诺维尔在理论上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但他受制于客观的条件,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实现自己的理论,而把他的理论发扬光大并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的,是他的弟子和继承人多贝瓦尔——《关不住的女儿》的编导。

剧情介绍

第一幕

第一场

这里是法国农村一个美丽的村庄,五月,正是麦收的季节。

某一天的黎明。寡妇西蒙夫人的院子里。

几只公鸡和母鸡(由演员扮演)在轻快的音乐中欢乐地舞蹈着。在他们的舞蹈中,天渐渐亮了,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西蒙夫人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丽莎,西蒙夫人为了收取丰厚的聘金,一心想把女儿嫁给村里最富有的葡萄园主托玛斯的傻儿子阿伦。丽莎当然不愿意,何况她已经有了心上人,一位名叫柯勒斯的同村青年。柯勒斯家境贫寒,但他很有志气,人也长得高大英俊。丽莎知道母亲绝不会让自己嫁给柯勒斯。这一天早上,丽莎趁母亲不在,偷偷溜到院子里和情人幽会。她在院子里焦急地等待着,但是,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柯勒斯却还没有到来。丽莎很失望,她怕在院里待得太久引起母亲的怀疑,就起身回屋去了。离开之前,她把一条象征爱情的粉红缎带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向恋人传达着某种爱的信息。

当有事耽搁的柯勒斯匆匆到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没有丽莎的身影。他很快发现了缎带,明白了姑娘的心,高兴地跑到屋子旁边,悄悄地呼唤心上人。丽莎听到恋人的呼唤,高兴地跑了出来,本想赌气不理迟到的恋人,但看到他手上拿着的缎带,立刻转忧为喜,他们跳起了一段欢乐的双人舞——缎带舞。

西蒙夫人发现女儿不见了,急忙到院子里寻找。柯勒斯急忙躲到一旁。母亲要女儿回家干活,女儿不愿意,母亲勉强同意了。丽莎就坐在凳子上捣奶酪,柯勒斯见西蒙夫人进屋去了,就跳出来来到丽莎身边,他们又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村里的年轻人来邀请这对情人出去玩耍,他们围着丽莎和柯勒斯,跳着闹着。这时,葡萄园主托玛斯带着他的傻儿子阿伦来了,他提着一袋金币,来向西蒙夫人为儿子和丽莎求亲。西蒙夫人看见金币,高兴极了。

傻小子阿伦挥舞着钱袋,笨拙地炫耀着他家的财富。

丽莎很讨厌这个傻小子,想让他在大家面前出丑,她灵机一动,挽起托玛斯,招呼大家一道出去游玩。

第一幕

第二场

堆满一捆捆麦子的原野,散发着新麦和土地的清香,干完活的农夫们和柯勒斯跳着舞。丽莎和阿伦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阿伦笨拙的舞姿非常可笑。柯勒斯和丽莎与傻小子阿伦跳起一段非常有趣的三人舞。终于,阿伦明白了丽莎对自己毫无好感,她爱的是柯勒斯,这不免让他感到沮丧。不知底细的西蒙夫人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人们四散奔跑。

第二幕

西蒙夫人和丽莎冒着大雨跑回家。慌乱中,西蒙夫人把钥匙掉在了门边。丽莎看见了钥匙,却没有告诉母亲,她想捡起钥匙,好在和柯勒斯幽会时悄悄打开房门。西蒙夫人仔细寻找,终于在门边找到了钥匙,这让丽莎很失望。

在丽莎单调的纺纱机声中,西蒙夫人渐渐进入了梦乡。忽然,丽莎发现柯勒斯的脑袋从窗口伸了进来。他用手比画着,让丽莎把门打开。丽莎望着闭着眼睛的母亲,伸手去掏母亲怀中的钥匙。

没有听到纺车的声音,西蒙夫人突然醒了。丽莎机警地抓起椅子旁的铃鼓,一边击鼓一边跳舞。西蒙夫人在鼓点中又闭上了眼睛,但钥匙压在身下,丽莎仍然拿不到。

丽莎没有办法,只好踩着凳子,隔着窗子与情人说话。

突然,门外传来喧哗的声音,原来是农夫们来送麦秸。丽莎赶紧跳下凳子。西蒙夫人醒了,她打开房门,农夫们把一捆捆的麦秸搬进屋里。柯勒斯混在农夫中也进了房间。

西蒙夫人请大家去喝酒。临出门的时候,她叮嘱女儿继续做事,还把房门仔细锁上了。

丽莎不知道柯勒斯已经进了房间,她一个人在房中翩翩起舞,憧憬着和心上人结婚以后的幸福生活,他们挽着手进入教堂,接受神父的祝福,然后生儿育女,孩子长大了,她成了快活的妈妈。她幻想着抱着婴儿,陶醉在美梦之中。

柯勒斯从麦秸中钻出来,丽莎知道刚才的一切都被情郎看见了,又羞又喜,她娇嗔地投入爱人的怀抱,跳起了热烈的双人舞。他们交换了双方的围巾。

门外传来西蒙夫人回来的声音,丽莎赶紧把柯勒斯推进放麦秸的贮藏室。西蒙夫人见女儿神色慌张,起了疑心,她又看见女儿戴的是一条男人的围巾,非常生气。她决定去找托玛斯,准备让女儿和阿伦马上结婚。出门前,她又自以为是地把女儿锁进贮藏室。

西蒙夫人带着托玛斯、阿伦和公证人回到家中,双方家长在婚书上签了字,托玛斯把钱袋交给西蒙夫人,西蒙夫人把贮藏室的钥匙交给阿伦,让他把门打开领出自己的新娘。

门打开了,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柯勒斯和丽莎一起走了出来,两人身上粘满了麦草,大家什么都明白了。

托玛斯愤怒地从西蒙夫人手中抢过钱袋,悻悻地带着傻儿子走了。西蒙夫人见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只好请公证人作证,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了女儿和柯勒斯的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音乐舞蹈欣赏

《关不住的女儿》最初的音乐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乐师根据当时的民间舞曲和杂耍音乐编成的。1828年,法国作曲家路易斯·费迪南赫罗德将全剧音乐进行了重新编配,并增加了当时一些著名歌剧的选段,比如说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和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等,这使得全剧的音乐更为流畅、幽默、夸张。

路易斯·约瑟夫·费迪南赫罗德(L o u i s J o s e p h F e r d i n a n dHérold,1791-1833),法国作曲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1806年进费迪南赫罗德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12年获罗马大奖。之后他和布瓦尔迪厄以及奥柏都合作过,但直到1826年,他的歌剧《玛丽亚》才获得成功。

1831年他创作出最出色的一部歌剧《赞帕》,但两年后就因为肺结核不幸去世。费迪南赫罗德的歌剧旋律优美,戏剧性强,但写作手法还不够成熟。目前仍在演奏的只有《赞帕》的序曲。如果不是《关不住的女儿》,恐怕大家都不会记得这位法国作曲家了。

这个舞剧的音乐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旋律优美,音色华丽通透,饱满流畅,诙谐夸张,充满丰富的戏剧色彩。配器丰富精致,蕴含着十分强烈的动态对比,鲜活明快,非常动听。闭上眼睛,仿佛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就呈现在你的眼前。比如第一幕的音乐是在气势宏伟、壮丽辉煌的情绪中展开的,表现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清晨景色,在弦乐映衬下,双簧管、长笛分别模拟公鸡与母鸡的啼叫,像是公鸡与母鸡在嬉戏、欢歌,展现出祥和、安宁的情景。突然音乐紧张并欢乐起来,女主角丽莎出现,带着少女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快乐地舞蹈起来,雄壮铜管的加入充满了青春活力,丽莎的音乐主题反复多次出现,使女主角形象更加鲜明。

此后,这部舞剧的音乐还流传有许多其他版本。由英国指挥家、作曲家约翰·兰奇贝里改编的版本也非常流行,其中的旋律大部分保留了费迪南赫罗德的原曲,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兰奇贝里专门为该舞剧所创作的音乐。

版本推荐

英国作曲家约翰·兰奇贝里(John Lanchbery)指挥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版CD,Decca公司,片号:Decca 430196-2

1960年英国迪卡(Decca)公司在伦敦的金斯威大厅录制了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音乐选曲唱片,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兰奇贝里编配费迪南赫罗德创作的舞剧音乐,并指挥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两年后出版了LP唱片。由于该唱片音乐优美,生动亲切,高潮迭起,活泼轻松,录音层次分明、音场深阔,乐器定位准确,以及高水平的指挥与演奏,使此碟大放异彩,深得人们喜爱,让人百听不厌。

1994年迪卡公司把该唱片翻录成CD,CD中精选了第一幕十五个部分、第二幕六个部分的音乐,虽不是全剧音乐,但也是该剧的大部分音乐,基本代表了该舞剧的主要音乐内容和精华部分。

指挥兰奇贝里的润色加工,为音乐增加了新的活力。他指挥的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队,演奏手法独到、细腻、流畅。因此,整个音乐都非常统一、协调、娱乐性强,不愧是经典的音乐、精心的演绎、惊人的录音。

兰契贝里指挥皇家歌剧院柯芬园管弦乐团版CD,Decca公司

本辑是兰契贝里依费迪南赫罗德所作的曲子改编,并亲自指挥的版本,Decca首度以CD版问世,满足许多苦候已久的乐迷。虽是1962年的录音,但其以动人的音乐、特佳的音效及正确的乐器比例,在《TAS榜》与《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中大放异彩、深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