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姓投资38金律
3218800000007

第7章 金律6让投资成为个人理财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2)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股市经验的不足,就决定了不可能把资金全都投在一只股上。而且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对投资对象有特别专业深入的研究和追踪调查,所以分散投资不失为普通投资者的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是基于大量集中调研、集中决策的,所以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决策少的要低。

巴菲特的另一个投资习惯就是:不熟悉的不做。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对于巴菲特而言,他深知自己只是传统股票行业的专家,所以他从来不去碰自己不了解的高科技股。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不要抱有投机和赶时髦的心态,要当做是投资企业,企业利润保持长期增长比追求短期暴利更加重要。

2000年初,网络股正当红,巴菲特却没有追逐时尚大肆购进,有的投资者认为巴菲特已经太落伍了,完全跟不上高速网络时代了。但是后来,当科技股泡沫崩裂的时候,才发觉巴菲特呈现给投资者的是不光是资金的快速增长,还有他稳健的大师风度。网络股的泡沫破灭了,一同破灭的还有疯狂的投机者们一夜暴富的梦想。

巴菲特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企业的原则,始终长期持有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华盛顿邮报等消费品公司的股票;除此之外,他还拥有多家建材和涂料公司,受益于近年来美国住宅建设和装修发展,利润不断提升;他还拥有冰激凌连锁企业DairyQueen和服装制造公司Fruitoftheloom等多家消费品公司,这些都确保了巴菲特公司多年来收益的稳定增长。

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巴菲特在投资中始终坚持的投资标准是:必须是消费垄断行业,而且有稳定的经营史,经营者始终能做到以股东利益为先,且出产的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好,公司财务正常;产品成本低,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充裕,日常生活中离不了的品牌,消费者青睐谁,就投资谁。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看好日常生活中谁都离不了的名望老店。因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很大,而且投资者可通过自己的使用来切身感受该产品是否受欢迎、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投资者只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能判断该公司是否具有投资潜力。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收购历程:上世纪70年代购进被人抛弃的媒体与广告公司股份;90年代大量吃进奄奄一息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前几年疯狂收购康菲石油公司、通用电气以及UPS快递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永远都在重复自己投资股票的特殊路径--寻找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这也是巴菲特不断胜利的投资理念。外行看到的是巴菲特收购了大量“垃圾股”,但巴菲特可不想扮演什么救世主的角色,那些被他看中的都是未被发现的“千里马”,有的是颇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有的是尚未被人们认识的新兴行业,有的则是正在被精英进行拯救的公司。

现实中有很多投资者非常盲目,不要说熟悉投资工具了,连要投资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投入重金了。有的投资者看别人买基金挣了钱,自己也去买,最终不幸被套牢了。

前一阵,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与募集其火爆程度无法形容。大多数基金都临时缩短了募集期,有的基金一个小时竟然就募集到几百亿元的资金,投资者凌晨就去排队,几乎到了疯狂抢购的程度。

俗话说,物极必反。2006年基金之所以表现出色是由于股市大幅上涨,大盘指数(沪市)由不足千点上涨到2000多点。但是,久涨必跌,久跌必涨是市场的必然发展,违背规律就会遭到市场戏弄。

有的人,上了年纪,心脏不好,血压不正常,看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拿着养老钱投奔股市,以至于股市里出现了大批不知道怎么买进,怎么抛出,却压上了自己全部积蓄的疯狂股民。更有甚者,有些人看别人做投资挣了钱,竟然把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拿贷款甚至挪用公款作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投资项目。结果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投资者”便只能纷纷败下阵来,落个倾家荡产甚至锒铛入狱的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熟知的优势领域,如果让巴菲特做高科技产业投资,而让比尔盖茨去做传统产业投资。让这两个在自己优势领域之外进行投资,那么世界上有可能只是增加了两个百万富翁,绝不会是亿万富翁。

既然缺乏对某个领域的了解,那为什么不转而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去打拼呢?用自己的短缺去与别人的优势相搏,怎么会赢呢?用自己的优势去搏别人的欠缺领域,又怎么可能输掉呢?

因此,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投资者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在没有了解透彻、没有想明白之前,千万不要仓促决策;投资还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被贪欲蒙上了眼睛。

现实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股票即使遭遇到最强大的经济劫难也不会永远“熊”得暗无天日,相反它总有出头的时候。为此,巴菲特自创了炒股必赢的另一个金科玉律--长期持有。

巴菲特的股票至少也要持有8年。巴菲特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入。”“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持有的前提是:所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有一套看似简单的投资方法,就是在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大量买进,然后静等回升。巴菲特的“简单”投资情结,让他成功地躲过了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大劫。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除了行为上的还有心态上的,投机者总是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正是最容易误导投资决策的。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心态是使非常平和的: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而那些有着赌博心态的投资者总是习惯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做了捐献,自己常常是白忙活一场。

事实胜于雄辩,只要稍微算个账,就一切大白了。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投资者不停地忙碌中,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让金钱就在这忙碌之中悄悄溜走了。

启示一,让投资成为个人理财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好的投资习惯可以让人一生受益。投资人必须牢记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让资本翻番,而是要保住资本,这是成功投资的坚实基础。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树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这是一个人素养、能力、知识、目标的表现。

启示二,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投资者首先要抛弃投机心理,因为抱有赌博心态常常会令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有些投资者常常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能看到好的回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好事往往不容易碰到。

任何领域的投资都不可能保证只涨不跌。就以基金为例,基金在一年中有涨跌是很正常的,因为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是股市,因此肯定会随着股市变化,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会对投资者承诺只要购买就会每天增长。如果只涨不跌,那基金公司的门槛岂不早就被投资者挤破了。

所以投资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着眼于长期收益,不要患得患失。有了这样的心态,再来进行个人投资,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增加收益,还能保持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启示三,投资不是赶时髦。

投资者不要把投资当成赶时髦,因为时尚的东西都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虽然赶时髦赶对了也可以趁机捞上一票,但多数人往往货到地皮死,赔个血本无归。最典型的就是看别人挣钱了自己赶快学。众投资者一看开洗车房赚钱,就蜂拥而入,到处都是洗车房。没有投资者会考虑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浪费水的生意是做不久的。结果一场干旱,政府一声令下,全都歇菜了,到底赔进多少,只有投资者心里最清楚。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术业有专攻,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投资自己最擅长的。“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在做人方面是使不得的,但是在做投资上可是相当灵验的,投资者不妨一试。

投资大师说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保住资本,因为这是赚钱的根本。失败的投资者说唯一的投资目的就是“赚大钱”,结果,他常常连本钱都保不住。投资大师巴菲特告诫投资者:成功投资的第一条要诀是不要亏钱,第二条要诀是别忘了第一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大师在进行一笔投资之前总会问:我怎么才能保住我的资本?事实上,在做出投资决策的那一刻,他甚至可能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在他周密的投资规划下,他自然就能保住资本。就像高明的司机并不总把安全挂在嘴上一样,安全是在潜移默化行动当中的。

柔道训练的最初阶段不是学习如何把别人摔倒,而是学习如何不被别人摔倒。投资者首次投资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赚大钱,而是如何才能不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