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姓投资38金律
3218800000014

第14章 金律12看大势,用大智

美国人基姆瑞得年轻时一直从事海洋沉船的寻宝工作。可是有一天,一个高尔夫球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有一天,他看见有个人正在打高尔夫,由于动作失误,球被打进高尔夫球场的湖中。此时基姆的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商机。

很快他换好潜水衣,就带着打捞工具纵身跃进湖中。事情如他所料,这个湖中有大量的高尔夫球。而且,这些球看起来都很新,原来这些都是人们不小心打到湖里的。

后来,基姆返回岸上,跟球场经理约定好以每个10美分的价格,打捞之后并卖给球场。于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他打捞了不下2000只球,当然收入也很多,几乎相当于他以前一个星期的报酬。

认准机会的基姆,索性每天把打捞出来的球进行清洗,然后喷漆,最后再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可是不久,越来越多的潜水员看中这一赚钱方式,纷纷效仿基姆捞球。

看好市场的基姆再次转换思路,专职做起了回收旧球的生意。他于是不再下水捞球,而是坐收渔人之利,以略低的收购价格回收旧球,这样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大量旧球。到现在他的旧高尔夫球回收利用公司一年的总收入已超过800多万美元。

高尔夫球天天落水别人熟视无睹可是基姆却从中看到金钱,看到机会,当别人追随他的赚钱轨迹后,他又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把不利竞争变为有利财源。

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善于创造财富的。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只有看准大势,勇于把握机会,善于调整策略,投资者一定会得到不少的回报。

投资需要开动脑筋,需要适时地调整自己,在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赚钱机会。一个懂得追求金钱的投资者才有可能得到金钱的垂青。下岗女工周立仅用区区几千元启动资金,就轰然叩开了财富之门。

十年前,周立下岗了,那年她刚32岁。而当时丈夫每月也只有500多元的工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既有长期卧病的老人,又要供学生。在周立看来,天都要塌下来了。

已进而立之年的她,一没有专长,二没有资金,无奈之下,周立只好四处托人找工作,后来终于在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做起了钟点工。

几个月后,周立被派往某别墅区做钟点工。由于表现不错,被这家长期雇用。可是不久,她在做家庭清洁时遇到一件令人头痛的事:这家的空调制冷效果突然下降。接着,这家人又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鼻子和咽喉干噪,全身无力等症状。他们在网上一搜索,发现自己得了“空调病”。

原来“空调病”的主要原因是,空调在运行中,内部的静电发生吸尘,微小灰尘穿过空气过滤网进入空调内部,经过潮湿的蒸发器全面接触后,再吹回室内;长此以往,室内的灰尘、污垢、细菌等积累堵塞在空调内部,当空调停机后,温度的恢复会使细菌繁殖,霉变,并产生异味,最终导致“空调病”的发生。

面对这种问题,周立不知所措。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这个空调的售后服务部联系。说明情况之后,售后人员就告诉她应该使用某类清洗剂和消毒剂,然后又登门耐心教会她如何做。

此时周立才知道,原来空调的清洗消毒,并非那样简单,只洗洗室内机的防尘罩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彻底清洁它是有一套严格的保洁程序要做的!后来周立又跟别人学会彻底清洗厨房抽油烟机的方法,彻底清理后的油烟机,可以大大减轻风机的运转负荷,机器的抽排烟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勤劳的周立把这些知识都用到日常的保洁工作中,帮助雇主把家里的空调、抽油烟机进行彻底擦拭、清洗和消毒,直到它们又都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听到消息的邻居赵女士主动找上门来,请周立去把她家里的几个空调也全部进行清洗、消毒。热情的周立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没想到干完活,邻居连连道谢,还付了200元手工费。不久,这个小区里又先后有几十户人雇她去清洗空调及抽油烟机。短短几天之内,她竟然赚到了2000多元钱,大大出乎她自己的意料。

见生意如此火爆,聪明的周立就想干脆开个家庭保洁公司。经过调查周立获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空调、彩电、电脑等电器的致病、耗能了解很多,专业家电清洗业十分发达,很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强制性的对公共场所的电器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而国内高档电器空调等普及时间还不长,消毒清洗业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但是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健康知识的普及,专业家电清洗业市场的潜力大得惊人。

周立下定决心投资做这一行,广泛了解之后,她得知有一家家电清新加盟连锁公司。于是她来到这家公司,缴纳了加盟费之后,就拿到了清洗设备、清洗剂、技术教程、营销策略建议、工衣、工帽、工牌等开展业务所需的各种软硬件。

一年之后,周立招聘了几名下岗职工,创办了一个专门从事家电专业清洗的小公司。而进入这一行业的资金门槛非常低,由于所经营的业务都是上门服务,所以没有必要租高档门脸,只需一间普通办公室,一部电话即可。由于没钱做广告,周立就把服务目标定在高档住宅小区的物业上。

她首先跟物业管理处取得联系,如果对方允许他们进驻小区,就会通过物业通知的形式向小区住户推介。他们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要求作清洗和消毒的工作,由于收费又不高,所以人们就开始为他们作口头广告。

这个服务项目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周立的预期。仅在一个小区就先后为80多家提供了服务,除工人的工资、房租等开支外,纯利润达到了1万多元。

后来周立又得到多家小区物业的营业允许,生意越做越大,有时候因为要求提供服务的客户太多,只得让他们排队等候,甚至有的还被排在了一个月后。接着周立又招聘了10名工人,其中还有几个是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如今在家店清洗消毒市场,周立的公司已经站稳脚跟,还为三十多个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几年下来他不但还清了原来的债务,还有了上百万元的家底。

一名平凡的下岗女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发现了赚钱的机会,还为很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周立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勤奋还有智慧以及对市场的预见和把握。

国际著名投资家、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过,投资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大家不要盲目相信电视上或者报纸上说的一夜暴富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投资之前要做非常好的研究。

罗杰斯所说的研究,就是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投资者如果在投资前能够对所投资的市场作充分的研究,抓住市场脉搏,看清市场走向,想不赚钱都难。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之一就是不熟的不做。当年,不论科技股被炒到多高,多火,巴菲特始终坚持不熟不做的原则。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后来科技股大跌遭受的巨大损失。

各行各业赚钱的关键其实就在“熟悉”二字上,熟悉一个行业到一定程度,研究它的规律,抓住它的发展趋势,就可以投资了。如果一个投资者天资聪颖,又赶上了好时机,自然可以赚大钱;可是如果不够聪颖,又没赶上好时机,那么投资者就要充分熟悉投资领域,熟悉之后抓住规律也是可以赚钱的。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在股市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其貌不扬,却腰缠万贯。而她的炒股思路,可谓天下无双--根据自己所看的自行车多少决定是否要入市。不可否定,她的成功是源于对股市的熟悉--一种间接的熟悉。

还有不少投资者,在交了巨额学费后才知道了不应该投资不熟悉领域的道理。看到现在精明能干的花店老板张女士,让人很难跟盲目投资者扯上关系。

几年前,张女士刚刚开始创业,资金不多,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除了日常开销,她几乎不会乱花一分钱。辛苦总会有回报的,几年下来她也有了一些积蓄。

一次,张女士发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股市进行投资,还有很多人大赚了一把。看看自己挣钱挥汗如雨,再看看人家,一夜就能赚那么多,张女士实在抵制不了诱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辛苦攒了好几年的心血钱全部投资股市。

因为什么都不懂,张女士很快就被套住了,看到股价一路下跌,张女士手足无措,好不容易出来的时候资金已经缩水一半多了。吃一堑,长一智,从这件事张女士悟出了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随意投资,否则一定会蚀本。

痛定思痛的张女士索性不再进行资本投资。她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实业投资,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不但有过多年的经验,而且还很有兴趣。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此言不假,若是在其它领域,仅仅是不懂而已,也没什么。但是如果是投资理财上,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了。看到别人做生意是赚钱的,等到自己做,就只有赔钱的份了。

只有自己熟悉,才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自己解决,而不用求助别人;同时,也只有自己懂得,才会很好地预测以后的市场行情走势。

收藏专家张教授就一直认准只有做自己熟悉的,才不会被市场“撞了腰”。张教授总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他的工作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刚出厂的低价宝石,有时出厂价格甚至是市场价格的几分之一,所以只要投入极少的资本,就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在投资产品挑选上,张教授也一直本着不打没把握仗的原则,总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价格相对适中的品种。

最近几年,张教授的藏品选择基本上都集中在价格10万元以下的宝石上;他几年前投资的一些藏品最近都以高于原价200%的价格出售了,利润十分丰厚。

有了收藏积累起来的第一桶金,张教授并不为股票类、基金类投资产品所动,而是看好宝石投资的未来市场。张教授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的消费投入会越来越大,宝石类行业的未来前景一定是不会错的。

考察清楚市场后,张教授果断的把他的第一桶金投入到了实业里,成了某珠宝行的股东。张教授灵活运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以及对珠宝市场的了解和信心,成功地为自己找到了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