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伏秘籍
3211300000020

第20章 老板的甜点怎么吃(4)

小刘之错,纯属无心之过。刘云飞的本意并没有错,客观地评价同事,让老板自己定夺,只可惜遇上了一位这样的老板,刚开始就没怀好心思,纯粹想把他当枪使,他怎么说都会是“枪头”,老板却藏在他的后面,拿他当替罪羊。坏事也做了,又不落下坏名声,这样的陷阱也只有这样的老板想得出来。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小曾的老板最喜欢和员工聊天。聊天时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次找两个人,不多也不少,只有两个。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次,轮到了小曾和办公室的小米。老板照例把他们两个留下和他们进行个别谈话,其实也不能叫个别,毕竟有两个人。老板先是问了小曾一些工作上的事,对公司环境适不适应,来了这么长时间了有什么难处等,而小米因为相对是“老人”,就问了他一些最近办公室的工作情况。

本来两个人都以为这次谈话就要这样结束时,老板问了他们两个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公司里面,你们两个人,都分别最欣赏哪一个?不许说不知道或者是没有。”两个人都一愣,这是什么问题?该不会是考验我们两个人吧?但看着老板那认真的目光,两个人知道这一次躲是躲不过去了,硬着头皮上吧。

小曾仔细地想了想,说:“公司里我最欣赏的人就是我们部门的陈经理。他年纪轻轻就做出了十分惊人的业绩,是我一生的榜样。”而小米最欣赏的人就是老板。小曾之所以推荐他的经理,是因为他的经理同时还是他的老乡,平时对他也诸多照顾,两人的关系很不错。小曾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往深处想,他觉着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谈话,过去了就过去了。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一周以后,陈经理找到小曾满腹怨气地说:“就你多嘴,在老板面前说什么你最欣赏的人是我。至少你也该想到说老板吧?这下可倒好,老板说我在市场部拉帮结派,搞小山头。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老板是怕我的威望超过他,从而影响他对公司的控制。特别是你我是老乡的事老板也查出来了,这下可好,年终的升职是绝对没希望了。”原本陈经理是很有希望升为副总的。小曾一下子懵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那一句话竟然耽误了陈经理的升迁……

小曾同样是一个糊里糊涂的牺牲品。

作为员工,小曾不可能将问题想得这么复杂,一句简简单单的问话里面竟然暗藏玄机。

面对老板居心不良的问话,你在答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点心思,说得慢老板并不会怪你,但是一不小心说错了,那却一定会“惹祸上身”的。

老板说“不必苛求完美的工作”

李学文进公司已经两年了,他最不能适应的就是老板的脾气,老板反复无常的性格让他不能忍受。老板总是在公司大会上说:“要讲求效率,效率第~,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为效率让路,不要追求完美的工作,太注重细节是没有必要的。”然而一旦哪个人在细节上出了一点小差错,老板又往往会大发雷霆,把那个人骂得狗血喷头。昨天,老板交给李学文一项小任务去帮老板查找一个资料。这个资料很冷僻,查起来自然要费一些时间。然而老板等了半个小时以后,见李学文还没有结果,就出来看李学文到底弄得怎么样。有老板站在身后督战,李学文心里更慌了,越慌越忙不到正题上,虽然查出来了,但是手忙脚乱地整理着,细节自然就顾不上处理。结果出来以后,老板一看,就按捺不住把李学文狠狠训斥了一顿:“你这整的是什么,天书吗?让谁看也看不懂。这么大个人了,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结果是资料虽然查出来了,可老板他老人家认为李学文整得一团糟。李学文自然觉得委屈:不是你老人家说不要过分追求细节,要讲求效率,还站在我身后不停地催我,时间给得那么紧,我能把资料整得那么完美吗?回头还来训我,咱俩到底谁对谁错啊?可这些道理又说给谁听呢?

今天老板又交给李学文一项任务,让他给一个客户打电话,询问客户对新产品的意见。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李学文只能更加小心谨慎。在规定的时间打完了电话,李学文心想这次你可没有理由来训我了,我把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想到了,让你挑出毛病来都难!然而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怕出错就越是出错,李学文只顾问一些小事了,却把止事给落下了:忘了问客户新产品的销量怎样。等拿到老板桌上的时候才发现这一致命失误,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老板一问,立即露馅,于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冰雹”又砸了过来,李学文是躲都没处躲,只好硬着头皮顶着。

经过了这样几件事,李学文终于明白,老板那些话只是说说,实际上他还是很在乎细节的,同时也注重效率,嘴上说“不必苛求完美的工作”,实际心里巴不得每个员工的工作做得都像艺术品一样。

李学文在经历那么多的曲折之后才终于明白,不注重工作细节必然会遭老板的训斥,这是他们公司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员工本来就像一个老板不高兴时拿来发泄的工具,虽然现在到处都在喊人性化管理,但实际执行的又有多少家公司呢?大部分的公司还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高兴的时候大家都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大家都倒霉。

在公司中,老板说的话往往最多,但老板说了不算的话也最多。这也难怪,要是让老板对每一句说过的话都要负责,那么老板也别干了。我又不是过去的皇帝,金口玉言,万一说错了话,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对于老板来说,有时一时心血来潮,兴之所至,什么好听的话都会说,但一过了那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发现自己说的话要想兑现,就必须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比如说相对较多的金钱,这时老板心里就会打鼓:兑现吧,可是一大笔钱呢;不兑现吧,不就是一次说话不算话嘛,以后找个机会补一下不就得了。出于这种心理,这一次就算了,过后就不提了。关键是,下一次的时候,他还是会这么想,再下一次再补吧。这样一推二,二推三,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养成说了不算的习惯,毕竟他认为,说了不算的成本最小,又不花一分钱,顶多让他们唠叨两句,就当什么都没听见。

老板从来不愿为这样的小事去评估自己潜在的损失。这样的成本虽然小,但它对员工的伤害却是决定性的。第一次说了不算员工可以原谅,第二次说了不算员工就会产生不满,等到第三次说了不算时,必有员工会感到愤怒,从而对老板彻底失去信任,最终产生令老板最担心的念头——跳槽。

适宜的时节不播种,收获的季节却总是想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许多老板的真实心态。一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会那么容易。一句话的后果是潜在的,一时半会儿还真看不出来,可是,一旦等到看出来的时候,那就不是几句话就能补回来的损失,或者等到自己所倚重的员工铁定了心要跳槽的时候,老板就是想补也于事无补了。只可惜,许多老板都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年轻人嘛,哪能不犯错”

韩磊在2009年的元旦前,终于完成了当年的销售目标,并且95%的销售收入已经到了公司账上,可以过一个轻松的圣诞和元旦了,而且年底的红包应该不会“薄”。但是,随即莫名其妙的几天高烧,让韩磊在床上老实地躺了一个礼拜,答应家人的去马来西亚旅游也泡汤了。这是韩磊在2008年最长的一段休息时间,没想到却是裹着被子、喝着药水度过的,不过这样也好,因为睡觉算是最彻底、原始的休息。2009年1月,又有两位销售部同事要被淘汰离职了。从2008年3月份公司换了个老板以来,每个月都有一两个销售因此离开公司。新老板由于来的时间不长,大家都摸不透他的脾气。说他宽厚吧,他也的确是,他刚进公司的时候,就对大家说:“你们只管用心学,大胆干,不要怕犯错误。年轻人嘛,哪能不犯错?犯了错也不能要你们的命不是?”然而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也是韩磊看不懂老板的地方。每个月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离开公司,有的是被老板劝辞的,有的是对老板不满自动离开的。

韩磊心里整天也是战战兢兢的,唯恐哪一天自己也撞在老板的枪口上,让老板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从而翻脸不认人,给韩磊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

从老板的角度讲,说过的话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真的,有时候为了某些利j益,适当地说一些话为下属树立一个目标,激发下属的干劲,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会收到一定的效益,但是如果能够兑现而不兑现,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当然,如果这个老板铁了心要这样做,而且不怕付出任何代价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否则的话,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失去下属对老板的信任,不再为老板冲锋陷阵。

从员工的角度讲,他们希望老板对员工所做的承诺句句兑现,一个人工作为了什么,不就是养家糊口或名利吗,你老板有本事对员工许诺,你就得有本事兑现才成,否则,拿员工来忽悠,那样的老板,谁还会为老板出死力卖死命?员工当然也可以忽悠老板玩。这样的话,不用说别的了,光内耗就足以要了公司的命。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懂得这一点。

职场上,员工与老板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两者互相猜测对方的心思。一个公司里,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最为微妙的。都想尽量离对方的心灵深处近一点,而又不暴露自己的心思,往往最终的胜者是老板,因为老板掌握着公司的最大资源,那就是最终决策权。许多时候,员工不得不对老板屈膝。

倘若你不幸遇上了这种老板,那就得小心提防着点。因为在这样的老板手里,谁都可能是忽悠的对象,说不定哪天就轮到你的头上。对付这样的老板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他往往不按牌理出牌,所以你用常规的方法根本奈何不了他,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老板对你耍两张脸,那你就对他耍三张脸,把自己藏到面具后面,让老板摸不清你的底细,对你无从下手。或者给他来个反忽悠。说到这里,想起了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赵本山与范伟),前两年范伟尽受本山哥的忽悠了,吃了不少苦头。第三年范伟干脆以毒攻毒,成立了一个反忽悠公司,从过去的教训中吸取精华,反而把本山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看过小品的你,如果还没想明白的话,就把小品再翻出来看看,你定会从中发现对你有用的启示,或者干脆就拜范伟为师,学得一身反忽悠功夫,去对付那些爱忽悠的老板吧!

不揽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责任感”是一种称赞的话,重点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责任,而是感受责任,所以不是只要说愿意负责的话就可以了,而是要亲自感受自己应该负起的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拍胸脯来表示愿负责,却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后果。承诺就是要揽责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只会令你失信于人,形象大大受损。

职场上,竞争日益激烈,随便揽责任会授人以把柄,陷自身于困境。其实,帮别人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量力而行。不衡量自己的实力,什么事都说“我能行”一个莽汉没有什么区别。你要为你所说出的话负责,就必须“三思而后言”。

(1)办不好的事还是不办好

当上司委托你做某事时,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分钟,在大脑中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级拜托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2)不该办的事就不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