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话紫禁城
3210400000026

第26章 御花园中的奇山怪石

怪石,自古以来就为文学家、画家和造园艺术大师们所格外重视。如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就将怪石引人人胜地写进《西游记》第一回里,说花果山有“丹崖怪石”及吸引人的“峭壁奇峰”前,有“麒麟独卧”。经过文学家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丹崖怪石”与被神化了的花果山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顿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怪石的突出特征是“丑”。对此,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他说:“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所以,著名画家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画的几幅竹石画,最突出之处就是画均未离开奇丑的怪石。因此,他在画题中说:“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丑石”能称“雄”见“秀”,反映出来最基本的特点是瘦、透、漏、皱。我国太湖地区所产的湖石,就有这些特点。瘦,指山石必须体态苗条,有迎风而立之势;透,是说石纹的贯通,“纹理纵横,笼络起皱;漏,是指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是指山石表面凸凹褶皱,千奇百怪的形态。太湖石据说自唐宋以后,便闻名于全国。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很有创造性地将“太湖石”运用来点缀风景,增加园林的自然情趣。

紫禁城造园装景的艺术大师们也不例外,相当有创造性地将“太湖石”运用到“御花园”上,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进行“装景”。

其具体表现在造园装景的艺术大师们,经过精心设计,在皇宫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内,钦安殿后东北侧的地方,就是一座人造的“奇山”,它背靠高大的宫墙,腾空而立,名曰为“堆秀山”。山上修建一座精美的亭子,叫做“御景亭”。

据传说,这一处造园装景,当山和亭子,都落成了,万历皇帝亲临一瞧:所谓的“山”,都是用从南方运来的太湖石——许多“怪石”堆积而成的。万历皇帝取其秀的内涵之意,叫堆秀山! 山上的亭子,叫御景亭! “御景亭”和“堆秀山”,其二名皆系万历皇帝所赐。入清以来,仍保留明代的旧称。现存的匾额为清代所制。

紫禁城造园装景的艺术大师们经过精心设计的这座山:它不仅具有太湖石丑而雄、丑而秀的特点,而且“堆秀山”的怪石,怪就怪在这些怪石有些酷似“十二生肖”中的鸡、狗、猴、兔、马等动物形状,各具姿态,有立有卧,隐立于山石之中,不言而喻,当然会吸引游人驻足在“堆秀山”前,进行仔细观察和猜测,使人们增添了观赏乐趣,使人们增添了精神生活的享受。

“堆秀山”下,有石阶路,层层上升,可通达山顶的“御景亭”,它是御花园中最高的亭子。明清两代的帝后妃嫔于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来这儿登高眺望,是饮菊花酒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