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话紫禁城
3210400000012

第12章 三宫六院

自明清两代时候起,说书唱戏,常常喜欢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那么到底有没有“三宫六院”呢?

所谓“三宫”就是指紫禁城“三大殿”,北面的“三大殿”,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形成了内廷或曰“后宫”,是皇帝、皇后、妃子、嫔妃、皇子、皇孙等平时居住和游乐的地力。

“后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形成了后宫中的重点建筑三宫六院。在“后宫”三大殿的东西两侧有东西六宫,是紫禁城后宫中的重点建筑,相当精美。

东六宫 在皇宫紫禁城“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东,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屡经修葺。

东六宫建成后,其宫名为咸阳、永宁、长安、永安、长阳、长寿。明世宗朱厚熄皇帝当政期间,即在嘉靖十四年(1535年),将东六宫之名改称“钟粹”、“承乾”、“景仁”、“景阳”、“永和”、“延祺”。明思宗朱由检当政期间,将“延祺”更名为“延禧”。

东六宫,每宫占地约两公顷,两进式庭院建筑,由宫门、前殿、寝殿、配殿组成,围廊环绕。前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六宫规制统一,分两行整齐排列,其间街巷纵横有序。

钟粹宫 由正殿、寝殿、前后各两组配殿组成。正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明代曾为皇太子居处,明穆宗朱载□于隆庆五年(1571年),将这一宫的前殿命名“兴隆殿”,将后殿命名为“圣哲殿”。明神宗朱翊钧当政期间,将这一宫更名为“兴龙宫”。清代,为皇后居住之地。例如,东太后慈安及光绪皇帝之后隆裕都曾先后在这一宫里居住过。清初每次举行大祭前,皇后要到这一宫里进行斋戒。

现在已经成为陈列清官珍藏的文房四宝的地方。

承乾宫 由正殿、寝殿、前后各两组配殿组成。正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明代,东宫贵妃居此。崇祯年间田贵妃居此。清顺治帝妃董鄂妃曾经居住在此宫里。清代时,这一宫多为皇后居住的地方。后来,曾经沦为豢养鱼鸟的地方;到宣统时,院内荒芜,宫内已无所存了。

现在已经成为“陶瓷馆”了。

景仁宫 由正殿、寝殿、前后各两组配殿组成,正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出生于这一宫,乾隆、道光帝为皇子时,皆曾经居住这一宫。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皇帝当政期间,其东西配殿,曾经成为光绪皇帝的珍妃的寝宫。

现在已经成了展示商周秦汉鼎彝古器青铜器的陈列馆了。

景阳宫 由正殿、寝殿、前后各两组配殿组成。正殿南向,五楹,单檐庑殿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建。重建后,宫为三楹,南向,崇阶三出。明代为妃嫔住所。清代时改为后宫,成了贮藏书籍的地方。例如,后殿就贮藏有宋高宗(赵构)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乾隆皇帝,将此宫殿命名为“学诗堂”,并题匾。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此殿读过书。

永和宫 由正殿、寝殿、前后各两组配殿组成。正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建。宫仍为五楹,南向,但为复檐,崇阶三出,雕梁画栋。明代田贵妃居住过此宫;清代雍正皇帝的母亲——仁寿皇太后、光绪瑾妃等,都曾经在此宫居住过。

延禧宫 明代为妃嫔寝宫。这一宫,曾经遭受到两次火灾,一次是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另一次是在咸丰五年(1855年)。清末宣统时改建为游憩之地,隆裕太后令在此修池,并在池中建水晶宫,顶上承尘全部镶琉璃。其结果,工程未竣,适逢武昌起义,遂停工。

清亡一直到现在,这个宫成为“紫禁城库房”。

西六宫 在紫禁城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西,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屡经修葺。

西六宫建成后,其宫名原为“寿昌”、“万安”、“长乐”、“寿安”、“长春”、“未央”。明世宗朱厚熄嘉靖十四年(1535年),将西六宫改称“储秀宫”、“翊坤宫”、“毓德宫”、“成福宫”、“永宁宫”、“启祥宫”。明末清初,将“毓德宫”更名为“永寿宫”,将“永宁宫”又复名为“长春宫”,将“启祥宫”更名为“太极殿”。

西六宫,和东六宫都是一样的,每宫占地约两公顷,为两进式庭院建筑,由宫门、前殿、寝殿、配殿组成,围廊环绕。前殿南向,五楹,单檐歇山顶。六宫规制统一,亦分为两行整齐排列,其间街巷纵横有序。

据《今日北京》一书中载:“到了清末,慈禧太后为扩大长春、储秀两宫,拆宫门,分别改建体元殿、体和殿于两宫前,使长春宫与太极殿相通,储秀宫与翊坤宫相通。嗣后,长春、储秀二宫例外,成为四进院格局。”

储秀宫 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宫仍为五楹,殿仍南向,但其西二廊基遍雕斜纹,以碧蓝琉璃瓦为主。宫内陈设华丽,殿前悬乾隆御笔“茂修内治”。居六宫之首的“储秀宫”,为明清两代后妃所居住的后宫。

慈禧曾居住储秀宫。《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记载:“慈禧入宫为兰贵人时,住在这里,生同治帝。同治帝亲政后,慈禧移住长春宫。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寿辰后,又移此宫,居住十年之久。”

翊坤宫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当政期间,即在咸丰年间,懿贵妃(即慈禧)曾经居住在“翊坤宫”。

清德宗爱新觉罗奕□当政期间,即在光绪年间,“翊坤宫”与“储秀宫”合并,在原“寝殿”及“储秀门”址兴建成“体和殿”,由此“体和殿”与“储秀宫”相通了。

据《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记载:“到了晚清光绪年间,西太后住在储秀宫时,每逢节日,在此宫接受妃嫔的朝拜。五十寿辰,曾在这里接受大臣们的祝贺。”

咸福宫 “咸福宫”被使用的基本情形,在《今日北京》一书中有记载:“清代,乾隆帝偶起坐于此。嘉庆、道光、咸丰帝均在此为乃父守孝。咸丰帝孝满后在此起坐办事,并为寝殿题匾,名为‘同道堂’。”

长春宫 西六宫的“长春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过,清代又改建过,并将这一宫合并为太极殿(启祥宫)在长春门址兴建“体元殿”。《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记载:“紫禁城内廷西六宫的‘长春宫’,此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明天启成妃李氏曾居此,清代乾隆时孝贤皇后曾居于此,死后在此停灵,以后冷落。同治皇帝亲政后,东、西两太后在此休息,以后曾为西太后慈禧住处。宫内装饰华丽,宫前抱厦3间,台基高2尺多,即长春宫戏台。宣统皇帝退位后纳的妻——‘淑妃’文绣也在此宫居住。”

太极殿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明世宗(朱厚熄)之父朱朱祐杬生于此。

万历年间,因后“三宫”(俗称内廷的“后宫”)中的“乾清宫”和“坤宁宫”毁于火灾,神宗(朱翊钧)遂居西六宫的“太极殿”。对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毁于火灾,在《北京历史纪年》一书里是这样记载的:“一五九六年丙申明万历二十四年三月,坤宁宫火灾,延及乾清宫,一时俱焚。”清代,重建与长春宫合并,并在寝殿及长春门址兴建“体元殿”,由此“体元殿”与“长春宫”相通。据《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里记载:“清代这里是妃嫔寝所,宣统年间,同治瑜太妃在此居住,中设宝座,前后廊有慈禧书联匾。”

永寿宫 明崇祯帝在大祭前,曾在此宫斋居。顺治帝妃恪妃、嘉庆帝妃如妃等皆居住过“永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