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为内廷后三宫之一宫,明至清初,为皇帝平日的寝宫。明代时有著名的“三案”: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有关这“三案”的情形,《中国历史丑闻录》一书作了详细的描写:
壬寅宫变 嘉靖壬寅年(1542年)的一天,世宗正在乾清宫熟睡,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密谋趁机把他勒死。她们商量好之后,一个以黄绫抹布把世宗的脸一蒙,就拼死地掐住他的脖子,其余的一拥而上,一个按住他的胸,一个按住他的腹部,两个把住他的手,两个按住他的双腿,然后,杨金英把绳套套上他的脖子,由两个宫女每人各执一端,使劲地拉套绳。杨金英在结绳套时拴成死结,未能将皇帝立即勒死。孝烈皇后(世宗皇后)发现后,率众人将世宗救了过来,并立即把这些谋反的宫女抓了起来,她趁世宗绳索刚被解下,未省人事之时,就把平日所憎恨、嫉妒的一些嫔妃宫女都算成行弑者按拿,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就是其中之人。世宗下令,把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押赴曹市,凌迟处死,斩尸枭首示众。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也在宫中被凌迟处死。各犯族属被处斩,家产抄没入宫,据史书记载,曹氏当时并未参与任何谋划和行动,只是她历来为世宗皇帝所宠爱,孝烈皇后对她嫉妒如仇。趁机硬给她加上罪名除掉的。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病死,太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嗣位,是为光宗。光宗做太子时,就已经有妃子、宫女多人,其中有两个姓李的选侍最得宠,称东、西李,而西李之宠又在东李之上。朱常洛当皇帝后,郑贵妃怕他记前恨,又选了四个关女进献,以此来讨好他。这下子,美女们便要了他的命。光宗起居无节,溺于女色,不久患了痢疾,内医太监崔文升开了一服泻药,光宗服后,腹泻不止,病情更为加重,光宗召阁臣方从哲、韩□等商量后事。这时,鸿胪寺官李可灼献上一颗红药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顿觉暖润畅舒,连称可灼忠臣,于是再进一粒服下。第二天凌晨,光宗即死了。东林党人、给事中杨涟、光禄少卿高攀龙先后上疏弹劾崔文升、李可灼。后崔发遣南京,李遣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得势后,于天启五年(1625年)免李可灼戍边,命崔文升督漕运。
移宫案 明光宗朱常洛一即位,郑贵妃因以前福王之事,恐不利己,所以请求立李选侍(光宗宠妃)为皇后,李选侍也为郑贵妃求封皇太后,群臣力争才停止此事。光宗只好册封李选侍为贵妃了事。第二年(1620年),光宗死,李选侍仍居乾清宫,皇长子(熹宗朱由校)初立为太子,大臣刘一燝、周嘉谟及言官杨涟、左光斗等害怕李选侍挟帝以干政,于是奉召太子暂居慈庆宫,强迫李选侍移宫。到熹宗即位的前一日,刘一燝、韩□、方从哲等站在宫门力请,李选侍才从乾清宫移居哕鸾宫。
乾清宫基本情形《今日北京》一书里作了详细的描述:
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第一宫,在乾清门内,居全城中轴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屡毁屡建,今殿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布局仍依明初状。殿南向,宽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高约24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须弥座崇基,丹陛露台宽阔,白石雕栏、望柱环绕,前列铜鼎、龟、鹤及日圭、嘉量等。前丹陛中设浮雕纹锦百花底龙凤御路,左右石阶各一。丹陛下设地道,名“老虎洞”,侍从由此左右往来。殿内朱红立柱,正中设金銮漆雕龙宝座,置于金漆龙纹座基之上。座前立案,座旁设景泰蓝香筒、仙鹤、宝鼎等,座后立金漆云龙雕铭文屏风。殿内居中向南上额,明代悬“敬天法祖”匾,清代悬“正大光明”匾。宫周围有门庑四十间,自明至清初,为皇帝寝宫和日常生活场所。明代“壬寅宫变”及“红丸案”、“移宫案”均发生于此。清代顺治、康熙帝居此,雍正帝始移居西宫养心殿。嗣后,内廷典礼,接见外国使者于此,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日在此行内朝礼,赐皇族家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两次赏千叟宴于此,分别有京城千余、三千余老叟入宴。雍正帝始行秘密立储,继位人名密书封存于建储匣,置匣于此宫“正大光明”匾后。清制,皇帝死后停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