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3208600000079

第79章 《吕氏春秋》

【原文】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出处】《吕氏春秋·察传》。

【译句】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能不分清楚。

【原文】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

【出处】《吕氏春秋·知士》。

【译句】善于赶马驾车的人和好马是相辅相成的。赶车人技艺再高,若无好马,车也不会跑得决;纵有好马,但没有好的赶马人,它也无法发挥能力。

【原文】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译句】好剑在于它的锋利,在于是否能割断东西,并不在于它是否名叫“镆铘”。(镆铘:我国古代名剑。)

【原文】良马,期乎千里。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译句】好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

【原文】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出处】《吕氏春秋·用民》。

【译句】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

【原文】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

【译句】太全了就一定有缺失;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事物太圆满了,必然走向缺损。

【原文】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出处】《吕氏春秋·贵公》。

【译句】万民的君主不应该偏袒、庇护某一个人。比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原文】病万变,药亦万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译句】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

【原文】败莫大于不自知。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译句】人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自知之明。

【原文】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出处】《吕氏春秋·用众》。

【译句】依靠群众,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最重要的方法。

【原文】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译句】明察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了解过去。

【原文】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

【出处】《吕氏春秋·圜道》。

【译句】官员们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以此对待君主,君主就安心了。以此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富强;以此防备灾祸,灾祸就不会降临。

【原文】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出处】《吕氏春秋·去尤》。

【译句】向东面看的见不到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有所集中啊。

【原文】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出处】《吕氏春秋·劝学》。

【译句】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原文】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出处】《吕氏春秋·谨听》。

【译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

【原文】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

【译句】没有什么失败比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因为愚蠢造成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

【原文】辨而不当理则伪,知而不当理则诈。

【出处】《吕氏春秋·离谓》。

【译句】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

【原文】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出处】《吕氏春秋·赞能》。

【译句】得到十匹好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位懂得铸剑的欧冶子。

【原文】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出处】《吕氏春秋·先己》。

【译句】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原文】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出处】《吕氏春秋·举难》。

【译句】尺长的木头必有节眼,寸大的玉块必有斑纹。

【原文】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出处】《吕氏春秋·用众》。

【译句】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

【原文】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

【出处】《吕氏春秋·顺说》。

【译句】如果想着伤害别人,别人一定也会想着伤害你;如果想着危害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害你。

【原文】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

【出处】《吕氏春秋·诬徒》。

【译句】人之常情,不能乐意于他们所不安心的,不能满足于他们所不乐意的。

【原文】任人者,故逸。

【出处】《吕氏春秋·察贤》。

【译句】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原文】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出处】《吕氏春秋·用众》。

【译句】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到很多个鸡爪才满足。比喻治学应当兼取众家之长。

【原文】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

【出处】《吕氏春秋·重己》。

【译句】让大力士乌获拽住牛尾巴往后拉,牛尾拉断,人的气力用完,牛也不可能向后走,因为违反了事物的规律。

【原文】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

【出处】《吕氏春秋·审己》。

【译句】水从山里流入大海,并不是水爱海不爱山,而是地势高低不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