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3208600000065

第65章 《汉书》

【原文】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出处】《汉书·王嘉传》。

【译句】被群众所怨恨,没有病也会死掉。

【原文】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

【出处】《汉书·李寻传》。

【译句】事情过去了就别再追究了,可以作为将来事情的借鉴。

【原文】安者非一日而安也。

【出处】《汉书,贾谊传》。

【译句】安定不是一天工夫就得到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原文】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

【译句】出兵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所以事情不成功。

【原文】兵骄者灭。

【出处】《汉书·魏相传》。

【译句】认为自己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原文】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出处】《汉书·杨王孙传》。

【译句】不在无用的事情上花工夫,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钱财。

【原文】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译句】常常想要在国家急难之际,奋不顾身地去报效国家。

【原文】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

【译句】朝廷里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君王便不知自己的过错;国家没有通达事理的人,就听不到至理名言。

【原文】侈而无节,则不可赡。

【出处】《汉书·严安传》。

【译句】奢侈无度而没有节制,就不可能充裕。

【原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译句】站在水边羡慕鱼好,不如回去织网去打捞。

【原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

【译句】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怎能相提并论呢?

【原文】毒药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出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译句】好的药虽然苦口,但利于治病;忠言虽然刺耳,但有利于自己修养品行。

【原文】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出处】《汉书·枚乘传》。

【译句】福祸都有其产生的根源。除去它的根源,灾祸又如何产生呢?

【原文】泰山之溜穿石。

【出处】《汉书·枚乘传》。

【译句】泰山上的水滴可以穿透石头。

【原文】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译句】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次。

【原文】不教而诛,谓之虐。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译句】事先不加以教育,不指明什么是错误的,一旦触犯就处罚或杀掉,这叫做暴虐。

【原文】察伯乐之图,求骐骥子市。

【出处】《汉书·枚福传》。

【译句】就是把伯乐的相马经反复默诵,背得烂熟,也无法在集市上买到千里马。

【原文】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译句】不听假话,就不会产生邪恶的事,贤和不肖自然界限分明,白和黑也会明显地区别开来。

【原文】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出处】《汉书·伍被传》。

【译句】听觉灵敏的人,人家未说之前已经耳有所闻了;目光锐利的人,在事物还未出现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

【原文】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

【出处】《汉书·贾山传》。

【译句】土质硗瘠,纵有良种,庄稼也长不好。硗,土质坚硬瘠薄,不适于耕种。

【原文】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出处】《汉书·苏武传赞》。

【译句】孔子说:“志士仁人,只有杀身成仁的,没有因贪生而损害仁义的”,“出使在外,不辱没君王的使命”,苏武能做到这一点。

【原文】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出处】《汉书·元帝纪》。

【译句】百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故土难离,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相聚,是人们的愿望。

【原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出处】《汉书,王吉传》。

【译句】方圆百里的地方可能风俗不一样,方圆千里的地方就会习俗各异。

【原文】夫妇之道,有义则和,无义则离。

【出处】《汉书·孔光传》。

【译句】夫妇之间的准则就是有情义就合在一起,没情义就分开。

【原文】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出处】《汉书·贾谊传》。

【译句】利益不要随便去求取,祸害也不要苟且躲避。

【原文】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译句】按照才能高低授给官职,凭德行高低来定职位,这样就把贤和不肖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