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亮剑精神 蓝血精神 解放军精神
3208400000035

第35章 锤炼内心,不屈不挠——战场的比拼是心与心的较量(1)

蓝血精神注重内心的修炼,在残酷厮杀的战争中,士兵需要一种强大的意志来支撑身体。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心与心的较量可以决定一次大战的成败。在地动山摇的震颤中,与其说双方是在搏杀,倒不如说他们就是在比拼内心的胆气更为贴切!市场的竞争虽没有横飞的炮弹,但其残酷一点不亚于战争,蓝血组织更需要炼就强大的内心,挑战竞争,接受挫折。

不屈不挠,为工作增加一点狼性

【蓝血精神】

蓝血精神中包含了令人敬畏的狼性。“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是主力,仗仗打得精彩,华北军区第八纵队是战功赫赫的虎狼之师”。人们常用“虎狼之师”来形容一支善打恶仗的军队。

联想公司当年也是一支勇猛的“虎狼之师”,“说到做到”和“雷厉风行”曾是柳传志时代的联想最为人称道的两种行事风格。但在经历数年的一帆风顺和市场上的成功后,它的步子似乎越来越“老迈”,产生了执行乏力和官僚主义问题。

过去,联想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强大的执行力,这与柳传志所受的军事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联想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每年都要举办的全国市场活动,每次都是几百个城市同时举行,足见其巨大的运作和控制能力。这种以高效运作体系为基础的执行力,正是联想在PC市场崛起乃至保持霸主地位的最重要的撒手锏。但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手中的这一利器,似乎正一点点失去它原本的威力。例如联想对其属下的FM365网站的处理,2003年底到2004年初的一段时间里,打开FM365的网页,已经不是联想原来的内容,而变成了一家名叫265的书签式导航网站的页面。那段时间,联想注册的FM365域名过期,而被另外一家公司抢注。但联想并没有就此给原有的消费者一个交代,尤其是那些免费邮箱的用户,这显然不是以做市场起家的联想的一贯作风。

此事一度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

有分析人士认为,FM365的问题很可能是相关负责人员的疏忽或对国际域名管理的相关规则不了解造成的,这恰恰说明联想内部协调有问题,以至于执行走形。

从一位联想员工在接受《公司》采访时的话,就可以看到联想官僚主义的端倪:“联想是一个很好混的地方,在很多方面它与老式的国企没什么两样。甚至可以把它比做一家庞大的疗养院。在这里,你只要不犯大错误就被认为是功德圆满,而如果你学会太极拳并用它来巧妙化解各种落到你头上的事情,你肯定会活得更风光!”在联想,有一个很经典的官僚主义典故:有一位经销商要退换一个电脑包装箱,他按照程序走下来,不记得经过了多少人、多少关,当最后终于搞定时,他发现:箱子已经磨烂了!在联想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做一件事太难!”这个难并不是难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沟通,而是难在内部的沟通上。联想内组织关系分立,汇报关系层层,等级森严,各部门间遇事推诿、互相制衡,头头们都喜欢选出见效快的事情来做,那些费力但能给公司带来好处的事情,却谁也不愿承担。

2004年,联想在中国市场遇到了比自己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惠普、戴尔、IBM等跨国公司。戴尔人均产出相当于800多万人民币,而联想的人均产出只有300万人民币。2004年,联想总裁杨元庆别无选择,必须鼓舞士气,再现当年PC市场攻城略地的霸气。

2004年春节后,联想所有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唤》,这是杨元庆为联想文化植入蓝血基因的战斗檄文。“要战胜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自身条件将会更残酷,如果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都不具有竞争力,那这个企业会有竞争力去抗争吗?”

杨元庆强调员工在工作中要有打仗的感觉,要如狼似虎,并且“还是饥饿的狼,饥饿的虎,要让人望而生畏……要么成为狼,要么被狼吃掉”。

狼性精神正是所有企业、所有员工必须具有的。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狼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傲立于世。

三省吾身,欲胜人者必先自省

【蓝血精神】

学习蓝血精神要养成反省自身的习惯。蓝血组织之所以强大,靠的不是智力,而是不断自我反省的结果。

“独臂英雄”丁晓兵参军20多年,荣获284块奖牌(证书)。他有软肋骨炎、胆囊炎、胸膜炎、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肋下神经痛,他的右臂由于缺乏运动,右肩功能退化,形成肩周炎……这份让人鼻子发酸的伤情清单,是一个40岁独臂男人的身体状况。丁晓兵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取得的。丁晓兵的成功靠的不是智力,而是不断自我反省的结果。

每年清明节,丁晓兵都要带全团官兵去祭扫烈士陵园。在肃穆的陵园里,丁晓兵每次面对烈士的墓碑,神情总是那么庄重、那么严肃。他说,每一次与英灵对话,自己的心灵就会得到一种洗礼,就会从浮躁归于宁静。军人要不断进行反省方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队出身的华为总裁任正非说:“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

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但人可以通过反省得到成长。王小平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胜利者。我看了很多的伟人传记,但不管是看《曾国藩日记》也好《甘地自传》也罢,都能从中找到相似点——这些了不起的人原来与我们一样,有缺点、有局限、有惰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异。马克思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他们超越了自己,战胜了自己的缺点,最终成长为指点江山的英雄!”“每天早晚,我们都要洗脸洗脚,还要定期洗澡,有谁定期给自己洗心——把心灵上的阴暗、悲观、消极的脏东西洗掉呢?”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接触,有很多机会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我们来看一个明星的感悟。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美丽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行驶得很好。姑娘问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因为普通女工的指点而明白了自己的浅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加强反省。印度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反省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开始去了解什么是粗糙,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它——我吃东西时的贪婪、待人的粗鲁、我的骄傲自大、我的习惯及思想的粗野——在这种观察下,当时的状态就改变了。如果我观察并了解生活中的愚蠢——我如何对待仆人、邻居、穷人、富人及雇员等——这份觉察就会把愚蠢粉碎。”

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业的人,无不把反省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反省自己所处的境况,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能全力以赴去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变得睿智。一个学会了反省的人,世界上再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妨碍他走上成功的道路。

修炼勇气: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

【蓝血精神】

在蓝血精神中意志与勇气占据了重要地位。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强调:“我们认为,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这种感情力量是成为杰出的统帅的首要条件。”

万里长征路上,红军曾渡过湘江、乌江、赤水河、大渡河、嘉陵江等几十条大江大河,在这些江河上,红军经历了敌人围追堵截的殊死搏斗,书写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激战嘉陵江”“抢渡大渡河”等壮丽篇章。红军还曾翻越过夹金山、梦笔山、巴郎山、虹桥山、腊子口、亚克夏山等20余座雪山,一座比一座陡峭、险恶,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翻越这些山峰时,缺衣少食、体力透支,他们在相互搀扶中,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饿了,用以充饥的只有野菜、草子甚至皮带;冷了,用以取暖的只有几件破衣烂衫和几粒干辣椒……

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与勇气,就没有万里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军队、企业和个人的成功之道是相同的,都需要强大的意志与勇气。“1999年注册阿里巴巴,当时也没有谁告诉我电子商务怎么做,我只是有梦想。”“有了梦想,一定要坚持,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从马云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意志(一定要坚持)和勇气(为了梦想大胆尝试)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成功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007年,坚韧不拔的许三多感动了全中国,扮演者王宝强说:“我就是许三多。”这话毫不夸张,王宝强8岁就开始为实现自己的影视梦想而不懈努力,20岁获得了成功。他的意志和勇气是所有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榜样。

傻根的人生梦想是回家盖房、娶媳妇,王宝强从小到大却只想拍电影。8岁那年,王宝强村里放露天电影,全村老少都拎着板凳去观看。银幕正面反面坐满了人。他记得,那一天放映的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看过后接连几天他梦里来来回回都是这部电影。

于是,王宝强向父母提出要去少林寺学武、拍电影。“我可不愿意像我爸爸一样在家里一辈子种地。”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宝强对他妈说:“太没意思了。”软磨硬泡之后,1993年,8岁的王宝强如愿离开了家乡河北省南和县,去了少林寺,剃头当了小和尚。原本以为少林寺就是拍电影的,去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只是时而有摄制组前去选景。在少林寺6年,拍电影这事,“我从没参与过”。

师兄弟们学武有想当保镖的,有想当武术教练的,有想做武术表演的,而他,也只有他,学武是为了拍电影。“其实挣钱不挣钱都是次要的,只要全村人都能看到我就行了。”王宝强总是幻想有那么一天村里人能惊喜而艳羡地对他喊一嗓子:“哇!宝强,我们看到你了!”这样,“也好给父母争点光彩”。

1999年,14岁的王宝强决定离开少林寺到北京争取一个上电影露脸的机会。他干武行,在剧组打杂,当替身,有时也当群众演员。他心里很清楚,很多人混了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都混不出来。当替身一天最多100元,当群众演员一天20元,但这样的活儿都很难保证。无奈他只能三四个人同租100多元一个月的一间小平房。终于有一天实在没钱了,他加入了一支建筑队,给刷墙工打下手。一起干活的人打趣他:“你来北京不是来当明星的吗,咋跑来刷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