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3202900000054

第54章 扩大店铺要注意的问题(2)

开服装店的人,总是希望顾客试穿了以后就掏钱,如果顾客试穿了几次最后还是不买,心里难免就会烦,态度也明显就差了。这种心态,是非常错误的。店员一定要记住:顾客花时间走进你的店并且试穿,已经是给你很大的面子了,尤其是新店。因为,一个店铺里有顾客在试穿,不管他最后买不买,都已经给这家店带来了人气,从旁边经过的人就会多看一眼。 3.市场观念

树立市场观念就是要求服装店管理人员要了解市场、面向市场、开发市场。了解市场是,了解市场供需状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密切注意市场发展动向,努力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层次和需求领域。开发新市场可以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竞争,从而使自己的服装店进入市场后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位置。

制订合理的利润规划

服装店目标利润规划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服装店未来一段期间内,经过努力应达到的最优化利润即目标利润进行科学的预测、控制、规划,掌握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活动。

服装店进行目标利润规划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本量利分析法。这种方未能通过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对服装店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目标利润必须具有可行性、客观性和指导性,它必须反映的未来能实现的最佳利润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先进又合理。目标利润规划必须具有客观性,在规划目标利润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服装店实际状况、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为基础,必须以实际参数为依据,不能脱离现实,不能凭空想象既定目标。目标利润规划具有指导性,目标利润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因为它是经过反复测算确定的,对以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服装店未来发展起规定和约束作用。服装店应根据确定的目标利润及时组织落实,为实现目标利润在产量、成本、价格等方面必须达到各项指标提供条件,并认真实施也确保实现目标利润。

实现资本的保值与最大限度的增值是服装店经营理财的最终目的。保值的根本是增值,没有增值,也就不可能实现资本的保值。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想实现资本保值,要求资本(首先是资产)的增值率不得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从实现资本保值的目的出发,要求服装店在目标利润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所有者的收益期望。当然从所有者角度来看,这一利润目标首先是税后利润概念。

发展分店的注意事项

发展分店很简单,就是同一个老板,投资两个或更多个店面,独资运营。由于只有一个老板,管理控制上比较方便,经营收益也不涉及和他人如何分配的问题,但是发展分店也会有许多劣势,服装店的经营者在发展分店的时候需要注意。

1.投资多

每个分店都要自己投资,资金需求高,而且投资进去又不是短期内能收回成本的,这会严重影响到服装店扩张的速度。

2.管理人才瓶颈

一个优秀的老板管理好一个店可能不成问题,但管理好两个,甚至更多个店,就必须依赖别人——通常是店长。扩张,首先要看人的因素。如果你手下有足够的、合适的人才,当然可以自己开分店;如果你身边有合适的人才,就可以合伙、合股开分店。否则只能靠加盟——不要指望自己一个人能管好多个店。

3.管理状况

老店的管理水平到位不到位,经营稳定与否,管理是否足够现金而可以应对竞争?假如连自己的店都管不好,又开新店叫双重冒险,招商加盟叫做挖坑,合伙合股叫做拉垫背,这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己对管理充分研究透彻后,再扩张才有可能会成功。当然,招商加盟模式对管理的需求更高——不仅会管理,还要会培训;不仅会管理业务,还要会管理品牌运营等。

中小型服装店在选择扩张门店时也需要特别谨慎,尤其是在已有其他服装店的地段,要考虑到是否能承受初期建设带来的亏损,而这些亏损,是否能由其他门店的赢利来弥补等。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注意:

(1)从分店的管理模式看,重点应该落在管理标准上,以标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因为这时不仅要规范分店的员工行为,同时要规范总店的员工行为,才能保证总店对分店的管理和支持的力度。

(2)分店的重点是实现扩大市场的营业目标和资金及财产的安全。扩大市场就应该和总店同步进行营销的策划,而不是各自为政,分店自己另搞一套。因此分店的销售计划必须吻合总店的销售计划,包括价格政策、促销政策等都应在总店的指导下开展。当然分店也应该拿出自己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必须符合总店的战略目标。分店的销售区域也要明确划定,避免在区域上和自己人打仗。

(3)如何用人关键是奖励在总店的发展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的框架,因此组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分店的收银问题,以及总店对分店收银的督导。一般说分店应每日负责将营业款上缴到总店。这里的关键是设计分店的收银表单和流程。

4.选择一个好的门面

这个门面必须适合你所经营服装的款式需求。门面最好设计得和原来的店面差不多,如果有大的改变,应该将原来的店面统一装修。

服装店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人们对品牌的理解就是品质加牌子。所以,在品牌运营中热衷于请影视明星作形象代言人。影视明星纷纷登场,成为各类服装的代言人。这种方式在一段时期内,很大程度地帮助品牌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即便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服装品牌热衷于此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消费者已经渐渐摆脱了盲目效仿名人的阶段,他们对服装品牌的选择更加自主。那些寄望再凭借诸如聘请代言人实现一炮打响的品牌运作方式失去了往日的效力。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品牌运营模式,而通过对国外众多知名品牌运作的调查研究表明,个性化才是服装品牌立足市场的根本。服装品牌的个性化不仅仅是指产品的风格,同时也包括卖场风格、品牌形象等各个方面。只有产品风格、卖场风格以及品牌形象一致时,品牌的性格才显露出来。而对于卖场风格的重视,恰恰是近几年品牌服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

在经过了产品竞争、形象竞争之后,近年来,服装品牌的竞争开始升级到终端卖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意识到,卖场在给消费者带来体验的同时,能有效地扩大商家的利润。如今,消费者购物一般都会把卖场体验添加到购买行为中。良好的卖场氛围无疑会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决心;反之,则会使其削弱。终端卖场就像一面镜子,各个核心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在终端卖场中体现出来。今后,服装品牌对终端卖场争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谁控制了终端,谁就控制了市场。

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CIS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部分构成。而服装卖场是视觉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形象的最直接展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通过卖场终端来树立品牌形象,这一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让具有特色的服装店面设计浮出水面。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各自的卖场特色,也在无意识地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个性。应该说,卖场对于服装,不仅仅是销售的场所,更是一种个性的展示。卖场的设计风格、道具、灯光等都烘托出服装的品质,提高了服装的附加值。

服装卖场是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经营,这种包装更多体现在对服装以外元素的把握上,经营二流的服装,也要建设一流的卖场。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我们倡导的,物有所值当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