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3196800000054

第54章 管理者的自我突破--做一名卓有成效的高效能人士(6)

每天,他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还要处理很多方面的事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他风尘仆仆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他太负责了,以至于不放心任何人,每一项工作都要自己亲自参与了才放心。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感觉到很累。

其实,在他的时间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浪费在管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无形中,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呢?”他笑着说:“因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后来,一位教授见他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大可不必那样忙!”

“大可不必那样忙!”这句话给了安德鲁·伯利蒂奥很大的启发,就在他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他醒悟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整天都在忙,但所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实在是太少了!这样做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随后,安德鲁放弃了那些偏离主方向的事情,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很快,他的一部传世之作《建筑学四书》问世了。该书至今仍被许多建筑师奉为“圣经”。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性,要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全力以赴去行动,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很多管理者总是更关注紧急事务,而对关系重大的事务反应迟钝。只有学会对事情进行分类排序,才能从众多工作中提出重点。以要事优先的原则来处理,才能实现管理的高效,促进整个企业的高效运转。

(第360堂)卓有成效的秘诀在于一次只做一件事。

管理箴言。

一个管理者能完成许多大事的秘诀,就在于一次只做一件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一次做好一件事情。

每周三是医学专家王医生出诊的日子。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很多人慕名而来。每个星期三,医院里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对王医生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他有时要就一个问题与同一个患者重复三四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样子的王医生,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人们都很佩服他面对大量缺乏耐心和秩序混乱的患者,仍能如此镇定自若。

有人不解地问王医生:“这么多病人,你是如何做到保持冷静的呢?”王医生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所有的患者同时打交道,我是看完一位,才看下一位,一个时段只为一位患者服务。”

在更多的时候,“质”远比“量”更重要,与其得100个60分,还不如得60个100分。尽管它们的和都是6 000分,但实际上差别可真是太大了。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你每天做许多事情,但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别人认为你充其量不过是个60分的人。相反,如果你能集中精力,不贪心,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得十分完美,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100分的人。

(第361堂)管理者怎样克服忙乱现象。

管理箴言。

高效的管理者应当是牵着工作的鼻子走,而不是被工作牵着鼻子走。

令管理者最苦恼的事,就是“时间危机”,没有工夫来思考和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许多管理者每日工作达十几个小时,但还是有许多事情处理不完。不可否认,忙是管理者的常态,也是工作积极、事业心强的一种表现,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感到忙。但是,忙应该有限度、有秩序、有效率,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瞎忙。

产生忙乱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要处理的问题难决断,一拖再拖,考虑再三;对所承担的工作,没有比较妥当的通盘安排,没有正常的工作秩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赶上什么就抓什么,这样势必杂乱无章,顾此失彼;上下左右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不该找你的事也来找你,长此以往,习以为常;主观上愿意多做工作,总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有责任,唯恐哪件事情没办好,会被人家说工作不努力、能力差;对副手和身边工作人员缺乏充分的信任,唯恐人家工作做不好,于是事必躬亲,越俎代庖,把自己累得要死,而人家却闲得没事;没有给办公室建立必要的制度,文秘人员对文件、请示、报告,不把关、不过滤、不研究,也不提出处理意见,一切照送照转,办公室成了收发室,起不到参谋助手作用,加重了管理者的负荷。

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克服忙乱现象呢?除了授权之外,以下有几条经验可供参考。

1工作要有计划性。

这是使工作有条不紊的中心环节。管理者都要具备定量控制自己时间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时间要实行计划分配。事实证明,不作计划的人只能消极地应付工作,在心理上处于受摆布的地位,有计划的人则居于支配的地位。工作有没有计划性是衡量工作效能的一条重要标准。管理者对于每段时间的工作,应该尽量做到有条不紊。这样也便于其他管理者和下级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不然,心血来潮,一会儿找这个谈工作,一会儿找那个办事情,既乱了自己,又乱了别人,弄得大家都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2建立科学的工作秩序,划清职责范围。

哪些工作必须自己做,哪些应由别人做,哪些事自己做主,哪些事要集体研究,等等,管理者必须心中有数。而要建立这样一个科学的工作秩序,就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管理班子成员之间,管理者与副手和助手之间,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都要划清各自的职责范围,各负其责。不该管理者管的事,坚决不管;该管的事,主动过问。凡所属员工提交管理者拍板决定的问题,必须要求把情况和意见一并报上来。如果应由下属处理的问题,下属不处理,把矛盾上交,管理者则不应受理。

3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

“文山会海”是个大难题,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级组织的问题,而是带有共性的普遍问题。管理者可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削“文山”填“会海”。例如,能个别交代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开会,能开小会解决的就不要开大会,能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就不要把人召集到一地开会,能打电话解决的就不要发文件,能用电子邮件发文就不要发纸质公文,能在公司网站上登载的内容就不要发文件,等等。总之只要能达到目的,形式越简单越好。

(第362堂)怎样抓好中心工作。

管理箴言。

工作没有中心,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失去方向,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效率可言。管理者要明确工作方向,确定工作中心,指引下属围绕工作中心奋斗,才能改变效率低下的状况,推动全局工作顺利进行。

抓好中心工作,用中心工作去带动全局工作,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艺术。管理者要抓好中心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中心工作的差异性。

不同事物矛盾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工作的差异性。

2尊重中心工作的客观性。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哪个是中心工作,不是人为地随意规定的,而是由客观事物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真正找准主要矛盾,抓住中心工作,使工作忙到点子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注意中心工作的从属性。

就是要处理好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同全局中心工作的关系。各部门、各单位自身的中心工作,要服从于全局的中心工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服务。

4对中心工作要抓紧。

对中心工作,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抓紧中心工作,首先要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中心工作,排除枝节问题的干扰。其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贯彻落实中心工作,排除一些不适当的干扰。

5掌握中心工作的可变性。

中心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下,中心工作是有所变化的。随着时期、阶段、条件的变化,中心工作必须及时变化。要及时进行中心工作的转移,必须注意主要矛盾的解决状况。一个主要矛盾解决了,一个中心工作完成了,一个新的主要矛盾又会出现,新的中心工作也就提上日程,这时工作中心就得转移。

(第363堂)从工作中发现快乐。

管理箴言。

只要聪明地干活,就不会把人累垮。管理工作繁重而枯燥,管理者要善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不是把工作当成一件苦差事。

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过“正确的工作”这一概念,其意思是指那种能够促使人们付出全部精力和发挥最大潜能优势,最终有所成就的工作。管理者要寻找正确的工作,最可靠的方法是要从自己的兴趣着手。

现实中能把自己的兴趣和所从事的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的人是幸运的。但事实往往令人遗憾,因为这样的机会总是很少在现实生活里出现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从工作中发现快乐、激发兴趣。

“就算你是挖地沟的,如果你想挖好,首先你得热爱挖地沟这份工作。”乔·吉拉德经常被人问起他的职业。听到答案后对方常不屑一顾,“你是卖汽车的?”但乔·吉拉德并不在意,而回答道:“是的,我就是一个销售员,我热爱我做的工作。”正是这种对推销工答的热爱使他一步步向上走,他平均每周卖42辆汽车,每天卖6辆,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只要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来自客体,而是由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只要能从工作中发现快乐,我们就能成功。

(第364堂)学会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艺术。

管理箴言。

管理者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求平衡,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阿尔伯特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及作家,每天都要乘飞机或者火车到世界各地去采访、演讲。有一次他应邀到日本演讲,搭乘大阪至东京的新干线列车。在快到新横滨时,由于铁路的转辙器出现故障,列车被迫停驶。车内广播告诉大家,需暂停20分钟左右。阿尔伯特是个急性子的人,刚开始有一些烦躁不安,列车停驶20分钟,对于一个注重效率,时间又十分宝贵的人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损失。

但是20分钟过去,并且都快30分钟了,列车一点也没有要开动的迹象。正当他愈来愈焦躁不安时,车内又再度广播:“很抱歉,请再稍候一会儿。”故障修理大概很费工夫吧!然而就在这瞬间,他改变了惯常的想法,心想,焦躁也无济于事,不如找些别的事做。

阿尔伯特在看完手边的杂志后,又拿来车内备置的《时事周刊》阅读。车上的乘客大概有很多是忙人,他们焦躁地到处走动,向车长询问开车时间。阿尔伯特回忆这次特别的经历时说:“列车由原先预定的延迟20分钟,变成一小时、两小时,最后延迟了三个小时,因此抵达东京时,我几乎看完了那本报道卡特总统的《时事周刊》。假如火车准时到达东京,或许我就无法获知有关卡特的这些信息了。”

阿尔伯特从这次列车上的经历中,获得了一个重要启示:一个人要及时地从社会以及身边的人营造的追求效率的氛围中走出来,以一种从容和游戏的心情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要时刻都让效率之弦绷得太紧,否则就容易为自己带来过多的压力和挫败感,就会感觉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体会不到轻松快乐。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应该尽可能区分开来。管理者要做一个真正懂得生活之道的人,就要把握好生活的节奏,掌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第365堂)兼顾事业和家庭。

管理箴言。

事业固然重要,生活也不能忽视,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情感太平淡,生命将枯燥无味。最关键的是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一个智慧的管理者深知均衡原则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他们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远离极端,与激情告别。一方面敢于承担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也在恪守着自己的家庭义务。

1,多和家人在一起。

管理者工作再忙,也应该花上点儿时间陪伴家人。有时间要多陪家人出去走走,多给予家人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否则,婚姻将变得毫无意趣,最终导致双方感情疏远。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在陪家人一起游玩的过程中,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

2,别把工作带回家。

管理者在事业上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花费大量的心血,有时候因为任务繁重,不得不加班或者把工作带回家里做。这很容易引来妻子的不满。长此以往,妻子就会认为这是男人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所以,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里,要尽可能地不去做工作,也不向妻子谈及工作上的事情,尽量多作些生活上的交流。

3,架起理解的桥梁。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妻子理解并赞成丈夫的目标和计划,她会作为一名合作者,心甘情愿并关怀备至地帮助他取得成功。作为管理者,要多和妻子进行沟通,谈谈家庭生活,谈谈子女教育,架起连接双方心灵的桥梁,以求互相理解、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