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女儿第一个闺蜜
3189700000022

第22章 与孩子谈谈修身与处世(4)

她进空调屋,坐下来,然后一本正经地招呼爸爸妈妈过来:“各位家庭成员请注意了,今天晚上我要召集大家开一个家庭会议,讨论一下家庭民主的问题。请爸爸妈妈忙完后抓紧时间到会场。无故缺席者,将被开除家籍一晚。”

当时我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一听到她的会议通知,赶紧停下手里事到沙发上坐下来。哪个会议都能缺席,唯独那个会议不能。那可是她第一次主持召开家庭会议,无故缺席的后果又是如此严重。

那天的会议内容只有一项:批判妈妈的假民主。

“妈妈表面上总是说给我足够的权利,足够的民主,事实上,她给的常常是假民主,也就是说,那份民主得是在她要求的范围内的民主。比如说咱们要不要开空调这件事,她说不让我开她就有足够的理由不让开,她说让我开也有足够的理由让开,她从来不会考虑我的需求,这样做对我的幼小心灵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我必须得讲出来。”她说得一本正经,我得强忍住笑。不过,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至少,我知道,遇到问题,她开始尝试着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闷声不响地生气。

“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要求呢,就是以后妈妈要讲点儿真民主,遇事要跟大家商量,最好是大家举手通过后再做决定。好,对于这项决议,咱们举手表决,同意的请举手。”爸爸平日里也深受“假民主”之苦,听淼淼一说,一下子把两只手都举起来了。淼淼轻轻把爸的一只手拍下去:“让你举手表决,又不是让你投降。”说完,她自己也举起右手来。我打量了一下那两只高高举起的手,也慢吞吞地把自己的手举起来了。

表决通过,会议结束。她很开心地背了一会儿古文,就睡了。

我却无法很快入睡,在想她是真的一天天长大了,遇到问题,开始寻找最正确的解决途径。我也在反思我自己,平日里我一直自诩是个讲民主的妈妈,但真正遇到问题之时,我就像她说的,采用的手段却又常常是自我的,是武断的。我教她学会跟人沟通,与她怄起气来,却让自己的孩子气压倒一切。

“你能跟孩子计较吗?你是大人,你的阅历、你的领悟力都高于她,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应该主动出来跟她沟通才是。”这是淼爸经常教育我的话。在他的教育下,我倒也在慢慢进步着。

而进步最明显的,还是淼淼。我看不到她在外面如何跟人沟通,但在家里,她越来越愿意与我们交流。她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我们一起分享,也愿意来跟我们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学校受了委屈,她想不通,会来问我;跟同学闹了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来缓和,也来问我;在家里,她对我们有不满,会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谈。总之,她在我们面前,哭哭笑笑,任性自然,是完全放松的,也是完全信任我们的,因为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通过沟通解决,她的心里不会留下解不开的心结。当然,她也会有不愿意与我们分享的一些小秘密,她不愿意说,我们从不去刻意地引她说,给她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这一点我们都懂。倒是她自己,好多小秘密守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跟我们讲了。

跟她的班主任聊起来,说起学校里发生的一些小事,她其实都回家来跟我讲过了。她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这个孩子,你以后尽管放心就好了。一个孩子,只要愿意积极主动地跟人沟通,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对孩子班主任的这番话,我深以为然。

某天在线上跟大学时代的同学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身上,她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二岁,也正值叛逆期的开始,母女两个现在几乎不吵不说话。妈妈苦恼透顶:“怎么办啊?也不好好学习,又不听话,一说她就跟我急。给你孩子的QQ号你跟她聊聊好不?”我要了孩子的QQ号,试图加上她跟她聊,没想到孩子竟然一下子拒绝了。

回头跟淼淼谈起这件事来,淼淼这样对我说:“妈妈,我建议你还是先去教育教育她妈妈,让她想想自己平时对孩子是如何做的。小孩子的要求没那么高,你们大人爱我们,我们感觉到了,一切都好说。”

想想也是:你细心地关注着他们的饮食起居,关心着他们平时的喜怒哀乐,把他们像孩子一样爱护,像朋友一样尊重,哪个孩子会是刀枪不入、软硬不吃的主儿呢?孩子不愿意跟大人交流沟通时,做大人的应该先找自己的问题,其次才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朋友却把这个次序搞反了。

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从小的方面说,沟通能促进家庭的和睦团结,从大的方面讲,沟通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整个世界的和谐。可沟通却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它是一种能力,需在天长日久的生活中慢慢锻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请从与爸爸妈妈的沟通开始。而教我们的孩子学会跟这个世界沟通,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10教孩子拥有正确的名利观

读初中之后,淼淼开始接触奖学金。学校每个学期末都要给年级前十名的同学发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一名,二等三名,三等六名,钱虽然不多,一等奖学金也不过一百块钱,同学们却很看重。

第一个学期末考完试,成绩出来,淼淼有些郁闷,她连年级前十名也没进。之后,开始发狠,第二个学期末,就把一等奖学金拿回来了。小学时代也曾领过很多次奖,却从来不是以奖学金的形式。拿着那个上面题有“金榜题名,鹏程万里”的小红包,淼淼大有爱不释手之意。那里面,装着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她平生第一次得到的奖学金。

“祝贺你啊,淼淼同学。”在她拿回那个红包之后我们把她大大夸奖了一番。

“只口头表示?”她在期待我们夸奖之后的下文。

“好,爸爸也给你发奖金。一百元,可以吧?”

淼淼乐滋滋地把那一百元也拿走了。

她如何来支配那笔钱,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她把钱收起来后,把那个红包端端正正地摆在了她的书桌上方。她说,看着那个红包,学习起来动力十足。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两个学期里,她都把一等奖学金拿回来了。虽然有时不过以一分的优势胜出别人。

连拿三次奖学金,人开始有点飘飘然,对“红包”的热烈向往却丝毫不减。

“嗯,从学校拿一次奖学金,再从爸爸妈妈这里领取一份,值得。希望这三年,每学期我都能拿到,这样子,到上高中,我就可以拿到一千多的奖学金啦。”她摩挲着那几个小红包,满脸憧憬。

“淼淼,你喜欢红包,是喜欢红包里的一百块钱,还是喜欢红包给你带来的荣誉?”看她越来越沉迷在以往的荣光里,我不得不旁敲侧击提醒她了。

“都喜欢。这可是我自己劳动赚来的钱,赚来的荣誉,为什么不喜欢呢?”

“对,是值得喜欢。可这些红包,这些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啦。”

“妈妈你真是煞风景啊,你就不能允许人家在过去的荣誉里再沉醉一下吗?”

“那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让沉醉变成沉迷。你要知道,在那些红包到达你的手中的时候,它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它是对你过去那段成绩的鼓励与肯定,与你接下来的路没有多少关系了。当然,也要看你如何对待它们。你把它们当成一种骄傲的资本,躺在上面安睡,接下来你可能就很惨;你把它们当成一种鼓励与动力,继续充满信心地干下去,新的成功与荣誉可能会接踵而至。”

“好,妈妈,我听你的。不躺在过去的成绩里睡大觉,好吧?”

此后,她把那几个红包悄悄收到抽屉里去了。

过段时间,又到考试。那一次,她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一分之差与一等奖学金失之交臂。她回家,颇不服气:“妈妈,我们物理老师很烦人哎,把一道题给判错了,去告诉他也没给改回来,不然,那个一等奖学金就还是我的,白白丢失了一次机会……”

“哦,是吗?你是说白白丢了一百块钱?那没关系,爸爸妈妈可以给你补上。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爸爸妈妈对你很满意。”

“谁在意那一百块钱啊,我又不缺钱花。你跟爸爸给我补,能把那份荣誉也给我补上吗?金钱得来容易,荣誉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对我故意的曲解,她很不满。

“看来你很在意荣誉,那好,咱们就来聊聊它。说说你心目中的荣誉吧。”

“开玩笑,哪个人会不在意荣誉呢?从小了来说,有了荣誉,自己高兴,别人羡慕;从大了来说,有了荣誉,鲜花、掌声、财富……什么都紧跟着来了。我当然喜欢它。”

“你知道居里夫人吗?”

“知道,小学课本里就学过,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一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那你知道,她是如何看待荣誉的吗?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得过各种名誉头衔一百一十七个。当她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一百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己,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你觉得她这种态度如何?”

“……”淼淼不语,低头陷入沉思。

淼淼平时特别喜欢看一些访谈纪实性的电视节目,看后还常常忍不住把自己的观后感写下来。那日她看央视教育频道的《职来职往》节目后,欣然提笔写下一篇小文,题目叫《不要跟生活玩花样》。拿给我看时,我被她简洁又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折服,就替她把那篇小文发到《做人与处世》杂志,想不到竟然很顺利地被录用。那是她的文字第一次在杂志上刊出(尽管此前也不时有些小豆腐块文章在报上出现过),妈妈的激动心情远远超过她。拿到杂志,就迫不及待想把那篇小文挂到博客上去招摇一下。她的表现倒是冷静多了:“妈妈,别那么张扬好不?不过一篇小文章而已。”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那篇文章贴出来了。此后,网友们热情地跟帖,我会时不时地拿来向她展示一下:“瞧,夸你能干呢,文章写得那么棒!”“有位阿姨说你是小才女哦!”她听了,不多说什么,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回头又埋头认真读她的书,作她的文去了。

跟一位老友聊天,说起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名利观、人生观,我这样对他说:“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养着,因为终有一天他们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所以我愿意现在给她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她自己学会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有自己正确的名利观和价值观,如若有偏差,我们也好给她一番正确的引导。”这个年纪的孩子,让他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一份热情是必须的,这份热情当然也包括他们种种小小的虚荣心。凡事都有矛盾的两面,虚荣心也是如此,引导好了对孩子是一种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

这世间忙碌的红尘中人,又有哪一个能抵得住名与利的诱惑?何况一个刚刚十几岁的孩子,在一份小小的荣誉面前,小小的骄傲自得一把,拥一份小小的虚荣心,实在是很正常。适当的时候,我甚至会鼓励她拥有这样的小小虚荣心,可我却不想让她的那份虚荣心,那份于荣誉的喜好之心无限地膨胀下去。因为人一旦被追名逐利的欲望抓住,一生就难再过得轻松快乐。理想失真,信念淡化,互相攀比,嫉妒滋生……这一切,都是对荣誉、名利看得过重所结出的恶果。当然,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对名利、荣誉无动于衷,漠然视之,从而失去前进的热情与动力。教他们正确对待荣辱得失,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者所不能欠缺的一课。

11不自伤者不受伤

第二十二次面试失败后,女孩决定自杀。

因为她左脸那片可怕的疤痕,那些机会的大门,都一一在她面前无情闭合。

它是在女孩不谙世事的时候,母亲不小心给她留下的烫伤。十几年来,她带着它却并没有因为它而觉得自卑痛苦过,相反地,有时候,她感觉它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爱与关怀,也带给她奋进的力量。自小到大,女孩在家人无微不至的爱里长大,她是那个家的公主,就连最小的妹妹也要让着她;在学校里,她又是个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的好学生。

她可以不自卑,但不能不清楚地知道,与别人相比,她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接近成功。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是多年来支撑女孩走过来的人生信条。可那条信条,从她走出校门的那一天,就被冰冷的现实无情地打碎了。

女孩去一家报社应聘文字编辑,拿着自己大学时期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复印件。他们先看过她寄去的简历(一张没贴照片的简历),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让她当天就去面试。女孩兴冲冲地去了,然后哭丧着脸出来。

那是她第一次面对那么巨大的打击。此后,这样的面试,这样的打击,于女孩,慢慢就成了一种家常便饭。她不得不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是多么世俗,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多么苛刻。

二十二岁,多么好的年华。可在毕业不到半年时间里,女孩就经历了别人二十二年都不曾经历过的失败与打击。她发誓,如果第二十二次求职失败,她将永不再踏入职场。

这个可怕的咒语被女孩自己说中了。第二十二次面试,她大败而回。她决定实现自己的诺言,不再求职,一心求死。

女孩的母亲大概是被她一次又一次稀奇古怪的求死方式吓坏了,她执意拉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去那个城市最大最好的一家心理诊所。

那天的阳光很好,女孩和母亲走进那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值班的心理医生正含笑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西装革履,一脸温和干净的笑。他竟然那么年轻,比女孩大不了多少的样子。

没有多少寒暄,就开始了女孩的故事。一个连死都不再惧怕的女孩,讲起过往,没有一点磕绊。她说自己学生时代的骄傲,说眼下求职时人们那种可恶而又可怕的眼神;她说她现在恨透了这个世界,恨透了那些肆意伤害她的人;她说他们可以不录用她,却不能把她的尊严像破布一样踩在脚底下。说完那些,女孩用一种挑衅的目光望向对面的医生。她不相信什么心理医生,不相信一通胡侃就能把人从苦海里解救出来。她跟着母亲去,只不过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

出乎女孩的意料,那位医生听完她的故事,压根儿就没有从什么心理、生理的角度,用那些让人云山雾罩的术语替她分析。他只是轻柔地说:“我理解你的心情。”然后他就给她讲了另一个到他这里来求职的小伙子的故事,很简短,却瞬间击中了那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