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3189500000006

第6章 你知道儿子在跟你学什么吗(2)

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做饭,有可能做得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孩子的心意和行为都是好的,饭好吃不好吃是经验的问题,只要多做、改进方法就能够做好。而我们的鼓励,是提升孩子做饭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

2.让孩子展示厨艺

特别是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让男孩来帮忙,那是一定会得到客人的夸奖的。如果孩子有什么拿手好菜,让他做一道,那么孩子的成就感就更强了。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之间有什么活动,父母可以提议来家里举行,然后帮助孩子们准备好食材,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即使是简单的蔬菜沙拉、超市采购的熟食、一盘凉拌菜和一锅汤,孩子们在一起吃也会很兴奋的。

儿子都会向父亲学

和同学一家出去玩的时候,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很扫兴,但同学的儿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我忍俊不禁:“奶奶的!”这是他父亲的口头禅,而且这个孩子歪着头说这句话的动作和他父亲当年没有一点区别。

记得当年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一帮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这位同学的自行车在半路上掉链子了,他跳下自行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奶奶的!”当时在场的同学都觉得他很酷,都学他说话的样子,那句“奶奶的”,在班里火了相当长的时间。

没想到,时隔几十年,如今又在他儿子嘴里“火”了起来。足见,儿子向父亲学习的能力有多么强。

父亲是儿子的行为偶像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这种情况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在六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不足,或者孩子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够,那么,具有强烈模仿本能的孩子就可能会出现心理、行为上的性别失衡,导致“女孩过于女孩化,男孩像女孩”,也就是说,女孩过于柔弱,男孩不够阳刚。

反之,如果爸爸成功担当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那么孩子因为拥有和爸爸融洽而健康的相处经验,在陌生的环境中就会显得自在而大方,否则,就会变得畏缩、紧张。

孩子还会通过观察父亲的举动来学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与他人交往。我曾经读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位酗酒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去镇里的小酒馆喝酒,虽然酒量不大,却非常喜欢喝,而且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妻子嫌他丢人,便跑回娘家,留下了一个五岁的儿子。

有一天,他又喝醉了。当他踏着月光晃晃悠悠地往家里赶的时候,突然想到今天是中秋节,应该给儿子买几块月饼吃。当他扭身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矮小的身影,手里拿着个瓶子,正一扭一晃地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他暗骂:小兔崽子,是在学老子吗?但当那个小身影走近他的时候,他的酒全醒了,那是他的儿子!

这个男人很用力地甩掉了手里的瓶子,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喝过酒,妻子也回来了,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做个有正向影响力的父亲

做父亲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不是有了父亲的身份就成为了“父亲”,成为“父亲”还需要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1.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父亲应该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聊天、玩游戏、做手工,一起去旅游,一起去郊外散步。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亲要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耍,至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一起出去运动、聊天、聚会等。只有父亲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亲对他们的爱,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一些优良的品质。

2.踏踏实实做人

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是学子们口中的“留学教父”,是大家心中的励志偶像。他是一个经历过风浪和坎坷的人,回想生命成长的历程,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父亲。

俞敏洪的父亲是位勤奋的木工,经常帮助村里人建造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把别人不要的零碎木头、残砖乱瓦捡回家。俞敏洪不解:父亲为什么把这些破东西当成宝贝?堆在院子里乱糟糟的。有一天,父亲在院子的一角盖起了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后,俞敏洪明白了,父亲捡砖头是为了把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圈起来。父亲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盖了个猪圈却影响了儿子的一生。父亲积少成多、从小事做起的品质,就这样早早融进了俞敏洪的血液里,沉淀在他内心深处,使俞敏洪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一往无前地奔向成功。

孩子的成长最容易受父母的影响,父亲果敢、坚强、负责、上进等精神品质最容易传递给孩子。

谁来做男孩的行为榜样

有一天,有个男孩突然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打乒乓球!”妈妈一听:好事啊!且不说乒乓球对男孩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方面的影响,单单说作为一项运动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孩子想学,一定要支持啊!这项运动不需要什么准备,买来球拍、球就够了,至于运动服、运动鞋都是现成的,想打就去打呗!

不过,妈妈有点纳闷:这个孩子怎么就突然想起来要打乒乓球了呢?原来,爸爸的同学最近搬到附近的小区居住,他喜欢打乒乓球,而且每周都要打两次。假期的时候,他带着男孩打了几次,男孩就喜欢上了,决定以后坚持和叔叔一起打乒乓球。

男孩需要行为榜样

人类大部分学习是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活动而进行的观察学习,其中,被观察者即为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在模仿,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指的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健康人格的建立,这是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冲突的过程中完成的。榜样能够缩短认识和摸索花费的时间,为孩子解决冲突提供良好的选择方式。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处理好孩子世界里的各种各样的“榜样”。

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常常会模仿电影中的攻击行为,对此,他曾发出警告,大量的媒体,尤其是电视和电影提供了许多社会学系的影响源:“在塑造行为与社会态度上,大量媒体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象征性的榜样的使用,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传统角色所发挥的榜样作用在社会学习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

谁来担当孩子的行为榜样

对于生活在群体中的孩子来讲,时刻都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谁在孩子的人格塑造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家长心中有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孩子上学以后,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同学的衣着打扮、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是同学穿什么款式的服装自己就买什么款式的,同学学习乐器他也学习乐器。同学除了在行为上影响孩子,在性格上也影响孩子。如果孩子的同学当中大部分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孩子,那么孩子就难以成为勤奋刻苦的人。

关于少年儿童的榜样,有调查显示,身边的同学和同龄人所占比例最高(26%),居第一位,远远超过各类明星和杰出人物。我们要教孩子以那些善良懂事、积极向上、勇敢进取的同学为榜样,而对于那些不够积极的孩子,我们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他们,只需告诉孩子不能学他们的做法,那样做容易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人、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平时不说姓名地描述一下同学的良好习惯,孩子心中就会有一个行为的标准,自然就受到了良好的影响。

2.父母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要受到父母的影响的,小的时候父母的影响最大,虽然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的影响力会慢慢变小,但是孩子幼时父母的影响往往会根深蒂固,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底色”。有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孩子将顶天立地的爸爸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把博学多才又讲道理的爸爸视为榜样,所以,坚强、大度、敢于承担责任、作为家中主心骨的爸爸最受孩子欢迎。而好妈妈则被描绘成勤劳、贤惠、会管家、疼爱孩子的全能女性,孩子也会把这样充满柔情、慈祥细致的妈妈看成是自己的榜样。那么,当我们成为具有这些优良品质的人,就不但会被孩子喜欢,同时,孩子也很有可能拥有这些品质。

3.孩子崇拜的人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的时候,他们眼中的行为榜样一定是符合他们想象中的人或者是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类人。对于男孩而言,吸引力很强的一类人,是具有运动天赋、某项技能、开朗性格,并愿意帮助他们的成年人。这样的人可以是老师、校长、爸爸、同学的父亲、爸爸的朋友、邻居大叔等等。总之,只要这个人物能够打动孩子,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被对方影响。

很多诺贝尔获奖者都以伟大的人物做榜样,如1978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萨达特,他从小就以甘地为榜样。当孩子被某个榜样打动,就会认同榜样的价值观,在行为上就会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他。

孩子的成长是一定要受到社会影响的,家长多让孩子接触积极进取的人,多阅读有关积极进取的人的报道和书籍,有助于唤起孩子对积极群体感情上的认知和依附,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女性的相处能力源自母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