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3189500000005

第5章 你知道儿子在跟你学什么吗(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可以说人人皆知。那么,如果我要问:你知道你的儿子在跟你学什么吗?你的哪些行为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你的哪些行为对儿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恐怕有一部分家长就答不上来了。那么,我们还是先学习学习吧,既为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也为孩子将来有出息。

母子睡一张床,弱化了男子汉意识

有一位妈妈,曾经非常自豪,因为她养育了一个出色的儿子,儿子跟她非常地亲昵。可是,最近这位妈妈却有点迷茫,她不知道已经渐渐长大的儿子跟自己这么亲昵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爸爸工作比较特殊,经常出差去别的城市,儿子就养成了跟妈妈睡的习惯。可是,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妈妈觉得儿子应该独自睡了,特别是青春期到来以后,因为会有遗精现象的发生,母子同床岂不是很尴尬?于是,妈妈就跟儿子商量,要他以后自己睡。儿子虽然不情愿,但是妈妈的理由很充分,男孩长大了就不能再跟妈妈一起睡觉了,他的很多同学也早就跟父母分开睡了。就这样,在妈妈的坚持下儿子开始自己睡觉了。可是,因为不习惯独睡,这个孩子半夜经常溜到妈妈床上,拉着妈妈的胳膊或者贴着妈妈的身体才能睡着。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还好,爸爸在家的时候床就太窄了,害得爸爸只得抱着枕头和儿子换位置。

妈妈苦恼:儿子怎么这么不独立,这么大了都不能自己睡觉呢?这是一个典型的孩子依赖性很强的案例,这样长不大的孩子,未来是很难独立的。

妈妈和儿子亲密有方

有一类妈妈是这样做的:她们自从经历了迎接新生命的短暂惊喜后,就冷静了下来。为了让孩子真正成长为一名男子汉,她们觉得有必要对孩子严厉一点,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不管自己有多么爱孩子,都要把这份爱藏起来,以达到对孩子“严加管教”的目的。这类妈妈很少跟孩子有亲昵的举动,但是等孩子长大后,她们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有英雄气概,那样坚强勇敢,反而显得很懦弱、不自信、消极、被动。

还有一类妈妈是这样做的:从孩子一出生她们就决定宁可自己受苦也要让孩子充分地享受生活。她们中有的人生完孩子就不出去工作了,要亲自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辅导孩子学习,于是,孩子的事情她们事无巨细地都包了。有的妈妈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对孩子也是言听计从,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可以说,这些妈妈跟孩子非常地亲昵,丝毫不隐藏对孩子的爱。但结果怎么样呢?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蛮横、无礼、骄纵、任性、幼稚。

我想,我们养育男孩都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就是把男孩培养成能够尽自己的能力独立的人,能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以上两种教育方式养育下的男孩,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化地实现自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因在于,妈妈和孩子的亲昵不适度。那么,家长怎么做才算和儿子亲昵适度呢?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要“抱着养”,特别是孩子一岁之前,要充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被爱的、被欢迎的,以此建立起活下去的信心,安全感就是在这样的被无限满足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在三岁以前,父母都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小学阶段,也就是六至十二岁,孩子是“领着养”的。这个时候,家长向孩子表达爱就要含蓄一些,可以通过拥抱身体、抚摸头部等来表达,但是,孩子能够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等孩子进入了中学,父母就不要再轻易地和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除非孩子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需要我们的安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握握孩子的手,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尊重。遵循这样的爱的原则,男孩长大后,才会是一个勇敢、独立、自信、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的、能够让孩子一生富足的礼物就是给孩子适当的爱,防止因过度亲昵而让孩子不能自理、自立。

防止与儿子过度亲昵

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那种来自于自己身体的骨肉之情,加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宝贵,使妈妈们特别爱自己的孩子。尽管如此,妈妈们都不可能永远把孩子当成小孩子,太过于亲昵,那样的话,只会抑制他们的成长。

1.育儿理念一定要正确

科学的育儿理念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正视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成长。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他们的行为特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否与他们的年龄相符,如果不符合,那么一定是孩子的心智发育滞后了。而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养育方法不当。

如果妈妈太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给孩子穿衣,把饭送到孩子嘴边,帮孩子铺床;到了和孩子分床睡的时候还不分床;孩子都十几岁了还是妈妈给他洗澡,甚至母子俩一起洗澡……这样就一方面限制了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孩子社会化的进程。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孩子的社会化,让他们拥有适应社会的品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一个十几岁了还要和妈妈睡一张床的孩子,他的行为是不被身边人接受的,如此心智水平下的其他行为,也是不被他们接受的。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滞后于社会。

2.及时分床而睡

男孩是一定要和妈妈分床而睡的,什么时候分床,是个重要的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非常黏妈妈,他们甚至不允许妈妈跟别人亲近,睡觉的时候甚至会把爸爸的枕头扔出去或者把爸爸踢出去,他们要独享妈妈。所以,“妈妈是儿子的第一个情人”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孩子这样做,我们要明白这是没有问题的,是成长中的正常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岁甚至十几岁还是这样,可能就预示着他的独立能力比较差。

为了让孩子尽早独立,不依赖妈妈,我们最好在孩子三岁左右就跟他分床睡,孩子能够自己睡就会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同时也能帮助妈妈去习惯孩子的独立。当孩子适应了这样独自睡觉的生活后,他就不会愿意与父母睡一张床了。

男孩的异性缘如何

一位妈妈跟我谈起一件事,说是带着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去参加同学聚会,进入包间后,看到满房间都是女性,他一下子不知所措了,在妈妈的引领下,和大家打过招呼后,就一个人默默地坐着。有阿姨跟他聊天,他也提不起兴趣。后来,妈妈再次提出带他去玩,他宁可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去了。

孩子平时在家里活蹦乱跳的,可是那天一晚上都没怎么说话,吃的东西也很少。平时他也经常和爸爸一起参加聚会,在那里跟叔叔们玩得都挺好。

妈妈觉得这个孩子可能不懂得怎么跟异性相处,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恋爱、结婚,以及与女性的相处。

异性缘:妈妈和儿子做朋友

男孩从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接触异性了,即便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感觉到两性的差异,不知道自己在女孩面前要有一些绅士风度。之后,男孩要上学、要参加各种团队活动、要交朋友、要恋爱、要结婚、要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总之,这些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从最初的男孩与妈妈的交往开始的。

妈妈对待儿子的态度、妈妈如何影响儿子做人、妈妈教育儿子怎么和女孩交往等,奠定了男孩与异性交往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妈妈不支持男孩与女孩交往,那么不管男孩对女孩有多好奇,男孩对女孩的态度都是缺乏真诚和热情的,这样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男孩的不热情导致他跟女孩交往的时候很紧张,不能获取女孩的青睐,因为跟女孩交往得少,男孩对女孩的了解也就无从获得了。如果妈妈和儿子做朋友,就要尊重儿子,要温柔地对待儿子,要跟他一起玩,而不是总想着控制和主宰他的世界。妈妈要鼓励儿子交朋友,不管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并以实际行动帮助他。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因为受到了妈妈的尊重,自然就会跟妈妈关系好,把妈妈当成朋友。妈妈是众多女性的一个代表,儿子和妈妈相处获得的经验是和其他女性交往的基础。随着和女孩交往机会的增加,各种交往经验不断内化,孩子自然就拥有了和女性交往的能力,异性缘当然就不错了啊!

培养异性缘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对于与同性相处,与异性相处就显得比较难了,特别是当下的女孩大多娇生惯养、见多识广,心思缜密得很,如果对她们太殷勤,有的女孩可能就会感到厌烦;如果严肃一些,有的女孩可能又会远远地躲开。要想和女孩顺利相处,男孩还是需要一些异性缘的。这需要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

1.教孩子注意自己的形象

形象是一个人外在的名片,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的。干净、利索、时尚的衣着能够显示男孩积极、健康的一面,透露他的身份和精神世界,能够给人一种勤奋、自信、充满活力的感觉。一个外形与时代脱节的人,怎么能够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认识呢?怎么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呢?而在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没有人会愿意跟一个落伍的人交流、共事,而都喜欢拥有活跃思想、积极态度的人。

所以,我们要支持孩子把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结合起来,注意根据不同的场合,为孩子选择不同的衣服,并教育孩子言谈举止要有礼貌,要讲礼仪,真正塑造出一个绅士的形象。

2.拥有受女孩喜欢的好品质

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要做一个被女孩喜欢的男孩,幽默感、有爱心、爱读书、有思想是很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能够提升男孩的素质和能力,让男孩拥有自信与风度。

当儿子把所有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时候,那么,他的人格魅力就会凸显出来。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严格要求:在日常交往中,对人以礼相待,态度热情、真诚、友善,让人如沐春风;即使被人误解,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能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不乱发脾气。

当然,任何品质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点孩子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地内化成行为习惯、品质品性。男孩是否具有这样的品质,妈妈可以通过孩子和自己的相处来判断,如果孩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得很绅士,处处体谅妈妈,那么男孩在和其他女孩相处的时候也会很绅士。

欢迎男孩来到厨房

我曾经听到一位老奶奶这样唠叨她的儿媳妇:“我那儿媳妇,心狠着了!懒着了!我平时很少去儿子家,一周也就一两次,每次都看到我孙子自己做吃的。有一次,竟然看到她在玩电脑,我孙子自己煎荷包蛋,他才读三年级啊!三年级的孩子就自己煎荷包蛋!不过,那荷包蛋煎得还真是不错,油晃晃的。我孙子看到我去了,还说:‘这个给你吃,奶奶。下一个给我妈妈吃,下下一个给我自己吃。’

“我真是太喜欢我孙子了,忒懂事啊!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袜子也是自己洗。我那儿媳妇太懒,不懂得心疼孩子,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就算是工作忙,也得照顾孩子啊!孩子总比挣钱、工作重要吧!她这么对我孙子,我真想把孙子领回我家,自己来照顾。”

奶奶的舐犊之情令我感动,但是,如果把孙子交给她,不用说自己煎鸡蛋,估计穿鞋都不一定会。我想,她的儿媳妇是绝对不会让她去带自己的儿子的。

做饭,有助于他成为好男儿

会做饭,对男人来讲是一种技能。但是,我更觉得会做饭体现的是男人的素质,彰显的是他们对人生的解读。因为这样的男人一定快乐自在,宁静知足,周身散发着安全感。职场的残酷让他们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他们宁愿躲进自己的家里,与老婆、孩子一起享受家的温馨。所以,爱做饭的男人善于经营感情和婚姻,会有一个幸福的家。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纯燕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两段话:

王宁不但爱喝汤,有空儿还喜欢亲自下厨去做汤,跟大师傅似的,厨艺很棒……他最会做的是羊肉汤,起锅时在其中加上胡椒面儿、香菜、小葱、味精,那味道,没得说。当年朋友来我家玩儿,吃饭时一人一个大馒头夹酱豆腐,就着他做的汤,直喝得大汗淋漓,一个劲儿夸奖道:“真地道!”“再来一碗!”

有一次,王宁在外面接待朋友,多喝了点儿,都快找不到家门了,可回到家,自己竟然还做起汤来。只见他像往常一样,葱花、姜末、黄瓜丝儿,一一切来。我在一旁都看傻了,真担心他会切到手,而这时我又插不上手,因为这一切他都已经“输入了程序”,井井有条地在做着。过了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汤出锅了。这时,他还不忘往汤里点点儿醋。

嫁个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多么期待天下的男孩都具有这样的品质啊!

任何一种品质,都不是说有就有的,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内化。所以,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应该是父母从小注意培养的。当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让他们做饭不够现实,但是渴了自己倒水,想吃水果自己去拿一个洗洗再吃,这些小的事情是几岁孩子都会做的。我们让他们做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独立弄吃的习惯的基础。

孩子能够自己使用厨房用具,一般都得在小学以后了。我们指导孩子做饭时,一定要保证家里厨房用具的安全以及孩子对厨具使用知识和安全性的了解。做饭不是简单事,而是个细致活,即使熬点粥,也会涉及淘米、水和米的比例、火候等问题,所以,在孩子最初做饭的时候,我们最好手把手地教孩子,等孩子自己能做了,再让他们独立做饭。

做饭是一种能力,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别人提供营养,而且要力争让别人觉得好吃。所以,教男孩做饭,其实培养的是孩子认真做事的态度、真诚对待别人的善良、不怕麻烦和劳累的奉献精神。可以说,培养男孩做饭是培养一个好男人的重要途径。

孩子可以在厨房做很多事

要让男孩下厨房,有的妈妈还真不愿意,她们觉得这样的孩子将来会不会很“娘”,会不会没有阳刚之气。做饭和阳刚不是敌对关系,更何况我们又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每天都做饭,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这个本领。父母忙的时候,孩子能够自己弄一些干净可口的饭,也温暖了家人的胃和心。

培养男孩做饭的本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想做就让孩子做

大概在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就会参与到做饭中。当我们包饺子、择菜、杀鱼的时候,孩子就想加入进来。这个时候,不管他们手里有什么厨具、食材,我们都要耐心地给孩子讲一下安全事项、做饭的方法和步骤、食物的营养搭配等。这样,孩子脑中会尽快地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当需要这么做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