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走职场不缺氧: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生存之道
3182300000005

第5章 换工作不能为你带来“氧气”(2)

李亦非在博雅公关已经做到了董事总经理,那同样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公司,为什么选

择离开?李亦非说,实际上她是在维亚康姆第二次找她的时候才决定离去的。第一次找她的时候,她在博雅得到了提升,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机会。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学会了以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眼光来看问题,这给了她很多的培训和锻炼,而一年后,她感觉到在没有必要在原来的位置上重复自己,她需要更多的挑战,所以他决定接受维亚康姆的邀请。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因此很多人认为既然要跳就要向“高”处和“远”处跳,“高”就是要有高收入、高职位,“远”就是要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正像李亦非那样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她曾拍着外国上司的桌子大声说:“你不给我加薪,我就辞职!”

然而,跳槽的女性也并非总是那么潇洒。我们在粉饰跳槽的时候,似乎有意忽略了女性在职业上面临的种种不如意,这种不如意从她们大学毕业找工作就开始了。

我们因此想追问:在李亦非之外,众多跳槽的女性在职业面前真的那样自由与幸福吗?

诚然,在一些情况下,跳槽的确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但需要注意的事,跳槽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而言毕竟是一把双刃剑。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所以,职场女性在跳槽前一定要全面衡量、认真考虑,切不可草率作出决定,一面事后追悔莫及。

当然,如果你确实考虑好了,认为有必要跳槽、并且愿意承担这份风险的时候,你一定要当机立断。同时,你还要掌握一定的跳槽技巧,不能盲目行动。

但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跳槽”千万不能漫无目地进行,而是一定要针对你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落脚点”。比如:真正适合你的工作应该能引发你的工作热情。每天都能以兴奋的心情迎接工作;真正适合你的工作能不断激发出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你愿意不断学习,并且立志一生投身于其中,有如鱼得水的感受。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工作都有其存在价值,但惟有从事合适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个社会才能得到最大的益处。

先权衡一下跳槽的利与弊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时候,有份貌似更好的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开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该何去何从?是固守旧岗位,还是换一份新工作?面对取舍,每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雅丽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她随同上司一起跳槽了。当时,上司拍着她的肩膀说:“好好干,我相信你的能力!”

雅丽听了,满心的欢喜,她觉得上司的这句话不仅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她努力工作,以报答上司的知遇之恩。

可是,当雅丽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首先,因为她是上司带来的人,同事对她有排斥、有防备,这让她的工作很难开展。还有,自己原来的上司因为也是初到这家公司,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事,并不能过多地关照她。这些都如同新公司里各巨石挡路般挡住了她前进的步伐,打击了她火热的激情,让雅丽感到迷惑和痛苦。

跳槽,听起来比较时尚,但并不是说,跳槽就能成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给你提供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则包括公司前景、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方向等。所以,当你在决定是否跳槽时,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评估一下跳与不跳的利和弊,然后再来做决定。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究竟何去何从,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画个表分析一下,权衡一下跳的机会成本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找张白纸一上、一下画上个大大的“T”字,在T字左右两边写上如下内容。

上边的T字左边写上现有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现有工作的不足。下边的T字左边写上新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逻辑进行分析—硬条件、软条件。

硬条件一般包括:职位、薪水、福利、上下班远近、企业性质。

软条件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业文化、本部门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职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间、自己在此还能学到的东西、自己留下(离开)给部门带来的影响。

这些条件列的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断。列出之后,把目前公司的好处与新公司的好处相比,再把两个公司的不足之处相比。两相比较之下,如果天平向一个方向明显倾斜,跳还是不跳就结果立现。

“高薪”背后的隐性成本

很多人只瞅着薪水的数字,脑袋一热便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跳到一个陌生的职业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钱袋”诱惑的换工作非但不保脸,还可能是个陷阱。这种跳槽者,往往事先对新行当缺乏全面了解。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时候便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高薪虽然非常有诱惑力,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你的个性、能力等并不能适应新行业,高薪也许只是海市蜃楼。一句话,转与不转,别把钱袋看作唯一的衡量指标。

人在职场,一定不要忘记,薪水只是暂时的,而如果拥有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高薪水自然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在决定是否跳槽时,薪水的因素是最次要的因素。

陆天浩原先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企业工作已有10个年头,有着相当丰富的品牌推广与管理经验,同时,与同事关系也非常融洽。一年多前,一家国际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通过猎头辗转找到陆天浩,邀请其前往担任公司市场总监。对方开出的是年薪15万元,高出现在5万元,年终考核合格则另有5万元分红,同时还承诺了一定的期权。

陆天浩立刻和妻子讲了自己要换工作的事情,也和一些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最后他决定到新公司工作。

陆天浩去新公司报到后,公司安排其去法国总部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价值10万元,并签订了为期2年的服务期协议。培训结束后,陆天浩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但总感觉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公司内很多岗位的人员一直空缺,不少琐碎的事情都要陆天浩亲力亲为,各种福利待遇也并不完善。为此陆天浩非常苦恼,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回原来公司。但原公司市场部经理职位已有人替代,因此只能担任市场部副经理,但工资和原先持平。

一般对于跳槽者而言,跳槽所产生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故名思议,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以陆天浩为例,其成本为:原单位的奖金损失20000元;年内的各项福利损失约15000元;对新工作有针对性的“充电”费用8000元;在新单位两年的服务期未满,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支付一大笔违约金75000元(100000元÷24个月×18个月),陆天浩此次跳槽的显性成本总共118 000元。

隐性成本则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就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新公司对着装严格的,就需添置新的工作装;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以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到深夜以便跟上同事的步伐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而有着更大的花费,以陆天浩为例,此次跳槽所花费的隐性成本就将近20000元。

陆天浩此次跳槽,表面看是很风光,工资比原先高出50%,但实际上综合所有的跳槽成本后,实际却损失了100500元(新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112500元-如在原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75000元-跳槽的显性以及隐性成本138000元)。

总之,为“钱袋”、或希望通过换工作走出职业困境的人,往往对换工作寄予过高期望。诸如“到了新行业,一年内年薪翻番”、“三年内当上总经理”等等。这样的念头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放弃了原有的职业积累,转到一个全新天地中去时,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须与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也在所难免。很多人就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工资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去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问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想要走上成功之路,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是被动的,没有乐趣的话,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离职,重新去应聘。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你也将成为别人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满意的酬劳。

从提高能力、增长智慧来看,任何工作都是为自己做的,不存在打工者与老板的差别。你是在为别人打工,每个成功者都经历过打工的过程,但对工作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人在不具备自己创业的条件下,需要为别人打工来取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并有所积蓄,以便为将来自己创业或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奠定物质基础。

但是,作为一个想要立志成功的人,你就必须为将来的创业做好经验积累、技能提高、关系储备、增进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这就是说,工作所能带给你的,要远比工资给带给你的多得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你是为薪水而打工,但不只是为薪水而工作。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使你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所以,薪水只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要认识到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么你只能得到那些薪水,而会失去很多东西。正像你如果只为吃饭而活着,那么你就只能维持着吃饭的生活。那些因为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