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走职场不缺氧: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生存之道
3182300000010

第10章 重塑自信,你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1)

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就像一条鱼离开了水面一样可怜。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职业舞台上表演,而自己,永远只能做个看客。其实,这一切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你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你可以使你的“舞台生涯”变成一部悲剧,也可以使它成为一部喜剧——关键看你如何“表演”。你的“表演风格”不但能改变台下观众对你的认可程度,甚至还能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破解囚禁自我的咒语

我的第一个老板,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而我,却生性懒散,始终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份可有可无的工作。

有一次,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说:“小赵,你知道我对你的看法吗?你是一个天生喜欢抱怨的人,不断地为失败找借口,所以你一直遭遇失败。你很少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来不认为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抱怨和找借口视为理所当然!”

我虽然没有立即反驳,但对这个评价很不以为然,自己难道真像它说得那么不堪吗?

老板笑了笑,继续说:“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白白浪费掉了。更有甚者,当你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时,早在做它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借口。”

终于,我忍不住小声抗议道:“我没有,有的工作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之外!”

老板不紧不慢地说:“难道我说错了吗?你最常见的借口就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这种产品太没有名气了’、‘我真是没有办法了,谁让对手太强了’、‘我真的尽力了,不过我们的产品太贵了’、‘我有什么办法,公司知名度那么低,谁会买咱们的商品呢’……”

我有些脸红了,这些的确是我的口头禅。

老板继续揭发我:“当你没有做好上司交待下来的工作时,就会说:‘这工作我本来就做不了,他以为我是哈佛毕业的?’;‘都怪他没有安排适合我做的工作,他就不能发现我的优点吗?’;‘唉,都是环境不好’;‘别的同事都不配合我,我怎么干得完呢?’;‘他把我当成万能的主了,这种事情是我干得了的吗?’……”

我不得不承认了,但是仍然抗议说:“那有什么奇怪,就连我的上司们,也会出现诸如这样的借口:‘这个项目我真的尽力去做了,但我手下的员工太笨了’;‘我不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呀,他们也不帮帮我’;‘真让人头疼,这些人太难以沟通了’……”

老板叹了口气:“你说得很对,你们如此煞费心机地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你们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在工作上,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你不妨反过来思考,既然你这么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老板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了。

是的,多年来,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深挫败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作为一家高等院校毕业的我,甚至很少触及自己专业领域,怕唤醒自己学无所用的痛苦。每逢看到自己那些同学们纵横驰骋在职场,在事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就时,自己心态就地变得相当晦涩,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迅速沉到冰冷的海底。

这个心态,就像一个可怕的咒语,一直囚禁并折磨着我,直到此时,我才彻底解除了我对自己的精神折磨,解放了我的心灵。

放弃本专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值得你投入全部力量的新的奋斗领域!问题在于你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怎样!问题在于你是否享受你所改行的事业!是的,确实就是在这一瞬间,我从心灵深处,破解了囚禁我很多年自己给自己头上的“失败者”的咒语,释放了自己心灵深处自信自爱的涌泉,使之滚滚喷出激情创业的激流。我对天发誓,要在自己从事的这个领域里,做出和同事代的杰出者一样伟大的成绩来。

时代巨变、职场巨变、人生机会也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这是自己追求成朸的意识和意志,应变的是自己发现机会、适应机会、捕捉机会以及咬定机会的能力。这是21人才奋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也是企业、组织、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繁荣发展的基本教义。

说什么蓝海战略、长尾理论,在这些说法出笼之前,我就随机应变、激流勇转、给自己开辟出了一片滔滔蓝海了……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于我善于摆脱“失败”暗示、在残酷的现实挑战面前新闻中心 能够自我调节、努力适应、多看光明、求胜好斗的美丽心态。

面对失败,与其抱怨,与其挖空心思地去找借口,不如积极地寻找方法,建立全新的工作模式——其实你完全有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设限

一个人的能力,好像水蒸气一般,不受任何拘束,没有限制。除了你自己,谁都无法把它装进固定的瓶子里。你如果把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其能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事实上,这种情况非常少。

有个小孩子,总被另一个大孩子欺负,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每次挨了打,小孩子就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向母亲述说委屈。孩子的母亲十分气愤,对他训斥说:“你这个笨小子,怎么不反抗呢?去,把那家伙揍爬下!”

“我不敢,”孩子哭着说,“我打不过他。”

“唉,你这个胆小鬼。”母亲摇摇头。

后来,小孩子长大了,而且身强体壮,但他仍然受着那个大孩子的欺负。尽管他足足高过大孩子一个头,可仍然不敢反抗。

有一天,小孩子的母亲出门买菜。在大街上看见了儿子,只见人高马大的他竟蹲在地上,双手抱头,任凭一个小个子拳打脚踢。

“儿子,站起来!”母亲气得大叫,“你要像个男子汉,快还手啊。”

听到母亲的呼唤,儿子猛然跳了起来,一拳就把小个子打倒在地。小个子逃走了,可儿子仍然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那个小个子,就是以前欺负他的大孩子。

“原来,我可以打过他的。”儿子对母亲这样说。

因为自卑,人们总是给自己的能力设定一个界限。一旦超越,就惊讶的不得了:“怎么回事,我根本做不到的呀?也许是运气太好了吧。”

于是,你把所有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当下一次遇到相同的机会,你仍然没有信心去抓住它。你只是想,上次只是运气而已,这次恐怕不会再成功了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你彷徨,你犹豫,可是机会早已经逃之夭夭了。

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我设限。如果遇到困难,你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克服,久而久之,任何困难都能把你打倒。

当你害怕大狗时,一只小狗也敢过来咬你一口。

不要自我设限,更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无法成功。就算你现在事业无成,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那些成功者不相上下。

一个成功者处理任何事时绝不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他全身都充满了魄力,使他不必依靠他人,而能独立自主。那些毫无成就的人既无自信力,本身的能力又空虚异常,他的姿态总是一幅日暮途穷的样子,他的谈吐和工作处处表示他已无能为力了。

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反,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有多大本领,也不能抓住任何机会。他遇到重要关头,总是不肯把所有的本领都表现出来,明明可以成功的事,结果却往往弄得惨不忍睹。

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我设限。如果遇到困难,你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克服,久而久之,任何困难都能把你打倒。

从“不可能”到“一定能”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接到任务,不要动不动就说“不可能”。面对工作,你只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能!有了这种心态,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很多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可能成功,但只要有人努力去做,十有八九会做成功。因为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困难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当你冷静分析、耐心梳理,把它“普通化”后,你常常可以想出很有条理的解决方案。

于是,人们常常感慨:“原来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做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一种生物。

大黄蜂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学者的关注,就在它特殊的体态。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的;而大黄蜂这种生物,却正好完全相反。它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地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物理学家则强调,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比例,从流体力学的原理看,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总之一句话,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

然而,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们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飞行动物来得差。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的一个很大的玩笑。

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生物学”与“流体力学”。

每一只大黄蜂在成熟之后,本能就让它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学了生物学和流体力学,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身体与翅膀的设计完全不适合飞行,那么,这只学会告诉自己“不可能会飞”的大黄蜂,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拿另一个故事来作为参照。说一只鹰从小就生活在鸡窝里,所有的鸡都告诉它“你不可能会飞”。结果这只鹰就真的丧失了飞行能力,它像一只普通的鸡一样度过了平凡的一生。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事实上,人有许多潜在的能力,只有到了紧急情况下才可能发挥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紧急能力是潜伏着的。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念,就一定将这些潜能发掘出来。

当亨利·福特决定生产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选择制造一组8汽缸型的发动机,并指示工程师们去设计这种发动机。工程师们同意照办,可设计一直都停留在纸上,因为在他们看来,制造8汽缸发动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福特说:“无论如何要生产出来。”

“但是,”他们回答,“这是不可能的!”

“接着干,”福特说,“我需要它,我会拥有它。”

他们只好继续试验,好像受到某种魔力的冲击。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秘诀。

可见,要想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被称为“不可能完成”,针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须知道,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而你的挑战力往往使两者只有一线之差,不可不慎。

即使离开,也要保持你的自信

当过兵的朋友,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何尝在军队是如此,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职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方,人才流动也属平常。但很多人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在这个变化的职场中,显得彷徨失措。

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职业彷徨期,不知道如何才能求得新发展,工作动力缺乏,对未来失去信心,内心充满了抵触情绪。有些思想偏激的人,甚至对即将离开的公司做出种种报复行为。这不但是职场缺氧的表现,更是不自信的表现。

大学毕业后,叶子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初来乍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忙忙碌碌,除了专注眼前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人。但是就在叶子来公司半年后,她的目光第一次被工作之外的事情吸引了——曾带过叶子的董姐辞职了。

而叶子注意到这件事的原因,是她在离职时竟然发泄私愤,把电脑里的文档资料、合同底稿、企划文案等全部删掉了,留给继任者的是一部重新格式化了的电脑,继任者要什么没什么,一切从头做起,连续几天加班,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临走时,她还对叶子们这些后来者出言不逊:“你们也别在这里卖命了,卖命的结果肯定跟我一样,不,比我还惨!”

因为她曾经带过叶子,领导让叶子转告她,她的移交手续没有办清,请再来一趟。叶子打电话给她,婉转地请她来一趟。谁知,她怒气冲冲地对叶子说:“告诉他,让他死去吧。”叶子握着电话目瞪口呆。

董姐的走,让叶子见识了什么叫怨妇,职场上的怨妇。

转眼三年过去了,叶子也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青涩毕业生成长为一个业务熟练的资深员工。然而,随着一场经济危机的到来,公司不得不展开了一场大裁员行动,叶子也被划入了被裁员的行列。

从接到裁员通知的那一刻起,叶子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准备离职了。想到自己刚出校门便进入这家公司得到锻炼,叶子心里对领导、对公司充满了感激,当晚叶子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充满对老总、同事以及团队的感激之情。第二天,叶子将辞职书以及感谢信递给老总,说:“王总,这几年,我跟随您成功地打赢了好多场商战。在这里,我不但提高了业务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虽然不得不离开,但我希望能在临走前,把我的感谢信在例会上读一读……”

那天,叶子根据自己三年细心的观察,针对具体情况给公司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老总边听边点头,听完后,他感动地说:“一个即将离职的人临走前还对公司的事务这么上心,真是难能可贵。”

公司规定,员工在离职前,有义务培养好接替离职员工的人选。为了降低辞职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叶子根据老总的指派开始重点培养一个接替叶子的员工,叶子热情地传、帮、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基本上就可以顶替叶子的日常工作了。

离职的日子越来越近,叶子更是早去晚归,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她不但提前培养出了接班人,并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当时临近年终,公司还把叶子的年终奖金提前发了。

按照叶子与老总的约定,在周五下午的例会上,老总将公布叶子离职的事情,同时,由叶子宣读感谢信。叶子的辞职让大家很意外,但是叶子的感谢信让每个人都感到了温暖。以至于在读感谢信的时候,好几次都被大家热烈的掌声打断。老总破例在会议上宣布:“感谢小艾这几年给公司做出的贡献,这个月的公司聚餐提前到今天下午下班后,算是给小艾饯行。”用聚餐的方式给辞职的员工饯行,这在公司还是第一次。

饭后,叶子给大家鞠了一躬,算是正式告别。离开不久,叶子收到同事的手机短信:“小艾,叶子们一致认为你转身离开的姿势非常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