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名字叫中国
3181100000041

第41章 波澜壮阔的重大事件(7)

1127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因金朝兵力有限,加之不能适应当地生活,金军将徽钦二帝及其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外加大量金帛、宝货、礼器、仪仗、法物等,掳掠北归。史称这次事件为“靖康之耻”,或“靖康之变”、“靖康之难”。

宋皇族被掠走后,在金朝奴役下是何等地位,可想而知。如金帅完颜宗翰的长子看中宋徽宗的女儿。在一次宴会上,有人提出要宋徽宗将女儿送给完颜宗翰的长子。宋徽宗不同意,理由是女儿已经出嫁为蔡京的儿媳,不能再嫁二夫。完颜宗翰听后大怒,严厉斥责宋徽宗。宋徽宗进行抗辩,结果被呵斥出去。尽管宋徽宗态度强硬,但他终究无法改变女儿的命运。金兵撤退途中,这位金将的长子就迫不及待地公然以长公主为妻,宋徽宗也只能忍气吞声了。

金元帅府下令,让那些已经从属于金兵将士的妇女改金朝装束。原来有孕者,则要实行堕胎。不少妇女不堪凌辱,先后自尽。靖康之变给金兵统帅带来的不仅是功名利禄、金银珠宝,而且还有妻妾子女,而这些无辜的中原妇女却忍受着深重的屈辱和不幸。徽、钦二帝,被封为屈辱的昏德公、昏德侯,受尽折磨,先后死于五国城,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这是宋人从未遭遇过的耻辱。此后中原各路义军坚决抗金,.可歌可泣。抗金英雄岳飞留下气壮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以后,“靖康之耻”为后来的统治者时刻敲响警钟。

猛安谋克

11 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l阴。为了扩充和整顿军队,他在统治区内推行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

当时女真族还没有完全开化,长期过着半渔猎、半农耕生活。在原始的氏族社会中,打猎不是休闲娱乐,而是一种生产,要求部落全体壮年人员出动,并且行动有一定的规矩,年壮者为正,矮小者为副。这种规矩在平时用于射猎,有战争时则按此协调作战。当掠夺其他部落财物的战争成为经常之事,便出现用这种规矩来训练军队,首领渐成世袭军官。猛安谋克制度由此而发展成为固定的军事组织。

金代打天下的过程中,军事上的猛安谋克制显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管理天下的过程中,统治者们又想到了用这一制度来管理人民,这就产生了’行政系统的猛安谋克制。猛安,意为千夫长(官名);谋克,意为百夫长(官名),‘实际上人数并不固定于管理一千人或一百人。金初三百户称为一谋克,十谋克称为一猛安。起初,金人把投降者编成猛安、谋克。后来,他们把东北的女真猛安谋克村寨组织原封不动地迁入内地,打破了中外华夷之分,主张中华一体,对民族融合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猛安谋克组织被迁入中原以后,仍保留原有的名称,人口不属州县管理,而是自成组织,修建村落,国家根据户口给予田地,成为金朝的军户。猛安谋克在迁移中原之后,接触到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逐渐变革发展。

作为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设万户,万户之上有都统。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猛安相当于州,又高于某些州;谋克相当于县,地位也高于县。作为一种官职,猛安与谋克都实行世袭制,兄死则弟继承官位,父死则子继承官位。最初猛安谋克只管训练士兵,指挥作战。后来还负责劝课农桑,加强防御等事情,这样一来,已经和州县官的职责相差无几了。猛安谋克人平时训练之余,也向汉人学习耕种技术,改进生产方式。一有战事则丁壮挂甲出征,自备鞍马兵械,其家人仍留家进行生产。可见,猛安谋克担负着率兵打仗、掌管生产、征收赋税等多种职能。

猛安谋克的军事首领与士卒之间,上自大元帅,下至士兵,衣食住行没有特殊的差别。遇到国家战事,大家席地而坐,共同讨论,而且讨论从地位低下的人开始。这都体现了原始的军事民主精神。猛安谋克既是行政组织和官名,同时也是女真贵族的尊称,是世袭的奴隶主。猛安谋克的授封,有的直接授给本人,有的是因念其先人功绩而荫封,有的一人有几个猛安谋克封号。被授予猛安谋克的主要是宗室勋臣之家,常以一家中授猛安谋克的多少作为其家族勋贵与否的一种标志,因此,要想光宗耀祖,就需获得这种光荣的称号。如果受封的人死了,这种称号也不会浪费,由死者长子继承;长子已死或其他原因不能继承,就由长孙继承;长男及长孙俱死,由次子继承;本支已绝,由兄弟继承;兄弟无,由近亲继承,总之是这家人的封号。猛安谋克也有因为犯罪、犯酒禁、犯赃等被收回的,或转授给他人。相比之下,授封此号又被收回是多么可耻的事情!

猛安谋克内也有地位权力之分,奴隶主贵族外,还有平民、奴隶等。平民多是本族的自由民,户口编制在猛安谋克内。他们是金朝兵力的主要来源,壮年被征为正兵,矮弱的副兵称为阿里喜。在女真人口中占多数的平民,可以从国家分得土地进行生产。他们一旦发财就有可能上升为奴隶主,而一旦破产就沦为奴隶。

奴隶是猛安谋克中生产的主要担当者,奴隶主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奴隶,多者上万、上千和上百,少者有数十或数个奴隶。女真奴隶被猛安谋克各家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很多是由俘虏转化为奴,或因犯罪而被收为奴,或者是失约卖身为奴和逃避徭役而依附豪强为奴。从这一点来看,本族的平民是有可能沦为奴隶的。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度发展延续的时间很长,是一种集军事、行政、生产为一体的制度,直接影响后来的元和明。

绍兴和仪

南宋是1127年继北宋灭亡之后建立的,首都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美景熏染着偏安一隅的南宋君臣。他们因循荀且,过着欲仙欲死的生活,不思复国,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至1279年,它的政治中心临安易主,这个政权前后存在了152年。在一个半世纪中,南宋的前一百多年经常处于北方金国的威胁之下,朝廷内部也因此出现了投降派与抗战派的斗争。

“绍兴和议”就是一个荀且偷生的产物。

北宋灭亡后,金朝先后在原北宋黄河以南统治区,扶植起张邦昌的伪楚和刘豫的伪齐两个傀儡政权,短命的伪楚只存在了一个多月,伪齐则维持了不到八年。后来北方民众抗金斗争愈演愈烈,伪齐政权难以控制,在金国主子的眼里已经连鸡肋都不如,其自身也衰弱得只有荀延残喘的份了。随着伪齐的衰落,南宋统治者萌生取而代之的一线希望,不过代价是成为金国的臣属。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南宋高宗趁着派遣王伦出使金国奉迎北宋徽宗棺木之机,命王伦向金转达此意,而金也果然于同年将伪齐的刘豫给废黜了。王伦使金似乎为南宋与金两国关系的演变营造了祥和的气氛。这时,金朝贵族重臣粘罕失势死去,达懒一派掌权,对南宋采取诱降策略。不久,返回南宋的王伦即向高宗皇帝禀报前情。

宋高宗赵构一向惧怕金兵,听到金朝愿意议和的消息后惊喜若狂,便于绍兴八年(1238年)三月再度起用秦桧当宰相,不顾岳飞、韩世忠和众多官员的反对,一意求和。正当高宗和秦桧兴高采烈之际,金兀术又发动政变,对南宋用兵。宋金双方发生血战,各有胜负,议和之事遂告破产。宋高宗虽然也组织军队抗金,但他的真实意图不过是想阻挡金军大举进攻南方,而并不是夺取失地;他所要做的就是南撤退兵,保住半壁江山。高宗和秦桧死心不改,一直找机会议和。岳飞在前线奋勇杀敌,直逼得金兀术胆战心惊,议和之事又被提上日程。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抗金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情况下,南宋朝廷却与金达成了丧权辱国的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定都临安之后的第一个屈辱条约,尽管当时拥有一大批积极抗金的爱国将领和一定规模的军队,却主动向金人屈服。南宋统治者痴心于议和的初衷,无非是希望用臣服与岁贡换取一个荀安的局面。“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是:1.重划宋、金两国的边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2.宋奉表称臣于金,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臣。3.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绍兴十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年仅39岁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处死,与他一同被处死的,还有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岳飞之死,标志着一代抗战派为之奋斗十几年的、收复中原河山的理想宣告终结,后人只能从《满江红》中体会他那满含国恨家仇的内心世界。“绍兴和议”之后,以秦桧为代表的议和派,党羽遍布南宋朝野。秦桧本人更是独揽大权,被吹捧为“圣相”、“元圣”,由少保至太师,进而被封为国公。

绍兴和议之后的二十余年,南宋与金未发生大的战争,但是对于南宋来说,这种相对和平的局面是以政治上的不平等与经济上的敲诈实现的。秦桧以再造南宋的功臣自居,开始了与高宗皇帝长达二十余年的政治“二人转”生涯。后人无限缅怀精忠报国的岳飞,而唾弃奸佞小人秦桧,在杭州树立了秦桧夫妇的跪像,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剽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大陆腹地,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11世纪至12世纪时,漠北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在掠夺人口、牲畜和土地的征战中,蒙古部势力逐渐强大。到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完成了今天蒙古草原的统一。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拼杀中,蒙古贵族铁木真得到了成长,成为蒙古英雄“成吉思汗”。他和他的子孙并不满足于统一蒙古诸部,又先后灭掉西夏、金朝和南宋,还试图进攻日本列岛,但被飓风所阻。这还不够,蒙古铁骑还横扫了中亚、欧洲,被西方人视为“黄祸”。蒙古军队西征,大致可分为三次。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年)又称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刺子模,便借口花刺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刺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其国王西逃,蒙古军穷追不舍。消灭花刺子模后,又横扫中亚、波斯、印度的广大领域。1225年,成吉思汗大胜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蒙古军所过之处,往往尸体遍野,一片狼藉,许多城镇被洗劫一空,文明成果毁于一旦。

第二次西征(1235—1244年)又称拔都西征。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消灭西夏前不久死去,由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尊位。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拔都率数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刺子模。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此时欧亚各国处于分裂独立状态,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败亡。不久,蒙古军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古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洲震惊了,人们惊慌失措,仿佛到了世界末日。对于西方白种人来说, “黄祸”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词汇。在近代欧洲白人横行全球,耀武扬威之前,他们也曾饱尝过亚洲黄种人的铁蹄蹂躏。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接到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否则,世界历史真的要改写了。

第三次西征(1253—1260年)又称旭烈兀西征。蒙哥继承汗位后,于1253年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主要目标是消灭木刺夷国。1257年,蒙军荡平木刺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巴格达,屠杀当地居民数十万人,消灭了立国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到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这一次紧挨着欧洲的边儿,否则,欧洲又要吃大苦头了。不过这次征伐,收获可不l小。蒙古俘获了大批人员,包括数量众多的中亚商贩、工匠甚至学者,这帮人统称为“色目人”。蒙古人把他们带到中国,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形成了后来的回族。旭烈兀西征时,有上千汉人工匠随军前往,其中有使用火药的炮手,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经由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深刻地改变了以后的世界格局。

蒙古军队所向披靡,蒙古骑兵在13世纪抢占了世界的风头。他们依赖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