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名字叫中国
3181100000003

第3章 奇伟瑰丽的地理风情(2)

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通常我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它位于我国的北部,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据最新测绘结果,明长城长度为8851.8公里,故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长城自战国时期便开始修建。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的入侵,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到明代,先后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干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J司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历代长城的修建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几十万人,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两千多年来不少人视秦始皇为暴君,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建宫室,大兴土木;也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孙中山先生曾经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可见长城的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巨大防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防止了匈奴的南侵,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万余里的边墙。

我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在各地的长城景观中,位于北京延庆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坚固、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都城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段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如今,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距西安市约37公里,陵墓规模宏大,南倚骊山,北邻渭水。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赢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位于陵园东侧约1.5公里处。’1974年春,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碎陶人,后经考古工作者探测、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宝藏,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3个俑坑呈“品”字形状排列,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可以说是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盔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鞋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干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武异常,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千平方米。据统计,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4个单元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补弩张缓慢的缺点;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和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以北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仅有4马1车和68武士俑。它的东面是一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是一车马房,车马房的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坑内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与一、二号坑的排列不同,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的整个布局,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总指挥部。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内的兵马俑也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我国最辉煌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展现了两干多年前我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西域古因

“西域”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西域传》。“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这里曾先后存在36个国家,被称为“西域三十六国”。按史料记载这三十六国大致应是:乌孙、龟兹、焉耆、于阗、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纡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疏勒、莎车、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东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这些国家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约有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两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这些国家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

匈奴曾经长期奴役西域诸国,汉武帝时期开始经营西域,通过各种手段逐步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势力,并使西域各国开始听命于汉朝政权。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会稽人郑吉被任命为首任西域都护。在两汉经营西域的数百年中,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以及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出使西域的张骞、立功异域的班超等等。

张骞(前164一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时决定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在出使的过程中,张骞屡经困厄,被匈奴扣留达十年之久,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并生了孩子,但这并没有让张骞动摇,他始终没有忘记皇帝交给自己的使命,没有改变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后来,他趁人不备逃出匈奴,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然后又经历种种困难回到了长安。张骞此行,虽未能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目的,但却熟悉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成为汉代经营西域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后张骞又出使西域,给西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也带回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西域特产,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班超(32年一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征伐北匈奴,班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深得窦固赏识。为了联络西域各国进而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南道。鄯善国(楼兰)是西域南道的必经之地,班超首先到达这里,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但没过几天,国王忽然怠慢起来,班超料定必有原因。经打听,原来是匈奴使者从中作梗,鄯善王正犹豫不决而有意疏远汉使。班超立即召集随从人员,分析形势,激励众人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惟有出其不意,攻杀匈奴使者,才能转危为安。”这天夜里班超带领一帮人奔向匈奴使者驻地,点火擂鼓,迅速攻入营帐,将其斩杀。接着好言抚慰鄯善王,劝其归附汉朝,不再依附匈奴。鄯善王一一答应,并愿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汉朝,作为人质。从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成为经典流传下来。

提到西域三十六国,不得不说说楼兰。著名的楼兰遗址享誉世界,给楼兰古国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楼兰城中最显眼的建筑遗迹是城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所在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经验证这具木乃伊为女性,考古学家们通过技术手段再现了当时这位美丽女子的面貌。由于这具女性古尸是在楼兰古城附近被发现的,所以就给她取名为“楼兰美女”。另外,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古代岩壁画等,都已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丝绸之跆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贸易通道上以运送大量丝和丝织品为主,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提出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这条促进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历经千年,路线多有变动,但总的来说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东段: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到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从长安或者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路线最长。中段: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北线:起自安西,经哈密、吉木萨尔、伊宁,到碎叶;中线: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到费尔干纳盆地;南线: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和田、莎车等至葱岭。西段: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等地到伊斯坦布尔;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与南线汇合;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自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