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3166700000005

第5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关系(4)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就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父母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4.对孩子宽严相济

要做孩子的朋友,既对孩子严格要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孩子引导和指引;又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还要给孩子确实到位的帮助,让孩子心里踏实,心理安全,健康长大。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表示信任,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理压抑,心情烦躁,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感,而且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甚至厌学。

总之,父母应该同孩子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因为孩子们不仅需要在生活上能抚养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年龄大、阅历广,愿意倾听,奇-書∧網能够给予自己忠告和帮助的“忘年交”。

如果父母还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双方不妨现在就坐到一起,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诉对方,这样才会更好地消除隔阂,化解代沟。其实父母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请记住: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信赖的好朋友。

⊙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理解孩子的心

〖场景再现〗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李心洁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李心洁的车后,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李心洁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李心洁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李心洁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妈妈,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我们发火;我们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李心洁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我们也很可怜”,这句话使李心洁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许多父母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许多的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不会和父母产生代沟,又怎么不会心生隔膜呢?

从这以后,李心洁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让她去容纳孩子的喜怒哀乐。她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从此,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代沟这堵墙在她们的身上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深度诠释】

我们曾经也是孩子,也曾因为父母拒绝了我们的正当要求,因为一次误解而遭斥责……这种伤害往往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有时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今天,做了母亲的我,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而许多父母老是在那里自以为是地评价,孩子的话就总是被打断,使他根本无法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更何况,父母的评价总是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上,有些评价对孩子来说也许不太适合。

父母应该做的应该是:认真听完孩子的话。这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是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换位思考,对孩子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孩子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体贴去化解孩子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环境;也才能赢得与孩子的真诚友谊。

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忽视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唯有如此,父母们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亲密关系,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性格。

亲子关系品质的加强要依赖倾听,除了建立亲密关系外,还能提供良好的素材,孩子在人生旅途中会发展成什么样与父母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可以深刻影响孩子的身影,但父母亲很难去决定孩子这一生会走的方向,影响层面何在?在于父母们提供了什么素材与对待他的方式。所以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有两种目的:一方面让孩子发展健康性格;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发展“人生脚本”。

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父母们都想保护孩子,以免他们失望、受挫或与别人发生冲突,但父母不能将他们永远地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理解并处理不愉快经历的感受。通过与父母共同分担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将会减少伤害和压力,同时也逐渐增强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在面对挑战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时,他将会作出较好的选择。

【专家支招】

怎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不妨作为父母们的参考。

1.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父母不能允许孩子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2.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话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离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3.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

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并观察其面部表情后,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并试着确认。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再试一次。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猜测不正确时,应鼓励孩子帮助父母纠正。

只有在帮助孩子确认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给他提供忠告、建议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境。如果父母先给予这些帮助,那将会妨碍孩子努力去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总之,只有当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表达时,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

〖场景再现〗

一位上班族妈妈,每天不得不很早地离开家,她的小宝贝们很少能对我说“再见”。为了能让孩子们知道她有多么的爱他们,每天早上离家前,她先悄悄地进入他们的房间,给他们每人脸上一个深深的吻,到孩子们起床时,会从镜子里看见妈妈留下的鲜红的吻,知道妈妈是爱他们的,并向他们说“再见”。

每逢周末,这位妈妈会把准备好的午餐放在一个野餐篮里,带着她的举行一次美妙的活动。一整天,她和孩子们一起散步、放风筝、玩球。她的宝贝们知道,这是一周中最特殊的时间。

【深度诠释】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更有调查表明:如果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真高兴,你是我的宝贝!”等,以及经常拥抱、抚摸和亲吻孩子,会慢慢地给孩子以自信。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有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美国的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

一位美国爸爸如是说:

我会常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着女儿,带她到庭园里,让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们一起观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们俩来说是最美好的时候。

我给我的每一个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们四到九岁的日记。我让他们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他们。没有这些记录,他们的一些重要瞬间、美妙时刻将很容易被遗忘,也靠着这日记,他们成长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恶作剧”都能如实地记录下来。

记得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的父亲常双手握住我的手,目光凝视着我,然后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对我说:“我爱你。”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试着握住我女儿的手,女儿会用双手回握我,我非常激动。

【专家支招】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大家都知道,“母爱”是无私的、是奉献,但在这儿,“无私奉献”并不是“崇高”的代名词,因为“母爱”只是任何动物都具备的一种本能,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意识,因此,人在爱自己的孩子时头脑一定要有清醒意识,要有原则地、理智地去爱。但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却不知道怎样合理地去爱孩子,甚至造成了以下几种不正确的教养态度。

1.溺爱型

这类家长很爱孩子,但这种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包括无理的要求。久而久之,父母的权威就丧失殆尽,教育便无从谈起。这种教养形态下的孩子自然是任性、自私和懒惰的。在幼儿园中,他们是很难与同伴相处融洽的,对于老师的教育也是难以接受的。

2.放任型

这种类型的家庭无论孩子想做什么一点也不关心,也不责备,让子女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放任儿童自行发展,对孩子的家教几乎为零,对子女的行为没有明确的或没有什么要求,对他们的奖惩往往是随心所欲的。或者,这类父母本来就以自我为中心,业余时间大多花在自身的娱乐或工作上。

3.专横型

与以上两种方式截然相反的是,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意见和愿望不容易表达,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斥责和禁止,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尊重,缺少参加社会交往的机会。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易形成畏惧、利己、缺乏安全感、对人不能宽容等特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不多用语言去跟别人商量、交流,而多用的是一些粗暴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抢玩具、抢椅子等。

4.不一致型

这一类型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依父母当时的情况而异,有时非常严厉,有时非常溺爱;或是父母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一方非常严厉,另一方非常溺爱,对子女的态度不一致。这一类型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但方法多变、配合不好,以致教育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对幼儿的成长形成许多不利的因素。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孩子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在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需要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遗弃与遗忘。对孩子来说,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包容,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稳定、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样,人才能勇敢地冒险,不怕艰苦。这种爱的需要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

⊙每天给孩子多一分关注

〖场景再现〗

一天,一个中学校长气冲冲地对班主任说:“我去上厕所,回到校长室,正好看到这个女孩在翻我的抽屉,手里有两枚一元硬币。”

班主任听后倒抽一口冷气,气急败坏地说:“昨天你私进美术室拿走四罐橡皮泥的事,还没有解决呢,今天居然……”班主任像泄气的皮球坐在凳子上,打量面前这个胆大妄为的女生:乱糟糟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光从外表就是一个不惹人喜爱的孩子。

“你去校长室拿了多少钱?”

“就两元。”

“做什么用?”

“买铅笔。”

“为什么不问家长要?”

“他们不给,说我乱花钱,他们只喜欢弟弟。”最后那句话充满委屈。

放学后,班主任去了女孩家做家访。

女孩所谓的“家”只是一个汽车库,闷热、潮湿,屋里乱七八糟堆满了生活必需品和劳动必需品。

与女孩的父母的交谈中班主任得知:女孩从小在农村长大,祖辈也甚为娇宠,为了上学才来大城市与父母一起生活,家中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在车站靠帮人拉行李运东西谋生,每日起早贪黑、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姐弟的生活,即使有空闲,也仅对家中的男孩关注多一些。于是经常看到女孩脏兮兮的衣着、乱糟糟的头发,同学的疏远也就难免了。女孩小时候也是被祖辈宠爱着长大的,如今在家中在学校都备受冷落,幼小的心灵就这样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