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3164900000080

第80章 童年(1)

《童年》

一部乐观主义小说。

作者:高尔基。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14年。

一作者介绍。

高尔基。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跨沙皇俄国、前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他既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又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俄国中部的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读过两年书,11岁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会的课堂。1889年高尔基开始文学创作,1892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一楚德拉》问世,1898年两卷集《随笔志短篇小说》出版,从此成为欧洲闻名的作家。

1905年1月9日,沙皇政府制造了”流血星期日”事件,高尔基挺身而出,号召人民与专制制度作坚决的斗争。革命失败后,高尔基到欧洲和美国去宣传革命,筹措经费。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他创作了被列宁称之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母亲》。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与1923年完成。其后高尔基创作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杰作《阿尔达莫夫家的》(1925)和史诗性的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高尔基领导苏联文艺界,培养青年作家。1921年因肺病出国疗养,1928年回国,1934年主持召开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

二作品档案。

《童年》

1893年,高尔基写了两部草稿,叫做《使我心灵蒙受创伤的事实和思绪》和《传记》。这两部草稿中的某些场面接近《童年》和《在人间》这两部中篇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节。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逗留期间,产生了写自传性小说的想法。“有好多文学写作计划,”他通知拉迪日尼可大说,”顺便又想起写自传了……“伟大的作家认为发表自传会有助于为布尔什维克党筹集资金。安德列耶娃在其回忆录中谈到列宁曾建议高尔基创作一部关于他生平的作品。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讲述过关于尼日尼·诺夫戈罗、伏尔加河、自己的童年、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芙娜、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自己的流浪生活。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关于外祖父的谈论尤其多……列宁有一次对高尔基说:”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高尔基马上住口不讲了,他惶惑地咳了几声,不太高兴地说:“我一定写……总有一天会写的。”《童年》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直接受到列宁的影响。

在20世纪头10年,他实现了这一诺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高尔基对待自传性三部曲的创作非常认真。高尔基十分熟悉人民,这并不单是由于他亲身的生活经历。他还以一个艺术大师的锐敏目光研究过资产阶级贵族阶级制度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在反动时期和苦命新高潮的时期,高尔基把劳动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画面赤祼祼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普通人民的想法和期望,所以,不可把自传性三部曲仅看成是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平自述,这同时也是一部卓越的艺术作品,它根据高尔基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俄国生活的典型特征。这也是这套自传三部曲不同于90年代的自传初稿之处。

三内容概要。

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莎。他3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不久,他和母亲与外祖母把他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开着一个不大的染坊,生活还算宽裕,但为人残酷、专横而又吝啬。当时阿廖莎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莎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之间相互仇恨,充满敌意,有时小孩子也成了他们发汇怒发的对象。

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廖莎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好玩。一天他在表兄萨莎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桌布染成了黑色。结果被外祖母发现了,他惊叫一声,甚至哭了起来,但她决定把这事瞒着,也许能糊弄过去。然而萨莎身外祖父告了密,喜怒无常的外祖父顿时大动肝火,不顾外祖母的阻拦,将阿廖莎狠狠地揍了一顿,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这以后,阿了莎对周围的人和事开始倍加小心,他开始仔细观察人们,对自己和别人所蒙受的屈辱和痛苦也感觉很敏锐。使他感到最大悲哀的是他最敬爱的母亲,她在外祖父眼里简直毫无地位,她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同时阿廖莎也逐渐明白了妨碍母亲幸福的正是他自己。母亲说了:”若不是你这个阿廖莎,我早就离开这儿啦。在这个地狱里,我真活不下去!”有一天他的母亲因为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丢下他离开了这个家庭。这以后在周围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久祖母一个人使他感受到深深的爱,外祖母成了阿廖莎最知心、最亲近的人,外祖母对这个成了孤儿的外孙总是特别疼爱,在每件事情上她都小心地庇护着他,她还讲一些童话和民间故事来安慰他。外祖母那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民间故事给小阿廖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夜里,外祖父的染坊突然失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这场大火把染坊化为灰烬,于是外祖父只好让两个儿子分家,自己搬了出去,买了一处房子居住。搬家后,阿廖莎仍然和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一起,外祖父教他识字,外祖母给他讲童话和故事,唱歌给他听。不久外祖父又搬到了另一所房子中去住。在这个新居附近,阿廖莎常常看到人们毫无理由地互相攻击,互相辱骂,互相伤害,当然也遇到过善良的人们,然而正国为他们的善良老实,反倒使别人更轻易地伤害他们。在所有的房客中,阿廖莎最喜欢一个被称作”好事情”的人。”好事情”先生衣衫褴褛,不修边幅,身上老带着化学试剂的气味。他孤言寡语,却对阿廖莎非常和蔼。他要阿廖莎好好学写字,好把外祖母这些优美动听的故事记下来。阿廖莎和他成了好朋友,但他被撵走了,因为外祖母怕他说他”邪魔鬼道的”,外祖父也说他是上帝的敌人。气得阿廖莎大叫:”你们全是混蛋!”

阿廖沙和外祖父。

在一天早晨,母亲突然回来了。但是母亲的变化让阿廖莎痛心。一开始她还热心地教阿廖莎认字读诗,但由于生活的折磨,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爱发脾气,经常愁眉不展。但不久,母亲就和一破落的贵族子弟结了婚,但这个纨绔子弟很不成器,一夜之间就在赌场中比输尽了家产,成了穷光蛋,几天之后,阿廖莎搬到了母亲家里,开始上小学。然而在学校里他很难堪,老师和同学对他缺乏善意,同学都嘲笑他穿的衣服怪里怪气,褴褛不堪。为了买教科书,一次他没征得母亲的同间就从家里拿了钱,继父便到外宣扬这件事,于是同学们又用”小偷”这个外号来迎接阿廖莎,这使他更加讨厌这个学校。一天黄昏时分,阿廖莎看见父用脚乱踢母亲,母亲号啕痛哭,阿廖莎忍无可忍,操起一把水果刀向继父刺去刀扎得并不深,但他却受到了极其严酷的报复。阿廖莎离开母亲的后父的那个家,又搬回外祖父那里。外祖父的生意失败了,家道彻底败落,他依靠手头上的一笔小额款项的利息过活,变得更加吝啬,就连喝茶时放茶叶也要一片一片地数。他把外祖母赶出家门让她自谋生路,阿廖莎去看外祖母,”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外祖母说。阿廖莎为了糊口,他放学后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捡破烂卖。但是,阿廖莎觉得这种生活比起在学校那令人讨厌的鬼地方的日子强多了,这种街头生活使他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苦孩子,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但是这样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继父丢掉了职位,偷偷地溜走了,不知去身。母亲抱着吃奶的婴儿又回到了外祖父的家。很快,她就病到了。不久使不声不响地离开了人世。安葬了母亲,外祖父就说:”喂,阿廖莎,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于是,阿廖莎就到人间谋生去了。

四主要人物形象。

阿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