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3152800000053

第53章 不折腾家人:做个亲和的人(4)

但是,人这一生是永远都需要关心、关爱,永远都不嫌多。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人“爱的需要”被满足是多方面的。不要让家人只是用“猜想”知道你的关爱,而是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你的心意,这就要靠你自己用嘴巴告诉对方。爱,就要打开你的心门,让它自由地流淌,让对方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不要以为向亲人示爱只是单纯地使他们获得快乐,你也会从中得到巨大的精神愉悦。鼓起勇气对家人敞开心扉说出你的爱与关怀,这不是件很难的事。

■不要把工作烦恼带回家

不管在你的心中“家”是如何定义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家,应该是我们累了想休息的地方。既然是休息的地方,就不要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了。在家里,你不再是什么设计师、总经理、程序员,你只是普通的家庭一员,一位丈夫或是父亲,妻子或是母亲……工作中的角色在办公室里才会得到更好的诠释,在家里,不需要。

1.不要“身在家中心在公司”

一个庙里的方丈养了一只狗,起了名字叫“放下”。别人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方丈说:“我是提醒自己放下。”

上班的时候把工作安排好,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放下所有不该想的东西。回到家了,就把工作放下吧,让你的大脑休息一下。

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这两个概念是绝不能混在一起的。如果你总是把它们混在一起,那么结果只能是工作没有效果,同时身心皆疲惫。现代社会,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步伐的同时,建议你把工作和休息分开,把回家作为这一分界点,千万不要身躯在家里,大脑还在办公室。

不知道你认为工作狂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抑或你自己就是一名工作狂?那些一心全是工作,总在不停地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私生活的满意度比普通人低3倍。

除了睡觉,我们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就是工作了。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可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对婚姻也必须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在下班之后,一定不能再让工作占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或许这是一个永远被追逐的时代,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在被追逐中跑得更快。身在职场的我们,有个心照不宣的规则,你的职位越高,你的应酬就越多,透支越多,想要停下来就变得更难。无论是老板还是你自己,或许都觉得已经无法把工作和生活全然分开。即使不把工作带回家,脑子里都可能琢磨着即将要进行的某个项目。这种对工作永无休止的思考,往往对导致对家人心不在焉,这对家庭关系是致命的。

或许你会抱怨,自己根本没办法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工作时间以外,各种各样的应酬仍然挤满了你的时间表。想想看,你每天留给工作的时间是多少,留给家人的时间又是多少?本来能够陪家人的时间就不多,何不尝试着在工作与生活间划出一道明晰界限呢?留一点空间给私人生活吧。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做,也不要把大脑遗忘在办公室。

2.进门前,脱下烦恼

美国一个农场的主人,雇用了一个技工师傅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技工的运气似乎不佳。开工的头一天,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呢,连他开来的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也抛锚了。他收工后,无法回家。雇主只好开车把他送回家去。

到了家门前,技工邀请雇主进去坐坐。在门口,这位满脸晦气的技工没有马上进去。只见他闭目养神了一阵子,再伸出双手,抚摸着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桠。待到门打开,技工一下子好像换了个面孔,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深情的吻。

在家里,技工喜气洋洋地招待这位雇主新朋友。

雇主离开时,技工陪他向车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做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

技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头工作,磕磕碰碰、倒霉的事,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头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烦恼暂时挂在树上,托老天爷看着,明天出门时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小树前面时,‘烦恼’大半都已不见了。”

家庭,是个温馨的港湾。一个充满着天伦之乐、团结和睦的气氛的家庭,会使每个家庭成员精神愉快。破坏家庭和谐气氛的往往是某个家庭成员有意无意地把家庭之外所引起的烦恼带回家所致。有些人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回到家发泄。不是说话不中听,就是不搭理人,或是动不动就发脾气,这必然使地全家都跟他一起情绪恶劣。

我们每天在社会上打滚,为生活奔波劳碌,偶尔会遇上一些倒霉或不如意的事。或被雇主责骂两句,或与同事产生摩擦,因而心生烦恼。生活中遇上的许多烦恼,其实都是与人的心情或情绪有关的,因而是有时间性的。待心情平伏下来以后,烦恼可能就消失了。我们不妨学学这位技工的方法,把烦恼暂时放在门外,不把它带回家去。

进门前脱下烦恼,并不是要向家人隐瞒我们的困境,而是要求我们在告诉他们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传递给家人一种积极的信息,而不是消极的恐慌。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就是你的家人,看着你抑郁不快,他们会非常担心,于是情绪也变得糟糕。你尤其不能拿无辜的家人发泄,在外面受到的怨气要靠良好的心态化解。即便不能给家人笑脸,也绝对不要让关爱你的家人受委屈。

■教育孩子要不遗余力

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家长都为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在外奔波与忙碌,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指导和教育。切记,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得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

只是,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道理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高高在上地说些指责他们的话,简直无法沟通。其实,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试着以平等的态度,用他们能接受的话语教他们明辨是非就行了。

父母和孩子是可以建立起朋友式的平等关系的,不过它的形成要靠双方的努力。如果我们要做出一项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持公平公正态度的父母会尽量遵循或者至少要考虑到孩子的意见,他们会充分与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听取孩子的想法,然后谨慎地做出决定。

如果认为孩子有哪些观点和自己不一致,要心平气和地说明理由,采用商讨方式,以理服人,使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态度来教育子女,用命令式的说教进行批评。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对子女的教育,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会有好的效果,事半功倍,这叫做“教子有方”。否则,即使满腔热情,但方法不对头,效果甚微,事倍功半,只能干着急。

如果你能够平等与孩子沟通,自然可以与他关系更融洽,他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你解答。这时候,凡是能解答的,你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财星杂志》有一篇标题为“为什么评分得A的主管却是评分得F的父母”的封面故事;据观察,成功主管的子女比较可能发生情绪与健康问题。譬如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同一家公司,主管的子女每年有36%接受精神异常或滥用药物的治疗,非主管的子女只有15%。报告中又指出,主管长时间工作与个人特质(完美主义、没有耐心)是问题子女的元凶,并忠告精力充沛、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如何不伤害子女的自尊与自信。

心理学告诫人们,孩子的自尊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会有个别差异,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处事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当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明确: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他们在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想据为己有;他们在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会生气甚至发脾气,以破坏物品或攻击他人等行为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孩子的情绪反应,是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孩子是不讲理、自私或有暴力倾向,而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辨别对错,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家长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指责孩子,应当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做出此种行为的原因。待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如将弄乱的玩具收拾整齐,向被自己伤害到的同伴道歉等等。

在批评或是帮孩子矫正错误的过程中,一定时刻不要忘记维持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不嘲弄孩子,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向孩子承认错误,减少孩子的难堪情绪等。

很多人在事业上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扮演着失败的父母角色。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真的就后悔莫及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不遗余力。不管有多忙,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适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帮孩子建立完美的人格、心态,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