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不曾改变.只是老婆婆的观念改变了,因而她的行为也变了。可见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其实挫折也是如此,父母应让孩子明白挫折是难免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为什么不往好处想呢?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大小,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挑战,父母应妥善处理,指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1)让孩子寻找出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教师对我关心不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应付当时的挫折情境,事后,应该帮助孩子找出真正原因,否则会使孩子把责任全推卸到客观原因上,从而产生逃避主观责任。
(2)如果在某个方面受到挫折,就在另一方面寻求补偿。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可在自己的特长方面来弥补,使心理得到平衡。
(3)适当调整孩子的期望值,改变环境等,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最后,要多鼓励、多安慰鼓励和安慰能帮助孩子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孩子受挫后,父母不应忽视,更不能大加训斥,要让孩子相信,只要他努力就能成功。
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果人们付出同样的努力,怀有同样的向往,坚定同样的信念,他们就会取得与我一样的成就。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丝毫怀疑。
——甘地
□孩子不是最弱小的
孩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懂事,且比较弱小,但孩子从不肯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人,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强精神。
而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种自尊和自强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们过分地照顾和溺爱自己的孩子,这也包办,那也替代,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往往父母出面全部摆平。长此以往,使孩子依赖性增强,因为有父母这个坚强的后盾,他们独自战胜挫折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其实,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一种伤害。
其实,有许多在成年人看来是危险的、孩子不适合做的事情,实际上孩子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父母出于爱心或对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阻止孩子去探索新的事物、熟悉新环境,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的机会。受到过多呵护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具有依赖性强缺乏勇气的弱点,现实生活中,孩子有时还会有一些我们大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奇思妙想,父母或老帅只知道向孩子灌输知识,从不注重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例如:
主持人问小朋友:“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
孩子们抢答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
我们难道不该惊讶于孩子们奇特的想像力和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吗?
然而主持人却说道:“回答得不对!实际上是因为……”
一颗想像力的春芽被成人的理性化思维无情地扼杀了。一个创造性的回答被大人视为“离谱”而”一棍子打死”。
的确,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孩子打破我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思维方式时,结论有时确实让我们感到可笑。但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分析,我们就会感到,孩子的思维不仅不可笑,而且值得喝彩。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观点也是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
事实上,正是思维“离谱”和“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都来自科学家的思维“离谱”或“突发奇想”。如小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遨游天空的现实……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不少家长对怎样培养孩子存在偏见,他们总以为孩子整天读呀、写呀、背呀,考个高分才有前途。当孩子提出过于“离谱”的问题时,经常显得不耐烦,甚至责备、嘲笑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来,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时,也可能不敢发问或不愿发问,由此智力发展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善待孩子的“离谱”,相信孩子的能力,合理引导,使孩子敢想敢说,这对孩子今后成长会产生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再来看小多“离谱”的故事,相信家长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启发……
整整三天,小多一直在思考,在纸上画江水、画船和船止的路线图。
小多终于感到胸有成竹了,才问爸爸:“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是不是说那个找剑的古人很糊涂?”
爸爸回答:“那还用说,他坐船在江上掉了剑,就在船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才进水去寻找,他不想想船已走得很远了,可是掉进水里去的剑并没有跟船一起走啊,哪有这么笨的人呢?”
小多又问:“为什么船走了,就断定掉下去的剑不走呢?爸爸想过没有,船和剑都在江水中呀!江水滚滚,船在划动,那掉进水里的剑就会不动吗?我从电视上看到,挎剑的人,总是把剑放在剑鞘里的,剑没出鞘,一齐掉入江中,被江水冲着,走得不更快吗?假如船停在掉剑的地方找,也不是个聪明人呀!”
爸爸便问:“以小多的想法,那个人并不糊涂可能还是个聪明人喽?”
小多说:“你没看电观上那些带剑的都不是一般人物吗,他们要是不聪明的话,如何仗剑闯江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我想,那个坐船的人,过的一定是一条流水湍急的江,并且江水弯弯曲曲.江岸凹凹凸凸,他从这边凸处的境头下船,开往对面凹处,由于江水白凸处拐了弯,冲得很急,无论是撑船还是划船,都不能直线到达对岸,这样,船就要到达对岸的凸处上侧。”
“在江上,挎剑的人突然剑掉了,根据水流情况。船是不可能停在原地捞剑的,估计这把剑有可能被冲到对岸的凸处上侧或以外的水里,那么必须到对岸下船捞剑才是科学的。如果那个掉剑的人是一位科学家,他早已懂得两点可以画条直线的道理,他掉剑的地方是个点,刚才眼见的对面船舷某个记号是-个点,这两个点连成的线可以延伸到江岸某个地方,那么江岸就有一个点,这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等船到了对岸,他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彼岸上的另一个点,再目测两岸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与靠岸时确实的三点一直线形成一个角度,再根据船走的弧线,就可以断定这把剑掉在一个扇形的水域里。如此看来,只有靠了岸,才能找剑,只有刻了舟,才能找点。”
“爸爸你想想,他不‘刻舟’,怎么去确实‘求剑’的范围呢?这不证明‘刻舟求剑’的人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吗?至于那个船工,当然不明白‘刻舟’的意图,就把此事当成笑话,讲给乘客们听。后来,写寓言的人听了,也没有好好想一想,编书的人看到寓言,带有老师说过的什么‘目的’,就给弄到书里去了。”
“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埋没着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爸爸一听,恍然人悟。除了恰到好处地夸小多一句外,自己也陷入沉思。想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大人的思维方式往往要受到某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作人云亦云的思考。只有孩子的思维不受约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为“刻舟求剑”这样一个千古事实,找到一种较为新奇的理解。
所以说,不要以为孩子总是幼稚可笑的,也别以为他们从来就不如大人。相信你的孩子,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问做想做的事,想异想天开的事。
□告诉孩子:你不笨
日本女作家佐藤爱子在少女时代根本不喜爱文学,也从术接触过小说。
佐藤爱子之所以会立志写作,是因为27岁时与丈夫离异,必须自谋生计所致。但是,她会选择几乎与她毫无前缘的文学世界,乃是因于从前父亲看过她所写的一封倍后,说过的“你限会写东两”一句话。就因为这一句话,促使她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激励自己探求生路,而成为当代著名作家。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即会产生将此能力大为发挥的心理,尤其受到权威人士赞赏时,这种潜在能力更具爆发力。
促使佐藤爱子决心踏人文学界的原动力,是其同为著名作家的父亲佐藤红绿,也正因为凭借了这种双重尊敬之心,才会产生意料不到的结果。
面对挫折,在引导孩子时,父母的一句话,可能会发挥极大的影响力;反之,孩子做错了事,有些母亲经常喜欢将“为什么你会这么笨”挂在嘴边,或是“你的脑筋真差劲”这类的骂词,一再地以这种责词来批评孩子,将会产生强烈地暗示效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笨人,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
对孩了而言,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光是“你为什么这么笨”这句话,就可能造成孩子对自我人格的完全否定,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除了头脑的好坏,批评孩子的容貌:“你是个塌鼻子”、“你的皮肤好黑”等等,皆是以摧毁孩子的自信,因为这些缺点是任凭孩子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善的 某著名女评论家,小时候经常被人拿来与她那位皮肤白暂的姐姐相比较,并且常被别人批评“这个女孩长得不好看”,自幼即因此而对自己的容貌存在有相当深的偏见
把她从自卑感中解救出来的,则是当她返回老家,祖父对她所说的一句话:“这孩子很乖巧,真可爱。”当时她倍感兴奋,暗自下了决心,要努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假如没有祖父的这番话,使她祛除了容貌不美的心理障碍,任凭她具有多大的才能,亦可能无法勤奋向上,成为一名能干的现代女性。
孩子遇到挫折,与其否定,不如经常向孩子暗示:孩子你不笨,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能战胜困难。虽然头脑的好坏是与生俱来,却也有许多人智商虽高,能力发展却只是平平而已。父母若常对孩子说:“你不笨,你很聪明”,简单的一句话,对于孩子的将来的成就,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鼓励优于责骂
我多想自己的儿子心中充满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啊。皮鞭的教育只会使心灵更加怯懦,或越发促其坚持邪恶。我看不出其他效果。
——蒙田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长”
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如果能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这样的。”那么孩子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被父母信任和理解,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合作,更有信心。就不会因为失败而产生挫折感,就不会因失败而变得消沉,就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而对困难的勇气和斗志。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他们遇到挫折时,父母的鼓励都会给孩子情绪上的满足,精神上受到激励,在思想上产生快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和努力做好的欲望。如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越来越低沉,逐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上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这样做,有时候会产生奇效。
有一个孩子很贪玩,每天放学后就像出笼的小鸟,尽兴地玩耍,直到玩得满头大汗,才想起去做作业作,作业也做的极为马虎,常常出错,父亲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数落他,可总也改正不了他贪玩的毛病。恰好孩子的舅妈从外地来,她是个教师。舅妈看这孩子和小朋友玩得很好,趁他回家喝水的工夫,边替他擦汗边对他说:“你跟小伙伴们玩得不错,很团结,还知道让着别人,真是个好孩子。你能不能先和小伙伴们一块做完作业再玩?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孩子很懂事地点点头。从此,这孩子总是一放学,先做作业,然后再去玩。为什么舅妈的话就很有效呢?是因为舅妈发现并抓住孩子能团结人、知道谦让这一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肯定,使之受到激励,然后,加以引导。
在某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身上,积极因素表现得不太明显,甚至是潜在的,很难发现,要做到“奖子一长”,父母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用直接的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而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鼓励孩子再试一次
失败后给孩子勇气和信心,鼓励孩子“下次一定更好”比一万个训斥和指责更有价值。
“我家的孩子,不管我怎么叮咛他、教他,同样的错误他还是会犯上好几次。”常常有母亲向朋友这样抱怨。从帮忙做家务到做数学题,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导方法错误?抑或是孩子的能力有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父母都感到不安。其实,那个“不管我怎么叮咛他、教他”的教育方式,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亦即由于他们过分叮咛,才使得孩子不断地犯上同样的错误。
日本众议院议员滕山爱一郎先生,曾就他母亲的教育方法发表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述及他幼儿园时代的事情:
“那时候父亲还没有发展出现在的事业,所以我经常受母亲吩咐,到赤板溜池一个叫做古渡屋的浆洗店,或是日本轿木原店的煎饼店.办事情或买东西,我经常都会弄错,可是母亲从不生气,只叫我明天务必再去一次,然后什么都没说。为了防范又弄错或是忘记。我便把要办的事情记在纸上,第二天带着出门”
藤山先生的母亲当然没有研究过心理学,但是她却很了解人类心理的微妙。花下心血却失败时,如果被人责骂,也会有不悦之色,更重要的是,因为被责骂的关系,就没有反省错误的心情。所以与其大声斥责,不如和颜悦色令其再做一次,使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寻找出防止错误的方法。
年幼的藤山把要办的事情记在纸上,然后带着出门,便是自己反省失败的原因后,所找出的解决对策。
如果当时藤山的母亲叫他带着备忘录出门,结果会如何呢?人们若不断被人吩咐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办事时使不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而只会因循别人的叮咛,当叮咛清晰在耳时,他可以把事情办得很好,可是一旦把叮咛遗忘耳畔后,同样的错误便会一错再错了。
从上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孩子遇到失败挫折时要使孩子自我反省,责备或叮咛都是无济于事的。
让孩子重新再来,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力,还可以深植孩于的责任感,所以孩子失败时,应选择何种教育的方式,应是显而易见了吧!
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自由的态度。如果我们压抑孩子的自发性,我们可能就扼杀了生命本身。
——蒙特梭利
□了解和认识自我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岛屿,白惭形秽地向上帝诉苦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让我生得这么渺小可怜呢?放眼世界,几乎任何一块土地都比我来得高,别人总是巍然而立,高高在上,甚至耸入云端,显得那么壮观伟大,我却孤零零地卧在海面,退潮时高不了好多,涨潮时还要担心被淹没。请您要么将我提拔成喜马拉雅山,再不然就将我毁灭吧!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这样可怜地活下去了。”
上帝说:“且看看你周围的海洋,它们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也就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在那下面,它们吸不到一点新鲜的空气,见不到半分和煦的阳光,尚且不说话,你又为什么要抱怨呢?”
小岛说:“请饶恕我的愚蠢,维持我崇高的卑微吧!感谢上帝,我已经太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