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
3135300000019

第19章 塑造孩子的好情绪(3)

(2)仔细观察一下,在孩子感到沮丧时候,你、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是如何处理的。每个家庭成员如何处理引起让孩子感到沮丧的事件的方式,能够表明他们身上的许多东西.能够表明家庭的一般机制,这些你在其他的时候可能都注意不到。但日子一长,父母就能意识到如何处理这些情况,或者是为仆么没法处理这些情况。如果为了对付孩子一再出现的极为严重的沮丧,而且因为这个问题极为棘手,父母必须向专家咨询时,这种背景资料就会十分有价值。

(3)如果父母能够从过去引起孩子沮嵌的特殊事件中汲取经验,那么父母就能够采用某些方法防止或者预测类似的事件,或者使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处理这类事件时更为有效。

总之,你要尽你所能帮助孩子消除沮丧的情绪,这样他才有可能保持积极的情绪。

克服焦虑和紧张

现代的孩子,每天而对着紧张的学习,过重的功课,缺乏体闲和适当的运动,于是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紧张和焦虑。特别是在中学以后,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升学对他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期的焦虑紧张生活中,许多孩子的心智成长变得抒曲,他们不知不觉地变得心胸狭窄,缺乏乐观与朝气 这时,父母亲不得不协助孩子消除这些心理压力。

焦虑和紧张,不但使人感到难耐不快,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孩子的紧张和焦虑,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疲劳父母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呢?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试一试。

(1)当孩子感到紧张或心理疲劳的时候,你可以教孩子肌肉松弛技术。先使劲用力,如握拳使肌肉绷紧,让孩于感受到肌肉的紧张,约十秒钟。然后慢慢放松,并体会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连续做几次之后,再换身体的另一部位做下去。最先做四肢肌肉,再做背肌、胸肌占乏其他部位的肌肉。这样的练习能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紧张的肌肉,并借着全身的放松,进而减低紧张与焦虑。

(2)训练孩子专注呼吸技术。教孩子先松弛自己,找个舒适的座位坐下。缓慢地深呼吸.集中注意力去听自己呼吸的声音,并感受到自己吸人清新的空气,透过呼吸把心中的积郁和污浊的空气吐出来,做二三分钟即能见效。

(3)鼓励孩了多运动。最好每天早晚都能做运动,包括球类、慢跑、体操或武术等。运动不但具有松弛肌肉和身心的敬果,而且是最好的镇定良方。

(4)暗示松弛法。当孩子开始紧张时,要他轻松地告诉自己,安抚自己。例如孩子为考试而紧张,可以教他对自己说:“这次考试并不难!现在我就来练习一下松弛!”然后练习肌肉松弛技术。

引导孩子宣泄情绪

成人应该让儿童觉得他是个有爱心的,开明的引导者。

——蒙特梭利

情绪需要宣泄

人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总有一定的极限,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极限时,心理发展便出现一系列困扰,同时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危害、更何况是孩子,如果我们让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即适当的时问与场所)打开自己的“心理控制阀”,进行适当的宣泄,将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犹如洪水上涨,危及堤坝而不泄洪一样,它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比如,当人们遭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的精神打击后,别人往往劝他,“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不要憋在心里,以防得病!”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采用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宣泄可以使心情变得平静。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神经过程有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的规律。情绪中枢兴奋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相继性负向诱导,使情绪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人的情绪就平静了。

适度地发泄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人的情绪过度压抑会使否定情绪无处释放,而伴随着否定情绪产生的有毒物质会畅通无阻地进入人体的血管、心肌、肠、胃、平滑肌,损害这些器官、而适度地发泄,就会使这此毒素释放于体外,避免了对人体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发泄悲伤情绪痛哭时,会随着眼泪排出一些生物化学物质,而正是这些物质能引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或心率加快,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自然有利。

最常见的宣泄疏导法是心理宣泄法,就是让自己的负性情绪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达到心理上的调声,求得代偿性满足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借此来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1.“出气室”宣泄法

“出气室”宣泄法是指建立一些软体房间(用海绵和帆布装修),室内放些橡皮人和其他不怕摔打的橡胶制品,在这个房间里受挫者可以通过打骂橡皮人、大哭大叫、大唱大跳来发泄自己的否定性绪情的一种力法。这样,受挫者就会得到一种代偿性满足。因为人的情绪一旦发泄出去,心情会舒畅得多。

2.书写宣泄法

书写宣泄法是指让受挫者通过写信、日记、绘画等形式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但其作品永远是主人的秘密。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永不发出的信件”被人们公认是消除怒气和烦恼的良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在一系列实验中让受试者表达出最使他们苦恼的情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让受试者连续5天左右.每天都花15分钟或20分钟写出“一生中最痛苫的经历”,或当时最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受试者写出东西后若想自己保留,则悉听尊便。这个自我表白的效果惊人:受试者的免疫力增强了,随后半年里去看病的次数大大减少,因病缺勤的天数也减少了,甚至肝功能也得到改善。此外,受试者对其痛苦情绪越是无保留地表白,其免疫功能的改善程度就越大。研究发现,发泄愁闷情绪的最佳方式是:先把悲伤、焦虑、生气等情绪统统表达出来,接着,再花几天时间把它们写在纸上,最后,从心灵的痛苦中找出某些有意义的东西。

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写日记、写作文、写信,其实这就是一种情绪宣泄的途径。

3.向人倾诉宣泄法

所谓向人倾诉宣泄法无非就是指向人们发泄压抑在心中的苫闷、痛苦,通过向人倾诉得到了宣泄。由于受挫后否定情绪的干扰,受挫者主体认泌变得思维狭窄、肤浅、固执、偏激,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即缺乏主观调节能力。而向知心人倾诉就可得到开导。

当孩子满腹冤屈的时候,不妨让他到朋友那里,滔滔不绝地说出来,得到同情和安慰。也许,朋友给他物质上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精神上的帮助是无法计算的。

□谁都可以控制情绪

家长们大多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二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天而降。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已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你完全可以告诉他: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大一点的孩子也许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丰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

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人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孩子一遇挫折就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这时我太不公平。”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要让孩子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其实调整控制情绪并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驾驭自己。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让孩子尝试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

可以转移的活动很多,最好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外界事物对他的吸引力来选择,如各种文体活动、与亲朋好友倾谈、阅读研究、琴棋书画等等。总之将情绪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强烈撞击,减少心理创伤,也有利于情绪的及时稳定。

情绪的转移关键是要主动及时,不要让孩子在消极情绪中沉涮太久,鼓励孩子市刻行动起来,他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惟有自己可以担此重任。

积极行动可以改变情绪。关于这点,下面有个例子,虽然说的并不是孩子,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拉芙尔总是缺乏自己做老板的勇气。对他而言,公司的工作更安全,更可以为他的妻子和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后来,经济萧条期到了。他的工作确实不像想像的那样是他永恒的港湾,他不由得惊醒了。

一时间,一种无休止的恐惧闻进他的生活。如果公司开始裁员怎么办?如果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区市场萎缩了怎么办?随着萧条的加剧,恐惧感不断地膨胀着。无数个夜晚,他无法入睡,彻夜担忧家庭的财政前景。终于,这种坐以待毙的恐惧膨胀得令他再也无法忍受。

那么,出路只有一条:采取行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企业。下班之后,他开始捣腾二手医疗设备。应该说,作为一名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公司的推销员,他所接受过的培训是以使他很快成功起来。

由于不像大贸易公司那样要支出很多管理费用,拉芙尔从一开始就组织了一个有赢利能力的小机构。6个月之内,他创建了区域性公司,辞掉了自己原有的工作。他终于成为自己的财务大臣了。

现在,拉芙尔再也不会有那种依赖每月拿到工资的感觉,他再也不用为他的工作担心,因为他冉也没工作了。他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了!

如果你的孩子担心考试,那么就让他尽快复习功课;如果他参加演讲比赛失利,就让他找到原因,努力改进……行动增强信心,信心则可以驱散不良情绪。

引导情绪转良

列此,如果孩子心情沮丧,他需要一个他的途径,你不妨引导他。对此心理学家的建议是:

1.告诉孩子,错了也不要紧

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因为每个人都有稳步发展的长处和短处。另外还要号虑到实际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这就像盖房,光有设计蓝图(理想)还不行,还应该有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能力、机会等)。如果建筑材料有限时.去盖摩天大楼,就必然会半途而废,永远达不到目标。所以有时孩子错了并不是他本身有问题,而是没有去做该做的事而已。告诉他这没什么。这样他的挫败感就会慢慢减少。

2.让他做一件成功的事

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由1楼到10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相反蹦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在实际生活中就是遭受挫折和失败)。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所以,将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步实现计划。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都能使孩予体验你“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将强化他的自信心,并将推动他发挥稳步发展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3.劳逸结合

让孩子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和饮食规律,在学习之余给自己留点时间,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打球、钓鱼、书法、绘画、音乐、烹饪、郊游、睡懒觉等,都能使他紧张工作的大脑松驰下来,能使他在下一个学习任务中保持较高的效率。长期、持续、紧张的学习不但效率低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4.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不要对心理医生有偏见。这就像手指被刀割破了,疼痛、流血,如果伤口小,自己就能止血,贴上创可贴,过几天自己就长好了;而伤口大,流血不止时,就应该看医,让医生给你缝合止血包扎。在孩子心理调整不过来时,心理医生通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能帮助他减轻痛苦强度、缩短痛苦时间,修正心理上的偏差,发挥孩子的潜力。

适当地加以引导

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州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适度地让孩子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如果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神经失常、精神不振,严重时会给孩子个人和家庭带来危害。有些孩子闹事、出走、轻生,就是因为受挫后的不良情绪无法宣泄造成的。

因此,父母最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交流,增进感情。只有让孩子把你既当父母,又当朋友,孩子才会向你吐露真情,吐露不快。

满足孩子的宣泄。做父母的首要条件是要了解孩子,能和孩子进行冉效的交流,让他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发泄。

只有让孩子将愤怒、怨恨的感受宣泄出来,才能将亲情与爱心注入孩子的心里。因此,无论是肯定或否定的感受,都应该让孩子宣泄出来。如果我们要孩子抑制愤怒、害羞、惧怕等感情,结果,孩子会连爱情、亲情一起压抑下来。

对孩了的宣泄父母应有耐心,父母也是人,也有情感的变化,如抑郁和烦恼等,不可能任何时候都能平心静气地处理孩子捣蛋的问题。

父母让孩了发泄感受,也得让自己在适当时候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当孩子犯错,而父母又不能冷静地对待孩了时,不妨有限度地将愤怒的感受宣泄出来,当怒气消除后,便能理智地处理问题了。不过,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宣泄自己的愤怒,只是针对孩了犯错的行为,而不是孩子个人,你仍然是爱弦子的。

当孩子愤怒时,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或帮助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车才对他发火?”

当孩子悲伤时,父母可以让他好好地哭一场。此时,成人不需过多地干预,只需平静地坐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体谅和支持。有时,孩子会投人你的怀抱,需要你紧紧地拥抱和轻轻地抚摸。但有的时候,他只需一个人独处,静静地体味自己的悲伤。当孩子因哭泣而难为情时,父母要表示理解和支持,让他感到哭泣并不可耻,而是人的正当行为。

只有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内心平衡,孩子才会有健康的心理.才会避免心理和行为的某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