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
3135300000001

第1章 挫折也许很美丽(1)

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

并不是每次灾难都是人生的诅咒,早些经历逆境反而是人生中值得庆幸的事情。克服困难不仅给孩子们提供经验教训,而且会振奋他们的斗志。

——詹姆斯·夏普

了解挫折

因为不堪学习的压力,甘肃某县双城小学的学生苗苗服毒自杀身亡。这事若到此为止可能还算不上太严重,但问题的严重性是其后多名同学相继服毒,这不能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痛惜感叹之余不仅会问,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事件?为什么幼小的生命会如此脆弱不堪?毕竟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然而问题又出在哪里?

另据某报报道,一位16岁的男孩因与父母赌气顶撞了几句,一时想不开,便从16楼上跳下自杀身亡。一个15岁的女孩因父母要求其所报志愿未能如愿,而其父母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开导孩子,女孩在写下长长的遗书后,喝药自杀了。

某女孩,在沉默了许久之后冷静地说:“老师,我家有很多刀,各种各样的。家里没人的时候,我经常想到死。”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说出的话吗?

十六七岁的年龄,生命之花还没有绽放,而过早地与亲人们决别了。到底是为什么使他们这样轻易的放弃美丽的生命?

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他们很少经受甚至没有经受过挫折的打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于同一挫折情境,有的人不屈不挠、顽强进取。有的人则一蹶不振、悲观消沉。这除了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对挫折的认识以及挫折防卫机制的运用等因素以外,还与挫折承受力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挫折承受力是个体保持与环境的良好适应,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变得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因此,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遭受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适引起的。

那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就是遭遇困难、失败,或者只是一种困难或失败在心理上的感受。人们预定的行为目标受阻,原有行为被迫中断时,在心灵上产生失落的一种状态就是受挫感。这种感觉是不好过的,因为它使受挫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难以得到满足。但正如前面所说,对挫折承受力不同的人来说,挫折的意义是极不相同的。

每个人对“困难”和“失败”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谁都会遇到挫折,区别只在于多少和大小。而且,就人生的整个过程而者,挫折往往多于顺利,即是佛学所指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生活。

对孩子而言,太过一帆风顺对他们的成长并不好。因为他们现在的“耐挫折力”普遍较低,急需强化和提高。常听到青少年们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唉声叹气,这说明他们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差,耐挫折力低,不能自我疏导和宣泄,难以使心理保持平衡和健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充满了成功的愉快,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从蹒跚学步,试着用筷子吃饭开始,到自己穿农服,再到逐渐长大自己上学等,无不是从“失败——成功——失败”中成长过来的。挫折与失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是无处不在的。挫折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可能想躲就能躲掉。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未有成功,先遇失败;成果来成,先尝苦果。所以,要让孩子早明白:目标越高,越容易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就无法承受和战胜挫折。

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更能磨炼人才,造就人才。而且,只有在逆境中经过挫折的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顽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为什么呢?

因为挫折赋予了他们面对生活的三条:

其一,战胜过挫折的孩子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知识丰富,阅历深,更趋成熟;

其二,战胜过挫折的孩子把挫折看成是一种财富,深谙只有失败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

其三,战胜过挫折的孩子,磨炼出了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自信,那么他将更加勇敢地去追求成功,富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孩子总会遭遇挫折

别以为孩子生长在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里,每天被照顾得周周到到,按时上学放学,无忧无虑,哪里还会遇到挫折?即使有也不过是一点小皮毛罢了。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要面对的挫折是很多的,而且对于他们,绝非小事。孩子的挫折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

(1)家庭变故带来的挫折。如父母一方重病或病逝,父母离异,突如其来的灾害等,都会使家庭发生根本的变化。有些受传统道德影响的夫妻虽然感情破裂却不离婚,仍然为了孩子勉强维持着原来的家,而一旦家庭破裂,孩子很难承受失去一方亲人的痛苦和折磨。且不说家里从此冷清,生活困难,社会上的歧视也会让他们难以承受,有些农村孩子,凭自己的拼搏考上了中专或大学,怀揣着父母的希望手拿着父母和亲戚凑的钱,兴冲冲地闯进了城市,交完了学杂费后才发现自己所剩无几,变成了城市中的摄贫困者。于是,有些人开始拼搏、奋斗,但仍抹不去内心里深深的自卑;有些人则对城市充满了仇视,也充满了冲动,恨不得重新划分世界的财富。这都是因为内心的挫败感。

(2)学习上的挫折。如考试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心目中的重点中学、参加学科比赛没有取得名次等。在这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很多。据《广州日报》载,某女孩因为背不下老师要求背的卫生检查达标项目,天天被罚,终于在检查团要来的那天自杀了,而具戏剧性的是检查团并没有来。

另一女孩,高三时去赶集,恰遇一堆木料倒塌,不幸砸伤了一条腿。偏偏这时学习正紧,又面临高考,但她不能去学校上学,她很着急,越着急越紧张,越紧张学习越跟不上,以至于无法参加考试。后来,她当了小学教师。没多久,县上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大专文凭,否则下岗,她不想参加成人大专入学考试、朋友想了许多办法,让她”先搭车后买票”,即先上学后参加成人高考。哪知办了入学手续仅仅一周,她就要退学,说见书就头痛,念不下去。大家再三劝说也无用,最后她办理了退学手续一次的考试失败,居然就这样影响了她的一生。

(3)人际交往的挫折。如被朋友“出卖”了,和同学打架了,被老师批评了等等。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样的挫折,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从此不求进取。人际交往的挫折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报复心理,报复的对象是比他弱小的孩子。一些中学经常出现男孩讹诈女孩钱物的事件,这些孩子还极易与社会无业青年混在一起,荒废自己的学业,也容易变得情感封闭,形成孤独的性格,长大以后不容易与人沟通,不能适应生存环境,变成“怪人”。

(4)意志上的挫折。以七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都能造成感情、意志上的挫折,带来心理困惑,孩子很可能从此产生抑郁、忧愁,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也有可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胆怯,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在众人面前露面,变得孤僻、不合群等。

(5)生活上的挫折。一家一根独苗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代人的全力爱护,使孩子过着皇帝般的生活,衣食无忧,什么都不用做,没有满足不了的要求。渐渐地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直到离家到学校寄宿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甚至连衣服也不会洗,被子也不会叠。在同学的讥笑下,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感到自卑。

其实现实中孩子遇到的挫折会很多,我们只说了主要的几点。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孩子怎样去面对挫折。意志坚强的孩子大都能在遇到挫折后,振奋精神,战胜挫折。但意志薄弱的孩子会遇到困难就放弃,遇到失败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充分说明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心理表现脆弱;同时也暴露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薄弱环节。

认识挫折教育

我们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目的是让孩子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从挫折中学到更多经验,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的父母也认为挫折教育势在必行,可日常生括中该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多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是不是就是挫折教育?

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由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更多的老师家长则直言不懂挫折教育。

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孙汀兰教授讲,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挫折教育可能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这的确是一语中的。因为归根结底,挫折只是一种心理感受。

挫折教育总的来说,有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清孩子的性格类型,看孩子的性格是外向型、内向型,还是抑郁型,要因性格施教。外向型可直言不讳,内向型要旁敲侧击,抑郁型要讲求策略。

其次,要多为孩子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如定期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聚会,多创造一些让他们自由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遇到挫折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还能培养孩子的友谊感、依恋感与安全感。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策,父母可以适当把责任下放。如买了假冒商品可以让孩子去退换,家里与物业的一些小纠纷,可以让孩子交涉等等,如果孩子成功了,要及时鼓励,说些“比爸爸妈妈强”的话。

一位家长表示,挫折教育就是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轻易全部答应,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其受到挫折,要他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的。如有的孩子吃雪糕,吃完了第一支,就不应该答应他吃第二支。这应该算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对挫折教育来讲,这未免太浅显了。

齐鲁户外运协俱乐部的吴军生主任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定期让孩子参与一些野外生存与拓展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以及敢于正视挫折的态度。

北京海淀区某学校建议家长定期让孩子走进一些教育基地、工厂、社区,让他们真正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可以让孩子到边远乡村实践、锻炼,称为“乡村留学”,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与农村的特困生结对子,互相通信,互相帮助,从他人身上学一些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等。

上述可以说是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一些艰苦条件,让他们原本的优越感受一点小小的刺激。其实,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嗣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苫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是多方而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从客观上说,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无充分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当孩子们参加各种夏令营时,他们已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了准备,虽然他知道是对他的训练,但他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人人都会熬过去的,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本质上的伤害。因此这种挫折教育也就往往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从主观上说,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要学会自己解决面前的困难与挫折。对孩子爱而不溺,在日常生活中舍得让孩子吃占,让他们养成自理的习惯,让孩子经常做一些家务活动;同时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得到锻炼。

一位妈妈在总结自己对儿子进行挫折教育的经验时说:“我儿子和其他孩子一样,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会抱怨,但我总是尽量引导他。如,他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总是抱怨脚酸,我就问他,‘那怎么办?’让他有机会把不满意发泄出来,这样他的心情也就好起来了,接着我劝他坚持一下,跟我一起站着,然后拍拍他的肩膀,搂住他,跟他讲讲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孩子就能够支持下来。”

由此可见,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靠几件事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孩子将拥有强劲的翅膀,自由地在人生的天空里翱翔。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杀死4位同学之后逃逸。2月24日,马加爵受到全国范围内的通缉。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警方抓获。在震惊、痛惜之余人们不禁奇怪:马加爵何以残忍地杀掉同窗几年的好友呢?

为什么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会沦落成一个杀人犯?民警对马加爵进行了审讯。在他叙述的杀人的真正原因中,关键词是:失败、较穷、被嘲笑、看不起。

民警:你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马加爵: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马加爵:他们老在背地里说我。

民警: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较穷。

民警:还有呢?

马加爵:还有,以前我很想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试着说一些笑话,但每次都招来他们的嘲笑。

民警:那你说你们打牌,他们说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马加爵:那天打牌本来我没有作弊,但他们偏说我作弊,让我觉得他们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动了杀他们的念头。

多么简单的杀人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原因。马加爵是不是过于敏感了?他觉得因为他穷,别人就看不起他、嘲笑他,其实很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想像。即使同学真的看不起他、嘲笑他,他若有较强的抗挫力,也不至于到非要以恨来报复同学的地步。归根结底,他的心理承受力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