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营养百科全书
3134500000001

第1章 孕期母体的营养需求

一、孕妇营养合理的重要性

孕妇一旦营养不良,给胎儿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首先,会增高新生儿的死亡率。由于孕妇体内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可能导致胎儿畸形、低体重、贫血等,这些都是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死亡率上升的原因。第二,会影响婴儿智力发育。人脑细胞发育最旺盛时期为胎儿在母体中的最后3个月及其出生后的头一年。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就可能引起胎儿头围偏小,智力发育迟缓,最终将影响脑组织的成熟和智力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有些孕妇盲目讲究营养,对某些食物摄入过多,引起自身肥胖和胎儿过大,以致剖宫产率增高,这些都有害于母婴健康。由此可见,孕妇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与构成身体组织所必需的物质,其量在体内仅次于水分。它大部分存在于肌肉组织,其余则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骨骼及牙齿中。它主要由碳、氢、氧、氮4种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磷、铁、碘、铜、锰、锌及钼等元素,由这些元素组成各种不同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不同联合,就构成不同的蛋白质。人体和各种食物中的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不仅种类不同,而且数量和排列顺序也不一样,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膳食提供,称为必需氨基酸。

人体含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正是这些蛋白质相互配合,才完成了复杂的生命活动。人的一切细胞组织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许多具有极重要生理功能的生命活性物质,如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调节各种代谢反应的激素,输送养料的载体,被称为“人体卫士”的免疫球蛋白等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还是供给人们身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伤口愈合等的原材料。此外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代谢时,能放出热能。可以说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在所有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

2.脂肪

脂肪最主要的营养功能是氧化产热,并供肌体利用。它不但产热能大1克脂肪的产热能是糖类、蛋白质的2.25倍),而且储存在体内的脂肪构成了巨大的“燃料基地”。当缺乏热能时,肌体就从这个“基地”中将脂肪动员出来,产热供能。这样,宝贵的蛋白质就可以避免被氧化。

脂肪组织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存在于皮下及器官之间,对重要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脂肪还可以为肌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同时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缺少脂肪,这两类物质都会缺乏,从而给肌体造成不可想象的恶果。

脂肪还可以改善食物的性状,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增进人们的食欲。由于脂肪传热性差,故能防止体温外散,在维持体温恒定和抵御寒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妊娠过程中对脂肪的需要相应增加,从怀孕初期开始孕妇某些部位就有脂肪存积,整个妊娠期孕妇平均增加体脂2000~4000克。此外,孕晚期还要供给胎儿脂肪贮备,胎儿脂肪可为其体重的5%~15%。脂质是脑及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脑组织脂肪中约1/3为亚油酸和亚麻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对髓鞘和细胞膜的生成更为重要。

因此,孕妇膳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提供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一般认为,孕妇膳食中脂肪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20%~25%为宜。

脂肪的主要来源有食用油脂、动物性食品和硬果类食品。各种油脂类植物种子及硬果类食品中,亚油酸类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如花生仁、胡桃、芝麻及核桃等是孕妇们首选的油脂类食物。一般鱼类及贝类食品含有较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麻油、玉米油、瓜子仁、松子等及动物脑、肺和瘦肉中含有较丰富的其他不饱和脂肪酸。

3.糖

糖类包括淀粉、麦糖、蔗糖、乳糖和葡萄糖等。

人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糖类占80%以上。

糖类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较其他两类产热营养素脂肪和蛋白质迅速完全。它既为肌肉运动供能,又是心肌收缩时的应急能源,而且大脑组织的能量来源也是糖类中的一种物质——葡萄糖。由此可见,糖类在供能方面,起着最为重要、无法替代的作用。

孕妇为何要增加糖类的摄入量呢?因为葡萄糖为胎儿代谢所必需的,多用于胎儿呼吸。如果母体摄入葡萄糖不足,母体不得不以氧化脂肪及蛋白质来供给。若脂肪动员过快,氧化不完全时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如果酮体进入羊水中,胎儿又缺乏葡萄糖,则胎儿可利用羊水中酮体作为能量的来源。酮体进入胎儿体内对脑和神经系统会有不良的作用。血酮高的孕妇所生婴儿常出现大脑发育不良及智商低的现象。

4.维生素A

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及鱼类的肝脏中。

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杆状细胞内视紫质的构成,以维持正常视觉。如长期缺乏维生素A,就易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A保证上皮组织健全的功能,缺乏时人体上皮干燥、增生,角膜软化,严重者眼睛因角膜溃疡而失明。此外,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也受影响,身体表皮干燥,毛囊角化,抵抗力低下,易于感染。因此,维生素A又被称为“抗传染病维生素”。

维生素A还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当胎儿和幼儿缺乏维生素A时,即可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及牙齿生长不良等症状。

维生素A对孕妇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健意义。妊娠期内胎儿肌体生长发育,以及母体各组织的增加和物质储备,均需要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维生素A缺乏,有可能引起流产、胎儿发育不良、幼儿生长停滞及骨、牙齿形成不良。维生素A严重不足时,可导致骨骼和其他器官畸形。但是,如果孕妇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同样也会引起胎儿畸形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曾见过临床报道,孕妇摄入大量维生素A,胎儿出现了肾脏畸形,故应以合理摄入为准则。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维生素A每日供给量为3300国际单位,相当于1000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有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牛奶及禽蛋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还原成两分子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是有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苜蓿、豌豆苗、辣椒、牛皮菜、甜薯、枸杞子及芹菜等。

5.维生素E

维生素E与生育能力极其相关,因此也称为生育酚。在1931年国外有人就报道过,几位连续流产4~5次的妇女,在给予维生素E后就获得痊愈,而且正常怀孕。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如果缺乏维生素E,就会使雄性动物睾丸发育不全,精子活性降低,继而精子退化,尾部消失,无活动能力。最后曲精管上皮萎缩,不产生精子,性功能丧失,第二性征退化。对雌性动物来说,如果缺乏维生素E就会影响胎盘及胎儿的发育,最后胚胎因被吸收而萎缩,造成胎儿死亡。这种情况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早给予含维生素E的饮食,则胚胎尚可照常发育,直到正常分娩。因此,在大力提倡优生的今天,维生素E显示出其重要的生理学价值。

维生素E还具有维护骨骼、心肌、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增强肌体免疫反应能力的作用。维生素E还是一种极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作用。

为了满足对维生素E的需要及胎儿能贮存一定量的维生素E,孕妇应每日多摄入2毫克维生素E。

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尤其在麦胚中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麻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和玉米油。莴苣叶及柑橘皮含生育酚也很多,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含维生素E。肉、奶油、奶及鱼肝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

6.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是抗脚气病维生素。如果人们长期大量食用精白的米和面粉,而又缺乏其他杂粮和多种副食品的补充,容易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以大米为主食,长期吃精白米会得脚气病,这是缺乏维生素B1时,肌体内葡萄糖化率降低,神经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供给,加上丙酮或甲基乙二醛的毒性使神经遭受损害,临床上就表现为脚气病。脚气病不是脚癣,脚气病病人呈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紊乱的特征。通常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下肢无力、感觉麻木、肺活量减少、全身疲倦、面无表情、消化不良、便秘、恶心、呕吐和失眠等。儿童缺乏维生素B1时,症状往往与脑膜炎很相似。

维生素B1还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肌体正常代谢、促进乳汁分泌及保证末梢神经兴奋传导的正常进行等功能。

在妊娠期间,母体及胎儿代谢水平增加,对热能的需要增加,随之对维生素B1的消耗也相应增加。另外,由于肾脏滤过率增加,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增加,使以往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B1显得不足,无法满足肌体需要,表现为血液浓度下降及细胞活性降低。

孕妇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还可表现为小腿酸痛及心动过速等。曾有报道,一孕妇妊娠期间长期维生素B1摄入不足,分娩后2~4日突发急性心力衰竭。每日予以5~10毫克维生素B1治疗后可恢复。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B1供给量为18毫克。

维生素B1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以谷类、豆类及肉类食物的含量较为丰富,籽粒的胚和酵母是维生素B1的最好来源。

7.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不广,含量也不多,而且在烹调加工中易损失,因此,我国人民膳食中维生素B2的供给量常常不足,常可见到轻度维生素B2缺乏症病人。

维生素B2是维持眼睛健康所必不可少的。若缺乏维生素B2,眼睛会感到疲劳、刺痒、畏光、角膜充血,甚至使角膜变为不透明,也可出现睑缘炎。

妊娠期母体代谢旺盛,故维生素B2需要量增多。如果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可引起或促发孕早期妊娠呕吐;孕中期口舌炎、舌炎、唇炎及早产儿发生率增加。有人提出维生素B2缺乏可阻碍人体软骨及骨骼的骨膜形成。

维生素B2在自然界中分布于动物组织中。含维生素B2最丰富的是酵母,每100克酵母约含3.6毫克维生素B2。动物肝、肾和心肌中的含量也较丰富,其次为奶类、蛋类、鳝鱼及螃蟹等。植物性食物中干豆类(青豆、黄豆、赤豆、花生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2的含量较高,而米、面等粮食中含量较少。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B2供给量为18毫克。

为了预防维生素B2缺乏症,孕妇必须选择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食物中的维生素B2在烹调加工中的损失。淘米应尽量减少次数,且不能用力搓洗米,否则,维生素B2将损失23%~25%。烹调时尽量不要加碱,以免破坏维生素B2。在烹调各种食物,尤其是烹调蔬菜和肉类时,最好用铁锅急火快炒。蔬菜烹调前,应避免用水浸泡,尽可能做到先洗后切,现炒现吃,避免长时间保温或多次加热。

8.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是人体色氨酸代谢和糖代谢的必需物质。妇女的雌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代谢也需要维生素B6。许多疾病,特别是妊娠期并发的一些症状,均可用维生素B6治疗。一般认为,维生素B6的最低需求量为每日2毫克,孕妇、乳母为每日2.5毫克。美国提出孕妇每日维生素B6供给量为26毫克。

人体的色氨酸代谢需要维生素B6参与,如果维生素B6供给不足,就会产生一种有害的代谢产物——黄尿烯酸,延缓淀粉氧化7酸化过程,干扰正常糖代谢。

有的妇女在妊娠期会发生手足水肿、小腿痛及指关节疼痛等症状。每日服10毫克维生素B6常可使水肿消减,但要使指关节痛及手足肿胀等症状消失,则每日需服50~450毫克,甚至短期内每日1000毫克。偶尔有些妇女因在月经期或绝经期有小腿痛症状而被误诊为缺钙,医生给予钙盐,结果反而使症状加重,这时若给予维生素B6可消除之。妊娠呕吐用维生素B6治疗可获良效。

维生素B6还可以防止孕妇患牙齿疾病。研究发现,在怀孕第4个月到分娩,每日给予孕妇维生素B620毫克,结果发现患牙疾病者比不给服维生素B6的对照组明显减少。

在妊娠阶段,由于雌激素增加,色氨酸代谢增加,维生素B6需要量也要增加。胎儿在5个月时为中枢神经系统增长高峰,最需要维生素B6,因而孕妇必须重视对维生素B6的摄入。

动物肝脏、瘦肉、鸡肉、鱼、谷物、胡桃、花生、葵花子、面粉中都富含维生素B6;麦芽中所含的维生素B6比猪肝还多;新鲜香蕉所含的维生素B6比其他水果高5倍。

9.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维生素,又称为抗恶性贫血维生素。维生素B12在人体回肠中吸收,经血液循环后贮存于肝脏。但必须有盐酸和胃液中的内因子存在方可完成。内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黏液膜蛋白,分泌于胃液和唾液中。维生素B12由肠吸收后须与蛋白质结合,钴与蛋白质结合体能贮于肝脏中,凡是未经结合的,迅速由肾排出体外。

维生素B12的生理作用是以辅酶的形式促进血红蛋白、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影响到体内的所有细胞,但对细胞分裂迅速的组织影响最为严重,如影响骨的生血组织可使之产生幼红细胞,从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所谓恶性贫血。神经组织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在临床上还会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病。

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孕妇会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新生儿也可患贫血,而且胎儿畸变发生率有可能增加。孕妇每日维生素B12供给量为30微克。

维生素B12在烹调中损失不大,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也可以合成,所以,一般不至于缺乏。但是,长期严格素食的人,由于不进食动物性食物,又不经常食用酵母片,往往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蛋类及鱼虾等。多数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B12或含量甚少。

10.维生素C

维生素C呈酸性,缺乏时可致坏血病,故又名抗坏血酸。生理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与胶原的关系甚为密切。胶原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是细胞和细胞相连结的黏合剂。人体内缺少维生素C,胶原就难以合成,细胞组织便处于松散状态,种种危害便会由此产生。其中受害最明显的是血管,血管壁变得脆弱易破,到处潜伏着出血的危机。这就是发生坏血病的原因。相反,由维生素C在细胞间起结合与强化作用,不论是小的伤口或大的手术切口,维生素C均有促进其愈合的作用。

维生素C不仅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有净化血液的作用。它可以清除血中堆积的胆固醇,防止血中脂肪氧化,从而避免动脉硬化。它还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为血细胞生成提供必需的原料。

孕初期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妊娠期间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皮下出血,牙龈肿胀、流血、溃烂等症状。长期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病毒性感冒,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性。此外,由于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孕妇大量摄入能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间胎儿必须从母体取得大量维生素C来维持骨骼、牙齿正常发育以及造血系统正常功能等,以致母体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至分娩时仅为孕初期的一半,故应适当增加供给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C供给量为80毫克。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1.铁和钙

铁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的功能是制造血液。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总量约为3~5克,占人体体重的4/10万。其中大约有2/3与血红蛋白结合,存在于血液红细胞中。担负输送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的重任。大约3~5毫克铁存在于血浆中。有1/4的铁贮存在肝脏、骨髓、脾脏和肠胃黏膜上皮中,以备身体急需时使用。还有极少部分铁(总数大约为0.3毫克与蛋白质结合贮存在肌肉中。此外,铁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十几种酶(如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

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日。当红细胞死亡之后,就会释放出铁,这些释放出的铁大约有95%又被骨重新当作原料,参与制造新的红细胞。人体每日丢失的铁大约为1毫克,所以人体也必须从每日的膳食中补充1毫克的铁。不同的正常人需要铁的量是不一样的。正常的男性成人和绝经后的妇女需要补充2毫克铁。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主要原因如下:①妊娠前,每月月经要损失铁10~30毫克,故平时体内的铁储量并不十分充裕。②妊娠后血容量增加,由于血浆量的增加远大于红细胞量的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形成妊娠生理性贫血。随着血容量的增加,对铁的需要亦增加。另外,尚需贮存相当数量的铁,以备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铁损失,避免产后贫血。③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要在肝脏贮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消耗。

铁是一种易得且易失的微量元素。易得,是指只要保证用铁制品作炊具,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品,如动物肝、瘦肉等,就能得到适量的铁。易失,可追溯到女性怀孕前,因月经失血已流失一些铁。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要铁75毫克。因此,从怀孕到胎儿出生,共需要从母体中获得400~500毫克铁才能满足胎儿的正常生理需要。

缺铁不仅引起孕妇贫血,而且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出生后智力偏低。因此,即使孕妇尚未发生贫血,也应注意铁的补充,以增加铁的储备。有人研究,自妊娠35周开始,每日给一组孕妇口服铁剂,另一组不服铁剂,作为对比。结果尽管在血红蛋白均值及新生儿贫血患病等指标上,两组孕妇所生的婴儿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服铁剂产妇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清铁蛋白都明显高于未服铁剂组的产妇。这说明服用铁剂后,产妇体内储备的铁量有所增加,因而贫血的产妇减少。

一般来说,孕妇在怀孕的第三期,会需要大量的钙质通过胎盘以供给胎儿,而一般孕妇所摄取的营养素中,钙质摄取的量和建议量的差距是最大的,表示孕妇对钙质的摄取不足。同时,孕妇的铁质需求量又比非怀孕妇女增加一倍左右,以供给红血球的增加,再根据孕妇在怀孕第三期的铁质摄取量是45毫克的建议,很多孕妇的铁质摄取量明显不足。

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胎儿体内要贮存一定量的铁以备出生后制造细胞之需。缺铁孕妇所生的婴儿,于出生后第3个月初,开始出现制造红细胞的原料铁不足的现象。婴儿到了4~6个月时,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缺铁除引起贫血,还可影响婴幼儿的肌体免疫力及降低体力,并能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引起行为改变,如注意力分散,学习能力差,对周围环境及事态不感兴趣,短暂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易烦躁,表情冷漠等。因此,在整个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要特别注意补充铁,必要时要额外补充铁剂,这不仅可以提高孕妇的铁储备,有利于产后肌体的恢复,而且有利于胎儿铁的增加与储备,进而可防止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

12.钾和钠

钾和钠是人体内两种极为重要的常量元素,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们都是阳离子。钾位于细胞内液,钠位于细胞外液,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

钾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为某些酶的正常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钾的最突出作用是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低血钾和高血钾对人体的损害都是很严重的,轻者可导致疲倦、烦躁,严重的可造成心律失常,甚至突然死亡。因而,临床上对血钾的变化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正常成人每日钾的供给量为2~3克。一般动植物食品中都含有钾,特别是各类蔬菜、水果及蘑菇类食物中含钾丰富。

钠能加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缺钠时,肌体表现出食欲降低、恶心、头痛、浑身无力、心跳加快及血压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导致虚脱。特别是在烈日高温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出汗很多,造成钠的大量丢失,就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正常成人每日钠需要量为6克。饮食中的钠量一般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致缺乏。

为了防止缺钾,孕妇不要吃过多的盐腌制品,要多吃水果、鲜果汁及新鲜蔬菜,这是补充钾的最好途径。

13.锌、铜、锰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参与肌体代谢中几十种酶的组成,它与肌体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细胞膜正常结构及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孕妇低锌饮食35日内就可形成锌缺乏。孕妇缺锌会对孕妇和胎儿或婴幼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孕妇缺锌可造成新生儿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尿道下裂、睾丸发育不良隐睾、骨骼及肾脏畸形等。

孕期缺锌还与分娩异常、不协调的子宫收缩及乏力性子宫出血、产时出血、滞产等有关。

要保证体内有足够的锌,就应当从调整饮食的比例入手,尽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含锌较多的动物蛋白质食物,如鱼、肉、动物肝肾和蛤、蚌、牡蛎及麦芽、面筋、青菜等。核桃、榛子、瓜子等坚果类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锌。

铜在人体中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理情况下对维持每个器官的正常活动有其重要功能。它可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醋氨酸酶、赖氨酰氧化酶等的构成,在细胞代谢、氧化还原、自由基的消除、弹性蛋白的合成、色素的形成及动脉的弹性、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受孕后的妇女血清铜即明显上升,第18周达到最高水平,而且一直维持到胎儿出生。由于铜与胶原和弹性蛋白结构密切相关,孕妇缺铜可降低羊膜韧性、弹性及厚度而发生羊膜早破。也有报道认为,孕妇缺铜可导致早产及死产等。

缺乏铜的孕妇,其新生儿体重较轻。研究发现,缺铜孕妇新生儿的体重平均为2922克,而同月龄人工破膜者平均体重为3528克。胎儿体内铜主要于妊娠后12周从母体中获得,这些铜储存于胎儿肝内,可供婴儿出生后6个月之需。如果孕妇缺铜,可使胎儿体内铜的储存减少,出生后3个月时间即出现铜缺乏的症状。

孕妇缺铜将影响胚胎及胎儿的正常分化和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胎儿的大脑萎缩、小脑发育不全、大脑皮质变薄、心血管异常、大脑血管弯曲扩张、血管壁及弹力层变薄。小儿经常出现神经和精神失常,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差,运动迟缓,视反射迟钝。

孕妇缺铜还会引起新生儿贫血。S氨基γ铜基戊酸合成酶是一种含铜酶。它是合成血红素前身原卟啉的关键酶。如果铜缺乏,则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就不能合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新生儿贫血的常见原因。

铜在人体内以铜蛋白的形式存在。成年人体内铜含量约为150毫克。孕妇每日的需要量为2~3毫克。

含铜量较高的食物有下面几类:坚果类、海产类、动物肝脏、谷类、干豆类和根茎蔬菜类。其中牡蛎含铜量最高。

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除了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物质外,还需要足量的锰,只有如此,才能使软骨组织、神经组织等生长良好。

有人给母鸡喂以缺锰的饲料,然后用这种鸡蛋孵小鸡,结果发现小鸡软骨发育不良:腿及翅膀短而粗,头骨畸形,死亡率高。科学家们在大鼠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胎儿在第7周时,成骨细胞就分泌一种叫做黏多糖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软骨的重要基质。黏多糖的形成,依靠两种重要的酶:一种能催化多糖的聚合,另一种能促成黏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这两种酶中都含有锰,锰成了活性催化中心的组成部分。孕妇缺锰,下一代可以发生先天性共济失调、运动失调及平衡功能下降等症状。虽然这些症状和内耳的功能障碍有关,但内耳司前庭反射和身体平衡,均离不开黏多糖的支持。

那么,孕期如何保证供给充足的锰呢?锰最主要的来源是谷类。例如:小麦中含锰量在10/100万以上;坚果、茶叶及绿叶蔬菜中也含有较多的锰。在产茶区,人们每日可以从茶叶中摄取到占人体需要量1/3左右的锰。有人计算,一组不含青菜、茶,供热为6276千焦的低糖类、高蛋白、高脂肪食谱中只含0.8毫克锰,而另一组热能为9623千焦,含有谷物、坚果、茶和新鲜绿叶蔬菜的食谱,则含13~20毫克锰。

14.碘和硒

碘是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尽管人一生中只需要1茶匙的碘,但碘缺乏病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人体含有约25毫克的碘,其中10毫克在甲状腺中。碘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重要组成成分。甲状腺功能活跃,碘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期碘摄入量不足或缺乏,孕妇易发生甲状腺肿大,并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者出现克汀病。克汀病是一种由于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缺碘,以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严重不足,引起肌体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可见到患儿疲乏无力、畏寒、嗜睡、骨骼发育异常、脑发育缺陷及延迟、皮肤干而呈鳞片状、毛发和指甲无光且脆弱等。

孕妇缺碘还会造成流产、死胎、聋哑和先天性畸形。胚胎期和婴儿期严重缺碘时,可使人终身呆傻。研究还发现,缺碘胎儿脑的损害最为严重,出生时即使是轻度的缺乏,也可影响智力的发育,导致长大后学习困难和工作无能。在我们身边有时可见到这种现象,有的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真可谓是刻苦用功,但成绩就是上不去,父母恨铁不成钢,常棍棒相加也无济于事。专家们为此提出:人们往往忽视的就是在这些所谓“正常”儿童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亚临床克汀病人。

成人每日碘供给量为150微克,孕妇每日应再加25~50微克。

富含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虾、海鱼及海盐等。许多谷类、豆类、根茎类和果实中碘的含量均较低。

某些食物特别是许多甘蓝属蔬菜,如甘蓝、羽衣甘蓝、萝卜、花椰菜、油茶籽和芥籽)含有致甲状腺肿因子,它可干扰甲状腺素的利用而产生甲状腺肿。烹调可破坏上述致甲状腺肿因子的活性,足够的碘供给也可抑制或消除它的活性。

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利用而造成甲状腺肿。故对碘的摄入与对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一样,贵在平衡、合理。

硒不但参与体内许多生化反应,与多种酶的活性有关,而且具有抗氧化性、防癌和防治某些疾病的重要作用。硒和维生素E都是抗氧化剂,但两者的生理功能不同。人体内许多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都能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及其他活泼形式的氧,如不加以控制,将引起细胞膜中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使得细胞受到广泛的损坏。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膜脂质不发生过氧化反应,而含硒的酶,除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反应损伤外,还能分解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细胞的癌变进程中起着不利于人体的作用。人体缺乏硒可导致克山病,病人往往有心悸、头晕、气短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严重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克山病流行病学调查得知,克山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孕妇处于低硒水平,易患克山病。

硒还能缓解或降低镉、汞、砷、铅、铊、镍、硫等引起的毒性。若缺硒,则增加上述毒性元素对孕妇及胎儿的毒害,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畸胎、死胎及流产等不良后果。

孕妇每日膳食硒供给量为50微克。

硒的地理分布不均匀,贫硒地区的食物中含硒量低。一般地区中,动物的肝、肾和鱼、虾中含量丰富,芝麻、糙米、普通面粉、黄豆、蘑菇、芦笋、胡萝卜、蒜、橙子和香蕉等含量较多,海带、发菜和贝壳类含硒也特别多。

二、优生与饮食营养的关系

优生,希腊文原意是“健康遗传”,即出生的后代从父母那里获得健康的遗传素质,从而在智力、体力及相貌等方面都是优良的。现代所讲的优生,则是通过改善遗传素质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所生后代是健康聪明的。具体地讲,优生就是防止和减少遗传病的发生,以及从妊娠开始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监护,避免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因素对胎儿产生有害的影响,使所生婴儿是优良的。

影响优生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等,但是营养因素是我们容易控制的唯一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当孕妇营养不足时,胎儿要吸收母体本身的营养素,最后出现母体营养缺乏,从而容易导致:

1.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增加新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2.新生儿体重下降和早产儿增多。

3.贫血。妊娠贫血有一定的危害性,往往引起早产,并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妊娠贫血也会减弱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可引起水肿和上呼吸道感染。

4.影响婴儿智力发育。胎儿大脑的生长是所有器官中生长发育最早、最快的一个器官。母亲怀孕18天,在胚胎里就可辨认出神经板,它是大脑的雏形。成熟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在怀孕后期,胎儿脑神经平均每分钟分化增殖2万个神经细胞。出生后,婴儿神经细胞就不再分化增殖。由此可以看出,孕妇营养不良会造成婴儿神经细胞的数量减少。这种后果即使在胎儿出生后,再补充丰富营养,也难以挽回。营养不良的胎儿,出生后到了入学年龄,有30%表现为智力低下。据日本有关报道,素食孕妇所生养的婴儿,往往由于维生素B12、铁及蛋白质等营养素缺乏,而有某种程度的脑损害。

因而,只有保障妊娠期营养的需要,避免营养不足或营养缺乏,使孕妇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才能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是优生优育的前提。

1.对胎儿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在脑组织细胞分裂、增殖阶段,营养不良可使细胞分裂减慢,表现出细胞数量减少而体积不变。在脑组织细胞的增大阶段,营养不良则主要使脑细胞增大成熟减慢,表现为细胞平均体积减小而数量不变。一旦营养不良纠正后,细胞体积可以恢复,但是,因营养不良而引起的脑组织细胞数量的减少是无法纠正的,也就是说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

通常把细胞分裂、增殖阶段称为营养不良作用的敏感期。胎儿脑及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各种神经细胞及各部位神经细胞的分裂、增殖阶段是不同步的。因此,胎儿生长不同阶段出现的营养不良对胎儿脑及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不同的。具体可分为产前和产后两个阶段:

1.产前营养不良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主要影响大脑皮质的神经母细胞的发育,可以通过测定脑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来进行观察。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反映脑组织细胞分裂状况,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减少提示神经母细胞数量的减少。对不同部位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测定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减少主要发生在大脑及前脑部位,而小脑含量变化不大。

2.产后营养不良对婴儿脑发育的影响:断乳前营养不良,可引起脑重量及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减少,其中小脑最为明显,而且这种损害在断乳后补充营养无法恢复。

断乳后限制蛋白质及食物,可引起脑重量和核糖核酸含量减少,但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变化不大,而且以后营养补充可恢复,一段时间后可与正常婴儿无差异。

从出生后第一年内严重营养不良的死亡婴儿检查中发现: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及脑重量均明显低于营养正常胎儿。

出生后早期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人脑各部位细胞数量增长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堆积。相反,出生后第二年死亡婴儿脱氧核糖核酸量减少不多,而重量/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脂质/脱氧核糖核酸比值均明显下降。这就告诉我们,出生后营养不良,早期是细胞数量的损伤,后期为细胞体积的损伤。

当然,出生后营养不良还可影响到脑的髓鞘化及细胞内酶的成熟。

还要特别重提的是胎儿期营养不良直接导致出生后神经功能缺陷和智力低下。这种婴儿体质虚弱、语言能力较差,习语时间要推迟到3岁以后。如果儿童期继续营养不良,习语时间要推迟到5岁以后,并出现智商下降。

2.与导致胎儿畸形的关系

胎儿畸形是指宫内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各种内因和外因影响,引起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发育异常。不少学者认为,某些先天性畸形与母亲的营养失调有关。

常见的先天畸形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及颚、眼、耳等器官畸形。胚胎或胎儿畸形常造成宫内死亡,导致自发性流产或早产;部分能存活的出生儿称先天畸形儿。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的迁移、分化,细胞和组织相互作用等,构成了胚胎正常发育的完整过程,其中各种组合影响均按正确顺序、正确时间、一定的方向部位,协调地实现其诱导效果。受作用的细胞或组织必须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能作出正常反应。如果不是这样,就会造成组织器官或身体某个部位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对致畸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容易受致畸物危害而引起畸形的时期,称致畸的敏感期或关键期。致畸的敏感期大致与器官形态分化初期时间相同。由于身体的各个器官是一个接一个地分化的,因此,各器官的敏感时期先后与长短也就不同。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而且延至出生时还未发育完善,所以其对致畸物的敏感期不但早,而且在妊娠各时期都易受影响。

胎儿畸形发生的因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营养因素也十分重要。营养因素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干扰胚胎生物合成代谢方面。具体表现在生物合成中必需前体、底物等缺乏、能量来源变化、酶抑制、细胞渗透性失调、细胞膜性质改变等。例如核黄素等维生素缺乏,干扰体内三羧酸循环,形成胚胎发育的能量不足。又如锌等无机盐缺乏,使体内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聚合酶等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影响正常的合成代谢。

营养因素对胚胎和胎儿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脑及骨骼等器官。受营养因素影响后,不但能暂时阻碍组织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影响以后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尽管看上去器官和组织的外形还是正常的,但细胞的数量和大小、组织化学的反应都会有改变。

(1)孕期膳食中蛋白质与热能不足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可使胎儿生长发育低下,体重偏轻;其次,影响胎儿头围的大小和脑的重量、成分及功能,使胎儿智力发育不良。

智利有人在观察死亡的婴儿时发现,营养不良者的脑重量、脑中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的含量均低于营养正常婴儿。此外,脑甙、总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均较低。如果孕妇蛋白质和热能严重不足,则可影响婴儿和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其表现为:表情淡漠,对环境刺激无反应或反应慢,不爱说话,不爱动,经常躺着或坐着,没有微笑等。

人体和各种食物中的蛋白质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各种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仅种类不同,而且数量和排列顺序也不一样,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靠每日由膳食提供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供给不足,例如缺乏缬氨酸,大鼠就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共济失调等症状;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中的任何一种,都会使大鼠胎儿的大脑重量减轻8~17%,大脑中脱氧核糖核酸含量下降7~15%,蛋白质含量下降5~15%。如果孕鼠饲料中含0.2%的色氨酸而无烟酸,则有27%的仔鼠有先天性白内障;如果色氨酸在0.025%以下,即使补充烟酸至10毫克,也仍有64%的仔鼠有先天性白内障。

某种氨基酸过多对机体也有影响,因为它可以破坏机体氨基酸的平衡或发生副作用。当孕鼠饲料中含有过量的赖氨酸或亮氨酸,可造成胎仔生长停滞和死亡率升高。如果给孕鼠注射亮氨酸,则会造成胎仔畸形。苯丙氨酸过多对胚胎十分有害,在这一点上,动物和人是一样的。母亲患有苯丙酮尿症,则她的婴儿常会出现生长停滞、智力发育迟缓、先天痴呆和畸形等现象。

孕期最好能让孕妇多吃些瘦肉、鸡蛋、奶类、鱼类、动物肝肾等食品,避免过多或过少摄入某种氨基酸,致氨基酸失衡,造成对胎儿的危害。

(2)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原因

以前,将足月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足月低体重儿。但这仅仅反映了体重,实际上这种胎儿不单是体重低及生长迟缓,他们各方面发育还未能达到应有的状态,故现在称为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不良或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这种婴儿不但死亡率较正常婴儿高8~10倍,能存活者也常是体弱多病或智力发育较差。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遗传基因、种族、分娩胎次、胎盘及不良环境等因素,而孕妇营养更是不可低估的因素。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122亿活产婴儿中,约有2100万为低体重儿,其中90%即189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孕妇不是由于贫穷而缺乏营养的供给,就是因为某些宗教信仰而导致孕妇的不适当禁食或限制饮食,或是营养不全面、不合理、不平衡,如只吃素食等。临床研究表明,孕期中不论是急性进食减少,或饥荒所致的限食,或医疗性禁食,都会使婴儿出生时体重减少。以饥荒为例,首先影响的是母体体重,随后依次是胎儿体重、胎盘重量、婴儿身长及婴儿头围。当饮食营养得到补充后,孕妇体重开始回升,接着是胎儿体重及其他指标的改善。

一般认为,在孕早期营养缺乏的孕妇所生婴儿,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增加。在孕中期营养缺乏的孕妇在分娩后,往往发生肥胖。在孕晚期营养缺乏的孕妇所生婴儿,则体重平均降低300克,男婴比女婴更为明显。当母体营养不良时,血容量减少,心搏出量和胎盘血流量都减少,导致了胎儿发育迟缓。孕晚期妇女营养不良可使胎儿每周体重增加低于230克,分娩出低体重儿的可能性为正常孕妇的两倍。

我国在1961~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许多孕妇都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了胎儿的生长发育,曾统计过2268个活产儿,其中足月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为206人,占到91%。而且这还是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上海市的资料。比较贫困的农村,可能情况更为严重。到1964~1965年,经济情况略有好转,在1815个活产儿中,足月低体重儿为66人,所占比例已降为3.6%。这充分说明孕妇的营养状况严重地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