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3128600000023

第23章 志在天下的女人(1)

1.毫不手软打击宗室

武则天想当皇帝,但她面临着一个血统障碍。唐朝是李姓天下,只有李姓子孙才有资格继承大统,而且继承人还必须是男性。武则天显然不符合皇权继承人的标准。如果她想要做皇帝,只有另辟蹊径,自己建立一个王朝,这就意味着要否定李唐王朝,与李唐王朝公然决裂。想必不仅李唐王朝的宗亲不答应,很多大臣也不会答应。

武则天想当皇帝,武家的子侄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先开始行动了,其中最积极的是宰相武承嗣。他派人找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刻了八个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石头刻好后经过一番打磨,弄成年代很久远的样子,将其扔进洛水,然后让一个叫做唐同太的雍州人打捞起来献给武则天。听说这石头是从洛水打捞出来的,朝野上下一下子就轰动了。在古人的眼里,洛水是神水,《易经》上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这是一大祥瑞,只有圣人出现在世上,黄河、洛水才会出现这样的祥瑞之物。如今洛水里打捞出刻着文字的祥瑞之物,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就开始挣表现了,说这是上天褒奖太后:皇业高于补天,母德隆于配地。总而言之,太后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就皇家大业。

武则天并非不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不过她很高兴,决定好好利用这块石头。既然大臣们都说这是天降祥瑞,那就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后来又改名叫天授宝图。这是上天赐给我武则天的,石头上不是出现了帝业和圣母的字眼吗?这两种角色为什么不能合而为一呢?于是武则天给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叫做“圣母神皇”。此举很有刺激意味,自己给自己上尊号,原来就很荒唐,一个女人自称皇帝,简直是空前绝后。不过,武则天不在乎,她不但给自己加了尊号,还要好好庆祝一番,决定在当年的十二月亲临洛水,接受这个宝图,同时举行祭天大典,祭天之后,将在新修的明堂里接受百官朝贺。对于这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武则天要求各州刺史、都督、李唐宗室、外戚统统都要参加,必须在拜洛水之前十天赶到洛阳集合。

武则天这道诏令一下发,李唐宗室就坐不住了,他们联想到高宗死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觉得武则天用意不善。一个皇帝被废了,一个皇帝被软禁了,前太子李贤自杀了,顾命大臣裴炎被杀,御林将军程务挺被杀,一个个异己分子被清理出朝廷。现在武则天又自我造神,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她召集李唐宗室到洛阳集合,是不是要将李唐宗室一网打尽呢?这个想法是很有道理的。反正伸头是死,缩头也是死,这日子没法过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咱们还是造反吧。于是,造反的情绪在宗室之中蔓延开来。

要造反,就得有个领头人。挑头的是唐高祖的儿子、汉王李元嘉。李元嘉从小号称神童,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做六件完全不同的事,并同时完成,当时没有人不佩服他的智商。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人,又风流儒雅,在宗室之中当然有号召力。

李元嘉开始联络行动了。他联络的第一个人是越王李真。李真是唐太宗的儿子,在宗室中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的学问不如李元嘉,但是办事能力非常强,堪称干才。

李元嘉让儿子给李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这封信看上去是一封家书,实际上字里行间隐藏着玄机。信中的内人表面上是指妻子,实际上是指武则天,她犯了想当皇帝的病,得早点给她治一治。若是到了冬天,即武则天召集我们到洛阳集合的时候,恐怕大势不可逆转了,所以应该早点动手,希望你接到信后,早点给我一个回话。

李真收信后,明白了李元嘉的意图,当即回复了一封信,表示没问题,一起干。两个人就这样达成了共识。随后,李元嘉又与各个诸侯王联络,说武则天要趁拜图之际把大家一网打尽。诸王这段时间本来就活得不容易,心里很紧张,整天提心吊胆,老是担心武则天哪一天会对自己下手,毕竟武则天连自己的儿子都敢下手,何况他们这些人呢?如今德高望重的李元嘉又专门派人传话,于是一个个都信以为真,认为武则天要对大家动手了。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反。就这样,宗室诸王达成了共识。

要造反必须要有理由。找什么理由呢?伪造皇帝的密信,号令诸王勤王。李元嘉让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说“朕被幽絷,王等宜各救拔我也。”以皇帝的口吻说:朕被太后关了起来,宗室诸王快发兵救我。这封信写好后送给了李真,李真拿到信一看笑了,元嘉叔呀,亏你从小是神童,号称有学问之人,这信怎么能这样写呢?皇上被关起来,那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事,皇上要是犯错了,太后当然有权关闭他,别人凭啥要去救他呢?这样的信显然没有号召力。于是,李真和自己的儿子又伪造了一封信,信上说:“神皇欲倾李家之社稷,移国柞于武氏。”说神皇武则天想推翻我们李家的江山,把李姓天下变成武姓天下。这样一来,李姓宗室一个个都成了武氏的眼中钉,一个也跑不掉。这封信很快分发到各处宗室手里,果然效果很好,他们接到信件,一个个义愤填膺。比如,唐高祖的女儿长乐公主接信之后,马上对送信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越王,我坚决支持他,我让自己的丈夫进,绝不让他退”。

应该说,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大事可举了。然而,就在他们要联合起兵的时候,出事了,有人告密了。

告密的人不是别人,是领头人汉王李元嘉的侄子李矮。李矮原来也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人物,什么事都没有瞒过他,他自己也曾信誓旦旦,与大家共进退。可是临到要动真格儿的时候,他动摇了。他认为武则天凶狠恶毒,一旦造反失败,大家一定会死得很难看。为了保命,他向武则天告了密,把宗室的谋反计划全部透给了武则天。

怎么办呢?

还是李真这边有血性。他的儿子李充是个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想反正武则天已经知道我们的计划,就算我们不反,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现在就起兵。于是,李充在未跟其他宗室沟通好的情况下,先行起兵。

垂拱四年八月十七日,李充带着五千兵马在亳州起兵,亳州就是现在山东省的聊城市。李充率军向黄河挺进,打算渡过黄河西进。他的兵马还没有到黄河边上,就在自己辖区无水县遭遇到激烈的抵抗,原来无水县令觉得李充起兵是跟朝廷作对,他是朝廷命官,永远要跟朝廷保持一致,所以坚决不支持李充,关闭了城门,不让李充借过。此时正好刮着南风,李充见部下不跟自己走,很没有面子,当即命令顺风点火,火攻南门。部下准备了几辆干草车,点上火,冲着南门而去。可是天公不作美,火刚点起来,风向就变了,南风变成了北风,不仅没有烧着城门,反而把这些推车的士兵给烧着了,他们赶紧扔掉车往回跑,冲入自己的队伍中。后面的人不知是怎么回事,以为前面的兵马中了埋伏,败退下来,于是队伍就乱了。更要命的是,李充手下的一个小头目大声说,这是天意,上天不让我们跟朝廷作对,我们不能跟李充走。李充气急败坏,一刀砍下了小头目的脑袋。但是,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五千兵马已经跑得差不多了,只有几个家童奴仆还跟着他,他成了光杆司令。李充走投无路,决定回自己的老巢再作计议,毕竟此时他还是朝廷任命的亳州刺史。李充带着残兵败将回亳州城下,守门人看到李充那副落魄样,再也不拿他当王爷看,上前一刀砍下他的脑袋,就拿去领赏去了。从起兵到死,前后不过七天时间,朝廷平叛的军队尚未到来,李充就去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李充起兵前曾经给诸王发了信,说情势危急不能再等,我先行起兵,你们接到信后即起兵接应。这个想法没有错,可是那时通讯极不发达,各州距离远近不一,等大家都接到信时,李真已经兵败了,况且诸王的兵马也都没有准备好,谁敢接应他呀!当然,还是有一个人义无返顾地接应了,这个人就是李充的父亲越王李真。俗话说,父亲是儿子的榜样,现在李唐江山岌岌可危,儿子都起兵了,我这个当父亲的哪能落后?因此,八月二十五日,李真接到信后决定马上起兵。然而,此时李充已经兵败被杀,李真还没有得到消息而已。此时的李真是豫州刺史,豫州就是现在河南的汝县。他率领五千兵马从那里起兵了,不巧的是,他刚刚起兵,就传来儿子李充兵败被杀的消息。更不幸的是,朝廷已经派十万大军前来镇压。五千人对付十万人,这完全是以卵击石,这仗没法打了。正在他绝望的时候,他手下一个县令带着两千人马投奔他来了。这李真见有人增援,一下子来了信心,他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自己属于正义的一方,坚信增援的人马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李唐宗室会立即起兵响应。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关闭豫州城门,固守待援。

为了收买人心,鼓舞士气,李真在豫州城里一下子封了五百多人当官,总共才七千人的队伍,有五百多人当官,谁去打仗呢?没有当上官的人心里肯定不舒服,结果士气非但没有鼓起来,反而涣散了人心。为了增强大家的自信,他给每个人都发了避兵符,说只要带上这个符就可以刀枪不入,还找了一帮和尚、道士来给这些士兵念经,说只要他们一念,大家就没什么事了,打仗的时候只管奋勇向前冲。很显然,李真已经无计可施,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官军来了,攻城战打响,带上避兵符也好,道士念咒也好,战士们该死的死,该伤的还是要伤,活着的人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认为再也不能跟那个李真混下去了,大家争相逃命,很快李真就成了光杆司令。李真见败局已无可挽回,长叹一声,拔剑自刎。

李真父子的谋反彻底失败了。武则天非常高兴,她等的就是这一天。她要想当皇帝,势必要解决李唐宗室的势力,可是杀人是需要借口的,凭白无故把他们杀掉会引起天下的共愤,现在可好,你们造反了,这正好给了我一个绝好的借口。

武则天决定好好利用一下李真父子这个谋反案,把李唐宗室一网打尽。于是,她就找来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审案。经过这些年的调理,武则天深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已明白了她的意图。然而,这个监察御史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审了半天,最后给武则天这么一个结论:微臣没有发现其他宗室与李真父子合谋造反的证据。这可把武则天气坏了,决定走马换将,她把那个御史叫到跟前说:“爱卿是高雅之士,我怎么能让你审这等庸俗的案子呢?这是朕的不是呀,朕另外给你委派更重要的工作”。随后,她把这个人调离了岗位,换上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此人叫周兴,是当时令人闻其名而丧胆的人,绰号“牛头阿婆”。所谓牛头,就是指牛头马面,是地狱里的勾命使者;阿婆,是说周兴这个人长得是慈眉善目,很容易让人亲近,失去警惕,也就是说这是个面善心狠的人。果然周兴一接手这个案子,马上就审出结果来,不到一个月,那些宗室核心人物全都被卷进了这个案件之中。汉王李元嘉父子、长乐公主夫妇等所有被卷进此案的李唐宗室全被勒令自杀。

当然,那个告密的李矮被升了官,但这不是他的最终结局,几个月后,武则天授意酷吏在审理其他案件时,故意把他给卷了进去,让他到黄泉路上见他的父亲、叔父、兄弟们去了。

解决了宗室谋反的核心人物后,武则天又向那些非核心以及无辜的李唐直系子孙和近亲举起了屠刀,当然,手法还是利用一个个案件把他们牵扯进去,以“合法”的理由把他们送上了断头台。除了武则天自己的儿子,李唐宗室的子孙到这时候差不多全部被杀。

在把宗室一网打尽的同时,武则天按既定方针,该干嘛还干嘛,像拜洛水、授宝图、祭天等仪式都是如期举行。在举行这些仪式时,武则天穿上了天子专用的滚冕,武家王朝呼之欲出,武则天决定更上一层楼,掀开那面垂帘,直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职场圣经语录

在前进的路上,要想不摔跤跌倒,必须踢开所有的绊脚石。对于武则天当皇帝来说,最大的绊脚石除了她的儿子,就是李唐宗室。因为大唐王朝的天下姓李,只有李姓子孙才能继承大统。她要想登上皇帝的宝座,就必须要让李唐宗室的子孙闭嘴,她的四个儿子中,一个病死,一个被逼死,一个被废黜,一个被软禁,已经没有说话的权力,于是,该闭嘴的就是其他李唐宗室了,但他们不愿闭嘴,这毕竟是他们祖先打下的江山,岂能容忍武则天这个外人来坐,他们决定铤而走险,驱逐武则天。但是,此举恰恰给武则天提供了挥舞屠刀的借口,最大的绊脚石就这样被搬开了。

2.修建明堂准备称帝

当皇帝是件大事,不是往龙椅上一坐就了事。武则天想用和平的手段达到目的,来展示这是“天命所归”。因此,她必须去做一番铺垫,像拜洛水、授宝图、祭天等仪式都是铺垫。对啦,她还必须要建一座明堂。

明堂是个什么玩意呢?它是儒家经典中记载的一种神圣建筑物,上可通天,下可达人,相传是轩辕黄帝首创的。根据《周礼》记载,天子布政于明堂,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在明堂里决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深人人心,明堂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圣堂,在老百姓心目中,天子和明堂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天子只有坐在明堂里听政,与群臣讨论军国大事,那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子。所以,武则天要想做皇帝,必须要有明堂。

但是,要修建明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倒不是人力、财力是否允许的问题,而是,如何修建。因为明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武则天两眼一抹黑,文武百官也是一抹黑。汉武帝独尊儒术,自他开始,汉朝的皇帝是坐在明堂里听政。但是,汉朝灭亡后,中国社会历经数百年战乱,思想界一片混乱,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已经失去了正统地位,在几百年时间里,没有哪一个皇帝坐在明堂里听政,汉朝时候的明堂早已毁于战火,世易时移,谁也不知道明堂是个什么样子,怎么修?当初唐高宗也想修建明堂,体味一下天子坐明堂听政的感觉,但至死这个明堂也没有修成。据说,高宗还专门找了一帮儒生,请他们论证,形成一个设计方案,可是人多嘴杂,每个人都有据可依,讨论来讨论去,几十年过去,明堂是个什么样子始终没有形成定论。就这样,高宗皇帝带着遗憾死去了。

武则天决定不让高宗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她要让明堂在自己的手中建成,以此昭告天下:我就是那个坐在明堂里听政的人,我就是天子。

武则天吸取了高宗的教训,认为那些儒生食古不化,办不成什么大事,便决定不找儒生,她将这件大事交给了她的秘书班子“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们不像儒生们那样迂腐,他们特别善于揣测领导的意图,根据领导的意图办事,而且能把事办得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