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寄居在贝壳里的海
3088400000088

第88章 智慧不断档

文/陈志宏

盲人歌手杨光,成为《星光大道》2007年度总冠军之后,又把自己成功的姿容定格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表面看来,杨光靠艺立身,博得成功,但我觉得,真正支撑他走上成功之路的,是他源于内心的,使其通体透亮的智慧之光。

杨光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患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永远失去了光明。

上帝是仁慈的,见不到光的杨光,被赋予神奇的听觉。从小,他对声音和旋律格外敏感,心声相应,亲密融和。母亲特意请老师对他进行声乐辅导,让他在音乐世界里翱翔。

才华,如果没有智慧导航,就难免不落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杨光的音乐天赋以及歌唱才能,能让他没有什么悬念地考入长春大学,甚至不费什么波折地进入残联安排的工作单位,过上无惊也无忧的生活。但有智慧引领,他走得更远。

智慧的第一次闪光,源于杨光应考北京某残疾人艺术团,那一年,他18岁。他觉得自己应该走出家乡哈尔滨,去更广阔的天地,打拼未来。这是一种拒绝保守、打破常规的人生智慧。

杨光如愿地考上了这家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独唱演员,并且很快就成长为“台柱子”。他是一个刻苦勤奋的艺人,但世上有多少艺人不是这样的呢?

是智慧让杨光勤奋刻苦的光环成倍地放大,大至耀眼。

艺术团的舞台,比老家大多了,数年之后,他就觉得大限到来。今天在此地唱了一首歌,明天风风火火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唱的还是那一首歌。一首歌,被认定唱得好,就毫无变化地重复。艺术的追求,钟情于变化,一塘死水,无法激起美丽的浪花。

杨光的第二次智慧闪光,源自对重复的反叛。他不喜欢一首歌唱到底,不喜欢不断重复的人生。为了准备一家电台的新人新歌比赛,杨光索性向团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尽管团长再三挽留,他也毫不动摇。离开艺术团后,没有了生活来源,杨光成了彻头彻尾的“北漂一族”。挣的钱所剩无几了,怎么办呢?杨光想到了卖手机。手机卖掉了,但联系不能断,如何运作,这需要生存的智慧。

他到西直门那边,向路人兜售自己的手机,1500块买来的,八九成新,他开价900元,而人家只愿出600元,几经讨价还价,以700元成交。然后,他再花200块钱,整来一个破手机,对付着联系之用。对于自己需要的破手机,他有三条选择标准:1、手机电池要紧实,不能松动;2、通话质量要好;3、拿在手里晃一晃,不能有稀里哗啦的声音。

通过这件事,杨光更加认准了自己所感悟出来的一个理:“钱可以断档,但智慧不能断档。”

他模仿曾志伟、单田芳、文兴宇、刘欢、马三立、刘宝瑞、葛优等艺术家的声音,不是简单的仿声,而是仔细琢磨他们的发音原理,此后,更向着“带故事模仿”、做广播故事、电视电影配音等方向发展——这正是非同寻常的智慧含量;他在唱别人的歌,也为自己的母亲创作了《家里还有一个人在等你》、《你是我的眼睛》,为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唱《相聚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更需要创新求索等宝贵的人生智慧。

人的一生,断档的东西可以有很多,但唯一不能断档的是智慧。智慧是一个完整的档期,不能缺少年月,甚至不能缺少分秒,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踏进成功之门,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