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应峰
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光亮,便会看到,蜜蜂不停地在瓶底上找出口,直到力竭倒毙为止;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安然逃逸。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敏感,以为出口在有光亮的地方,才导致了它的消殒。而苍蝇对光亮并不敏感,才会不囿于常规,发现出口。蜜蜂之所以飞不出瓶子,就是因为太遵循常理。同样,人的一生如果总是死守常理,便会因此失去许多机会。
纷纭的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有个黄廷煜,有一天,他出游江西修水县城,见一家颇有气势的门楼前聚了很多人,一打听,原来是一家名号太乙堂的老药铺重金请人题店名。几个文士因客套在那儿你推我让。黄廷煜见了,说:“先生们既然这般谦让,那我就不客气了。”那些文士见眼前的老者身穿短褂,脚踏麻鞋,像个长工脚夫,完全不知恭谦礼让,便有心看他的笑话。药店老板是个有见识的人,见黄廷煜虽然穿着不佳,但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便含笑让到了一边。只见黄廷煜飞身跃上七尺高的脚手架,大笔一挥写就了“大乙堂”三个字。老板一看哈哈大笑:“先生才高八斗,这字颇具柳颜风骨。”当即令人拆了脚手架,设宴答谢黄廷煜。那班老文士见字体笔力遒劲,也一个个暗自佩服。
看了一阵,其中有一人说:“老先生,太字少了一点吧!”店老板一看,忙说:
“找张梯子来,让先生补一笔。”哪知黄廷煜粲然一笑,取过一张硬弓,将大笔搭在弓上,信手拉弦将笔“嗖”地射了出去。不偏不倚,“大乙堂”变成了“太乙堂”。就这样,不重客套的黄廷煜,写字也闹了个出人意料,成就了“箭笔改字”的佳话。
还有一次,黄廷煜在武昌遇到两个人,一个叫石文斗,一个叫潘丹月。他们因帮穷人打官司弄得身无分文。黄廷煜看他们是好样的,便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让石文斗卖黄鹤楼,潘丹月买黄鹤楼,卖价千两银子。还吩咐他们写契约时,在黄鹤楼的“鹤”字上做点文章。随后,找到一仗义富商借了三十两银子,拿着契约到江夏官衙去完税盖印。掌管契税的官员接过契约一看,上面写着:
“立卖黄鸟楼字,石文斗因经济拮据,合家情愿将黄鸟楼卖给潘丹月名下,永远营业,外人不得干涉……”契税官以为卖的是一家鸟类经营的店楼,便收了税银,在卖契上盖了鲜红的大印。第二天,二人来到黄鹤楼收租钱,游人说:“黄鹤楼是公共场所,什么时候成了你们的私人财产?”潘丹月拿出契约,说:“官府都承认是私人财产,买主当然可以收租钱。”这件事被江夏县令知道了,将潘丹月传了去,一看契约,还真的是黄鹤楼。再找来管契税的官员一对质,知道契约上的红印章也是真的。县官无奈,告知武昌府制台。制台是个明白人,说:
“这两个是吃诉讼饭的内行人,强行收纳卖契是不妥的,只能拿银子将黄鹤楼卖契赎回来。” 江夏县令只得找到石、潘二人,好言相商,以百两银子赎回了契约。
常理之外,别具洞天。黄庭煜的事迹之所以被人广为传颂,正是因为其具备了超越常理、打破常规的本领。可以说,超越常理,展现的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景观;打破常规,是让一个人步向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