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修建
某日,随手翻阅一本女性杂志,目光被这样一个调查吸引住了——请用最贴切的比喻,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真爱。
真爱像什么呢?我的思绪开始飘动,像水,像花,像钻石,像琉璃……无数个答案跳跃出来,似乎都很贴切,但又都有些缺憾。后来,我又问过许多人,搜集到的比喻五花八门,虽说大多新颖别致,却没有一个能让我击掌叫绝的,直到遇到朋友亚宁。
亚宁是一个很优秀的脑外科医生,他平素不善言辞,说一句话似乎都要经过严格的推敲,严谨得无懈可击。那天,他刚刚做完一个高难度的手术,听了我的那个问题,他又拿出了一贯的认真,蹙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掷地有声道:
“真爱如刀。对,真爱就像刀一样。”
“真爱怎么会像刀呢?”是不是他握手术刀握出了职业习惯?
面对我一脸的困惑,亚宁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婚后的50年里,他们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吵,有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吵得拍桌子、摔东西,分居数日,互不理睬,婚姻一度亮起红灯。然而,年近八旬时,妻子突然病瘫在床上后,丈夫的脾气竟出奇地改变了,习惯的大嗓门变得细声细语起来,对妻子身上原来不能忍受的毛病,也视而不见了。妻子也不再挑剔丈夫,看他笨手笨脚地做事都很顺眼了。耳闻目睹两位老人那种种相亲相爱的感人细节,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亚宁曾问老头:“怎么到了老年,才开始恩爱起来呢?”
“哪里的话?我们一直都很恩爱啊。”老头一脸的坚决。
“一直都很恩爱?”连他们的儿女都认为他们的婚姻或许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呢。
“没错,我们一直都在相爱着。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把爱雕琢得精美一些,雕琢得更符合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于是,我们一人手里拿着一把小刀,看到不顺眼、不如自己心意的地方,就上前去想把它削掉,想剔除混在爱里面的所有的杂质。结果,我们毛手毛脚,总是在割去许多不好的东西的同时,也割伤了对方,留下了许多爱的伤痕。直到老了,我们才同时发现:我们彼此还是深深相爱的,只是年轻时爱得不懂方法,不得要领。就像你这个脑外科医生,在给病人手术时,不能光想着要切掉那些肿瘤或坏死的组织,还要小心翼翼地高度警惕着,不能让手术刀碰坏别的神经,还要尽量少留下伤疤。爱情也是这样,常常因为爱得太深,因为爱的方法不恰当,在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爱。”老头一副恍然洞悉爱之玄机的神情。
“真爱如刀,技艺最娴熟的高手,才会雕琢出最美的爱。相反,若不讲究爱的方式,纵然爱之深爱之切,也可能因为爱得莽撞,而将彼此割得遍体鳞伤。”老人进一步概括道。
这实在是很贴切的比喻,我立刻明白了——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原本相亲相爱的人,会在爱的路上渐渐地变得疏远、隔膜起来,甚至反目成仇,在彼此的心中留下那么多的怨、那么多的恨、那么多的悔……原来,真爱是一柄锋利的刀,在清理侵入爱的肌体中某些细小的杂质时,若握刀的手稍稍有一点点偏离,便很容易伤及错综复杂的爱的神经。
如此,相爱的人们应该记好了——爱的美好与绚丽,需要心灵深处源源不断奔涌真爱,更需要懂得用爱的智慧,握好真爱之刀,悉心地一点一滴地削出精美、芬芳的爱。
一只轮船,
它最优美的状态不在造船厂,
也不在其停靠的港湾里,而在起锚的那个瞬间……我有诺言,尚待实现
文/李丹崖
朋友突然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人最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当朋友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读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的诗,就顺势借用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来回答朋友:“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我一直觉得这样一段诗句像是一座矿藏,拥有着发掘不尽的瑰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做一个“醒着的人”,能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处在怎样的坐标上,向往什么位置,该怎样抵达。
“我有诺言,尚待实现”是火箭一样的生活,它能保证我们每个人永远“在路上”!
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装一个发条,拧紧了,就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冲”是一股来自心灵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源泉就是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向着未来的天空许下的千金一诺。诺言说白了,也就是“奔头”,也就是在内心深处给自己立起一个“十字架”来。有了诺言的心,宛如在一方田里播下了一粒种子,等待它的唯有动人的绽放,哪怕花开得不大。有了诺言的心,就像一只充了气的皮球,一声拍打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弹跳力!
一颗奔跑的心是没有旁骛的。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只有靶心才是它最向往的归宿。
若干年前,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无限感慨地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此语一出,引起一片欢呼,共鸣者众。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王尔德说的是悲剧,为悲剧叫好似乎不是我们的本意,所以,介于两种悲剧之间的“我有诺言,尚待实现”就成了喜剧,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绝佳的精神状态。既没有永远“眼巴巴地观望”的无奈,也摒弃了“攥在手里捂出汗”的无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填空题,生命为我们出好了题,并画出了线,就待我们去填上。拿到这道题目证明我们拥有了“考试”的资格,但是,并不等于我们能做对;真正做对了,空白也就给补上了,兴许还会致使很多人滋生骄矜的情绪,所以我们说,填空前思索的过程最美丽!
一只轮船,它最优美的状态不在造船厂,也不在其停靠的港湾里,而在起锚的那个瞬间,在它在大海的胸膛里开足马力驰骋的时候,在它奋斗在惊涛骇浪之中。因为,只有在那时候它才能挥洒出它生命的意义!欣赏一场音乐会,恐怕没有人会喜欢开场前的焦急,也很少有人会喜欢落幕时的嘈杂,观众兴致的高低是跟着艺术家的指挥棒而高低起伏的,开幕的灯光再绚丽,落幕的帷帘再华丽,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看一场电影,最抓人的情节多在主人公身陷囹圄的紧张,而不在其走出泥泞的释然。
朋友是刘翔的粉丝,我问她为什么喜欢刘翔,她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
刘翔跨栏的姿势帅极了!我反问道,刘翔压线冲刺的姿势不帅吗?朋友回答:帅是帅,但那时候我的心已经落在肚里了!
看来,还是一颗悬着的心,有时候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