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月满天
一个朋友要离家去异地的艺术学院进修,我居然替她倍觉离愁。我是离不开家的人,还没离家就开始想家,真的很佩服她,一个四十岁的女人,抛夫别女,远赴他乡,对艺术的痴狂令人敬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再过个几年,她的天地绝不同于以往,所以,我现在就要把她送我的书法作品收藏起来,将来拿它换座小洋楼住!
可是,隐约又觉得有点不安。为什么呢?
饯行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鼓励、勉励、激励,每个人都擦亮了眼睛,看她如看名贵瓷器,猜测她会怎样被时光的软布擦拭得越来越亮,灿烂辉煌。说实话,我也这样看,我也这样想。
直到有人语重心长,提出人生四原则。那个人说:“做人要分四步走:第一,坚持;第二,坚持;第三,坚持;第四……放弃。千万千万,要记得。”
一瞬间豁然开朗,明白自己究竟在不安些什么。
长久以来,我们的思维都进入误区了,总觉得执著是好的,坚持是好的,百折不挠是最好的,要想达到目的,这是一条“捷径”:只要执著、坚持、百折不挠,就一定能“1+1=2”,奋斗和成功之间可以直接画等号。
哪有这回事呢。
一次作协会上,我结识了一位文友,花白的头发,皱纹纵横,看不出多大年纪,反正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她告诉我,自己从十几岁走上文学之路,到现在“发表了好几十篇文章呢”。而且这好几十年的工夫,攒了满满两大箱子的手稿,大部分纸页都发了黄,就等着有一天能够大名远扬,以往的这些东西就可以全部拿去发表。
她一边说,一边拿出厚厚一摞文章让我看:文笔嫩,主题老,用写报告的手法写小说,用歌颂太阳的口吻写散文,居然像这样写啊写的写了一辈子,这可怎么得了。
更让我为难的是,她一边端详我的脸色,还一边问:“行不行?好不好?”
我支支吾吾说:“还,还不错。”
她受了鼓励,说:“谢谢你!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我吓一跳,条件反射地叫:“别!”
“为什么?”
看着她探询的目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的精神我很敬佩,可是,她的做法却是错误的。爱一个人,爱一件事,爱一份事业,爱到全情投入,那敢情好,可是一定要有一丝理智,用来衡量值不值得。文学是高尚的,这不错,文学是神圣的,这也不错,可是,文学也很凉薄,为它献身,你还得考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底气和本事呢。虽说“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毕竟不是随便哪个凡人都能出将入相的。所以,不要盲目献身啊。
她生气了:“老公也小看我,孩子也小看我,大家都小看我,连你也小看我!你怎么就知道我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噎住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毁在了过分的执著上。所谓“百折不挠”,那是有前提的。不用说,方向错误一定会南辕北辙,可是就算方向正确又怎样?一路冲着顶峰狂奔而去,能不能攀上顶峰别说,那份不肯左右枉顾的劲,会屏蔽掉沿途多少大好风光?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会大略估量得出自己和顶峰之间的距离。可是有时候明知差得很多,仍会受所谓“百折不挠”的蛊惑,拼命往前跑跑跑,心里想着就算到不了顶,也是挺悲壮的。为了这份悲壮,累死也值得。
真值得吗?还是在害怕?怕中途放弃会被人笑;怕半路转身自己会后悔?
怕来怕去,如骑猛虎,下不来了。整个坚持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拔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像条绳,被抻着,拉着,扯着,拽着,然后“嘎嘣”一声,断了……
做人总要明智些,适当地示弱、认输、放弃,并没有什么不好。“坚持”
这回事,做到九十九分就可以了,留下一分力气好转身;“执著”这张试卷,答满九十九分也就足够了,留下一分,好回头。为什么非得要百折不挠?九十九折之后,爬起来,拍拍土,步向另一个方向,既尊重了生命,又善待了生活。
这,大概就是一百步和九十九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