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3070300000028

第28章 星丛与历史(3)

人们所认识。长期以来,哲学的语言解释能力被技术合理性所废除,它导致的就是哲学的实证化。这样,在现实中,由于哲学和科学的实证主义联盟,哲学存在本身失去了现实意义,而其中重要的是,哲学失缺了自身的阐释工具即本有的阐释性语言。从本雅明哲学思考来谈,哲学之所以要回归语言之特质,是为了消解事物与表达(词语)之间的差异:“辩证法为了思维的力量而利用了在历史上似乎是思维中的缺陷的东西,即任何东西也不能完全破坏的它和语言的联系。”阿多诺相信,恢复哲学的修辞学功能、语言特性是为了使文化、社会和传统恢复生命:辩证法通过语词、概念的诠释进一步接近乌托邦即非存在物,哲学是捕捉乌托邦——非存在物色彩的棱镜,而且,在辩证法中,修辞学的因素站在内容一边,这种内容指涉着一种可能性存在,一种非存在物,哲学以否定性解释这种内容从而不断地接近非存在物。

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阿多诺对哲学现实性的理解正是在解释学的意境中展开的,他对星丛的历史内涵、传统背景的强调,在伽达默尔那里转化为文本、在被诠释过程中形成的“效果历史”,它是成见的本质,而正是通过成见这一因素的中介,理解者实现了与文本的联系。解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拥有自己成见所决定的、阅读由以出发的视阈;文本也有自己的视阈,人们的理解文本的过程就是两个视阈的融合。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两个视阈都向相互的对方开放,文本视阈通过“效果历史”影响理解者的视阈,理解者的视阈把自己的理解加入进效果历史,由此,两个视阈不断融合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地延伸。如果说,在这里永远存在一个主观性的问题的话,那么,在阿多诺的星丛解释学里,通过主观性(创作者的主观意愿、解读者的主观意见等)已经通过历史(星丛对过去的回忆、作为星丛基质的现实)的客观化,主观性恰恰被消解了。阿多诺在解释学上的理解,如果说与伽达默尔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阿多诺为解读者保留的精英意识,也就是说,阿多诺解释学最后是由自己主观性一一精英意识一一来作为最后担保的。在理解语言这个层次上,伽达默尔也是类似于阿多诺的对语言的理解的,语言并不存在先在的意义结构,真正的语言必定要以人类生活共同体为基础。

当然,阿多诺哲学诠释与解释学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认为,它更接近于迦达默尔,而远离狄尔泰,因为“狄尔泰的解释学是根据过去与现在所存在的人类的共通性,去彻底地客观地了解以往人类精神的产物,其前提是把作者的意图与意思看作为过去的文本与文化产物中永存不变的东西。”而在阿多诺这里,作者(创作者)的意图,现实的经验材料仅仅是星丛的要素,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互相中介,最后在诠释者那里产生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阿多诺没有放弃历史传统的作用,也没有放弃经验基础,更没有忽视解读者、诠释者的主观性,而是肯定:作品的意义是最后产生的,而且它是客观的。虽然,阿多诺在这里揭示的意义多为否定性的意象,除了这一点,我们认为,阿多诺是接近迦达默尔的。

我们还注意到,德里达对文字及其意义的关系作过类似于阿多诺星丛化解释的理解:文字的意义并不来自于它所表达的语言实体,能指和所指的并不是二元性地存在的,文字与其他符号(包括其他文字)的在相互作用和互相区别中获得意义。这就像阿多诺所说的,星丛的意义呈现是在星丛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需要各种因素的互相译解,而不需要人们去假定一种已经存在的意义。

第三节 星丛的价值张力

上一节,我们更多的是从认识现实的角度来谈星丛对现实的把握,但实际上,星丛的价值张力显得更为重要。阿多诺曾表示,“按照实证主义的观点,如果自我变成了现实存在东西的单纯记录而本身不赋予,那么它就会收缩为一个点,如果自我按照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世界构思为毫无根源的自我本身,那么自我就会枯竭成单调无味的重复。”星丛化释义摒弃了这两种可能性,在星丛的释义过程中,“判断所包括的事实陈述——按现象学的语言即是‘如此被判断的东西’——和综合(事实陈述既是综合的产物又是综合的概括)的星丛恢复了主体和客体的物质星丛。”这道出了星丛的核心本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力场!

在阿多诺看来,本雅明的这句话始终是对的:“把真理和谬误分开是唯物主义方法的目标,不是它的出发点。换言之,它的出发点是充斥错误和推测的对象。”这里的意思是说:从现实的经验出发,用主体性批判来阐释现实,使合理化的现实经验在主体批判性张力的介入中被激活。这里,客观的物质现实与批判性的主体以力场的形式存在于星丛中。

在阿多诺那里,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并不是康德所言的对客体的先在规定,而在于主体作用于客体,这是经验的事实:“主体在认识上的决定性地位是经验的,而不是形式的;康德所谓的构成物实质上是变形物。知识的这种(康德式)优先运用,就是破坏它的政党运用,就是粗暴地对待客体。探讨客体的认识活动就是主体撕开编织在客体周围的屏障。这种认识活动只有当主体不怕被动,完全信赖自身的经验才能办到。客体的首要性正在主观理性察觉主观偶然性的地方发出闪光——尽管在客体中没有一点主观的混合物。主体是客体的作用者,不是它的组成部分;这个事实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一句话,星丛即是真理!

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译解过程中,星丛能够保证认识的客观性与价值的现实性。就客体的首要性与真实主体的基础性而言,“我们一旦承认客体的辩证的首要性,那么对作为扣除主体剩余物的客体的非反思的实用科学的假设就将站不住脚。而且这种主体就不再是一种客观性的可以扣除的附属物。客观性去除了它的一种基本要素就是虚假的,不纯粹的。”在现实中,主体与客体互为中介反驳了真理的抽象客观性,在阿多诺看来,完全排除主体性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存在的,由此也达不到现实的历史意义即星丛的价值张力。

从历史看,在传统的同一性思维模式中,每一种思考“是”的企图即使以最苍白的一般性来思考,都要一方面导致存在物,另一方面导致概念;但是“要素的星丛不应被还原为某一种本质,在这个星丛中内在地存在的东西本身不是本质。”具体地就概念在释义叙述中作为中介来说,“中介像主体和客体两极一样是不能独立的,它只是在它的星丛中才是有效的。中介被它所中介的东西所中介。”内在于星丛中的主体、客体因素虽然是不同的,不能形成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纯粹同一性,但它们又是互相限定的,“思维与存在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星丛中的主、客体所构成的力场关系,正是星丛化释义产生价值意义的基础,是星丛具有价值张力的前提。阿多诺说:“真理,即主体和客体在其中彼此渗透的星丛,既不能还原于主观性,也不能还原于存在,即海德格尔打算模糊其同主观性的辩证关系的存在。”“主体中真实的东西表现在与非主体本身的东西的关系中。”“真理毋宁说是一种力场。”真理由星丛来呈示,这与本雅明的理解相一致,而把真理进一步澄清为星丛中主体、客体关系力场则体现了阿多诺的理论深度。把真理当作对客观事物的不带任何主体性的纯粹性反映的观点,在新近科学成就面前已不攻自破;而把真理当作主体自我单纯之理论建构的观点只会走向妄想狂的唯心主义。可见,阿多诺提出真理是主、客体在其中彼此渗透的星丛的观点是建立在现实的科学基础上的,它本身并不带有主观性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