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06

第6章 善于倾听胜于言表(1)

生活中人和人的交往是双向的,不会倾听的人是不懂得说话的。倾听别人的谈话是日常交往中最为常见的说话方法,但倾听并不是静听,而是积极地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在听的同时去激发说话者的热情。比如点点头,眨眨眼睛的动作,对于说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听者不会及时地给予说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做知音。

会倾听比言表更难得

要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懂得耐心地倾听。倾听有时比说话更重要。

能成大事的人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他们知道,为了使自己的话语为人重视又不惹人讨厌,唯一的办法是在别人说话时少说话,安静地、耐心地倾听。

让我们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几年前,乔从一个到他的车行来买车的人那儿学到人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一招。

当时那位顾客花了近半小时才下定决心买车。乔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签下一纸合约。

当他们向乔的办公室走去时,那人开始向乔提起他的儿子,说他儿子就要考进一所有名的大学。他十分自豪地说:“乔,我儿子要当医生。”

“那太棒了!”乔说。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乔向其他推销员们看了一眼。乔把门打开,一边看那些正在看着乔“演戏”的推销员们,一边听顾客说话。

“乔,我孩子很聪明吧?”他继续说, “在他还是婴儿时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

“成绩非常不错吧?”乔说,仍然望着门外的人。

“在他们班最棒。”那人又说。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乔问道。

“我告诉过你的,乔,他在最好的大学学医。”

“那太好了。”乔说。

突然,那人看着他,意识到乔完全忽视了他所讲的话。

“嗯,乔,”他蓦地说了一句, “我该走了。”就这样他转身走了。

下班后,乔回到家回想起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他所做成的和失去的交易,又开始重新考虑白天见到的那位顾客。

第二天上午,乔给那人的办公室打电话说:“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能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卖给您。”

“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先生,”他说, “我想让你知道的是我已经从别人那儿买了车。”

“是吗?”乔说。

“是的,我从那个欣赏我、赞美我的人那里买的。当我提起我为我的儿子吉米感到骄傲时,他是那么认真地倾听。”

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乔,你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你来说我儿子吉米成不成为医生并不重要。好,现在让我告诉你,你这个笨蛋,当别人跟你讲他的喜恶时,你得听着,而且必须全神贯注地听。”顿时,乔明白了他当时所做的事情。乔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

从那以后,每个进入店内的顾客,乔都要问问他们是做什么的,家里人怎么样,等等。然后乔再认真地聆听他们讲的每一句话。大家都喜欢这样,因为那给他们带去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而且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十分关心他们的。

想成大事的人必须懂得耐心地倾听有时比说话还重要。在交谈中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以下五个原则必须注意:

其一,对讲话的人表示称赞。这样做能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对方听到你的称赞越多,他就越能充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在听话中流露出半点消极态度,就会引起他的戒备,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其二,全身心地投入。你可以这样做:面向说话者,同他保持目光的亲密接触,同时配合一定的姿势和手势。无论你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共同的感受是,只愿意与认真倾听、反应灵活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推一下转一下的“石磨”打交道。

其三,以相应的行动回应对方的问题。对方和你交谈的目的,是想得到某种信息,或者想让你做某件事情,或者想灌输给你某种观点,等等。这时,你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给对方最好的回答。

其四,向对方提出问题。作为一个听话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倾听过程中,你不明白对方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及时用适当的方法使他知道这一点。比如,你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或者积极地表达出你听到了什么,以便让对方纠正你听错之处。如果你什么都不说,谁又能知道你是否听懂了?

其五,要观察对方的表情。交谈大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那么,就要求你不仅听对方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对方的表情,比如看对方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音调、语速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同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别提太多的问题。问题提得太多,容易致使对方思维混乱,难以集中精力。

让我们看看那些成大事的人,他们总是能在倾听的过程中抓住对方的心。其实,用心的倾听有时比你跟别人认真的交谈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不必费心思考又能赢得人心的倾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善于倾听才能拥有出色的谈吐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显示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特别是当你面对一个你想向他表达说话之情的人时,这种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你往往会忽视他对你的态度,只顾自己的高谈阔论,大抒豪情,哪知人家早把耳朵给关了起来,你的一大堆说辞都不知道飞到哪去了。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妨把口闭上,把耳朵竖起来,看着对方的眼睛,用心地去倾听他的话语,说不定还能听到他对你的说话呢。

是的,说话是一门艺术,倾听式的说话就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社交中,倾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有效手段。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就越理想。因为你的倾听,对方可以把它理解为对自己的尊重和褒奖,这种尊重和褒奖其实就是一种说话。它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对我很重要,我在认真地听呢!这就在无形中使对方获得了一种荣誉感,满足了对表现自我的欲望,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有经验的推销员大都懂得“善于倾听”的秘诀。一般商场里有经验的职员在处理投诉时,都会默默无语地倾听顾客的满腹牢骚。在这种时候,顾客会把你的沉默理解为:你尊重我,你认为我的投诉是正确的,这样等顾客把不满倾泻之后,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中人和人的交往是双向的,不会倾听的人是不懂得说话的。倾听别人的谈话是日常交往中最为常见的说话方法,但倾听并不是静听,而是积极地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在听的同时去激发说话者的热情。比如点点头,眨眨眼睛的动作,对于说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听者不会及时地给予说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做知音。说话的人宁愿去对牛弹琴,也不愿面对着这样一个“莫测高深”的人。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听者,必须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光用耳朵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满足了说者自我表现的欲望,那你就达到了无声说话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是被深深地掩藏在心灵的帷幕之后。当一个人把他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人生的惆怅表白给你的时候,你用你的倾听将阳光播撒于他的世界,给予他的是对他失败的同情、成功的说话和生命能量的激发。

沉默并不等于一言不发

如果你去问一个听力正常的人:“你会听吗?”一定会遭到对方的耻笑,这种问题他一定不屑于回答你。长了两只耳朵,又不聋,有谁不会听呢?可谁又会想到,坐在那里听的人有可能只是一部录音机呢!录音机是一堆塑料和金属构成的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物体,如果听者成了一部只知道开关运行的录音机,那么是无法激起说话者的激情的。说话者的第一感觉便是:你在敷衍我。这样的录音机式的听者又怎能达到激励别人的目的呢?

所以,听应该是倾听,是对说者表现出的极大的注意的听。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

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眼睛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而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地去倾听时,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激励,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激情、赞美的信息,可增强、减弱或躲避拒绝信息的传递。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生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

录音机是没有眼睛的,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听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做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坐,表明“我们是平等”的暗示,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不要交叉,否则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时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者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让说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做知心人。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小动作外,还得动一动自己的嘴。恰当的插话不但表示了你对说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暗含对他鼓励之意。

当你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

“你说得太好了!”

“非常正确!”

“这确实让人生气!”

这些简洁的插语让说话者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听者还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语句将说者想传达的中心话题归纳一下,这能够使说者的思想得以突显和升华,同时也能提高听者的位置。

另外,我们还可以向说话者提一些问题。这种提问既能表明你对说者话题的关注,又能使说者说出欲说无由的得意之言。

学会倾听其实是激励艺术的第一步。我们要激励别人,首先得有激励的依据,那些没有根据的子虚乌有的激励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听就是我们获取激励所需依据的必要手段。我们可通过听第三人的谈话,而获取必要的信息;我们也可直接在听说话者的同时,找到称赞激励对方的材料。为了知道更多的东西,为了让我们的激励变成温暖他人的阳光,我们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倾听。

入神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有助于克服彼此间判断上的倾向性,有利于改善交往关系。在入神地倾听别人谈话时,你已经把你的心呈现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我们去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幸福、痛苦与欢乐的时候,使我们能够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更清楚。

入神的倾听有利于对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对方明白我们的倾听是对他的尊重以后,他同样会认真地听我们说话,这样我们的激励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于领导来说,倾听职员的谈话,有助于充分了解下情的同时,说明了你对下属的体贴和关心。这种没有架子的平民领导到哪都会受员欢迎的。

对于员工来说,倾听领导的谈话,是对领导威严的有效维护,说明了你对他的尊重。这样的员工,说出来的话即使不是激励之辞,领导都会很喜欢听的。

在员工之间,倾听则能促进情感,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引发精神上的共鸣。

不懂得倾听的人,只能对别人说“想说爱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沉默是金

智者们都从沉默中得到了好处,只有他们理解沉默的价值。所以,甘地说:“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吉辛则说:“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

愚蠢的人以为只有高声叫卖学问见识才是进取之道,他们对沉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有一则幽默: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聪明;如果你聪明,你做得很蠢。”这个评论似乎很机智很有见地: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聪明;聪明人因沉默而未表现其聪明,所以蠢。仔细琢磨,其实不然。聪明人必须表现自己的聪明吗?他必须把自己的才智暴露于众人之前,就像暴发户披金挂银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暴发吗?没有这个必要。

有内涵的人绝不会像暴发户一样轻易显耀自己的聪明,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宁可一言不发。结果,他们在沉默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

1.沉默是天才的标志之一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多数天才皆喜缄默。明朝李笠翁说:“智者拙于言谈,善谈者罕是智者。”当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讷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夸夸其谈者必无智慧。

正如《智慧书》云:“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胸中要有潜藏隐秘的城府:巨大的空间和微小的沟壑均可让重要事情沉淀深藏。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能够缄默方为真正的胜利。明慎处世的关键在于内心之平和节制。当有人想摸透你的心思,冒犯你以图控制你,或设置圈套,使最精明的人也泄露秘密,你沉淀深藏的东西便受到威胁。要做之事莫讲出,说出的话必照做。

“不要对每个人都显露同样的才智;事情需要多大的努力就只付出多大的努力。不要徒费你的知识和才德。优秀的养鹰者只养他用得上的鹰。不要天天露才显能,否则要不了多久,人们再也不觉得你有什么稀奇处。所以你总是要留有一些绝招。假如你能经常展露那么一点点新鲜的才华,则人们就总是会对你抱有期望,弄不清你的才华究竟有多么的深广。”

2.沉默是最厉害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