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20

第20章 倾听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2)

还是让我们回到“说”的主题上来吧。人世间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们考虑别人的需求,说话、交流也必须要重视他人的需要。每个人从小学起就有这样的经验,写作文,最怕的就是文不对题。 “说”也是这样,最忌讳“南辕北辙”。试想,如果你是个数学老师,你却在课堂上大谈历史;面对农民,你对航天科技滔滔不绝;领导因产品销路不畅心情不好,你却对本单位的管理问题大加分析。可能你讲得很对,有时也很有道理、很有价值,但人家不需要。 “对牛弹琴”的结果顶多不过是白费点力气,可你的交流对象是人,有时还是掌握你命运的上司和领导,如果你真的这样说了,后果可能就远远不是白费点嘴皮子那么简单了。

因此,在“说”之前,你要明白,对方想听什么、爱听什么、最需要什么,否则,说了还不如不说。也就是说,要揣摩听者的心理。

做好配角满足他人感受

在人与人语言交流与人际交往过程中,只有尊重对方,他们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如果总是反对对方的观点,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并且一味地宣扬自己的观点,那么,对方自然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因此,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做到有效地倾听,并努力让对方感到主角是他。

在交流问题时,我们应留意对方的反应,尽量使对方心情舒畅。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要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预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落选对手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因此,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不成熟、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你遇到的每个人,你都可以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在你看来是个重要的人物。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因为“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元的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的关系。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乐,绝不能责怪你的太太治家无能,也不能拿她和你母亲作不利的比较。相反,你要经常赞美她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要公开表示你很幸运,娶了一个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女人。甚至当牛排像羊皮、面包像黑炭时,也不要抱怨,只说这些东西做得没有平常那么好,她就会在厨房里拼命努力,以便达到你期望的程度。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自我需求就像生理上对食品的需求一样普遍。他们还指出,处于极度需求的自我心理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当你认识到这些事实后,你就会同意,控制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要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损害他人自尊心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伤害了某人的自我意识,那么,就别想指望能够控制他。相反,通过满足他的两项最重要的基本要求——欣赏和赞许,你就能大大提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人,而不能把他们以及有关事物视为可有可无。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比你表现出对他人的欣赏更具魅力了。你要让你所热爱的人、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知道他们对于你来说是多么的有价值,多么的特殊。为了表现出你对他人的欣赏,你必须能够依照他们的观点而接受他们,不要总想着去改变任何人。尽管你也许不赞同他人的行为或者信仰,但你还是能够接受他们每一个人。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那你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聆听别人要理解别人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和别人说话时,会感到令人生气,或者感到空虚。当自己的心情或说话的内容无法取得对方的理解时,一定会有那样的感觉,但除此之外,如果听的一方心不在焉,或者装出一副认真在听的样子,这种情况更让人生气。对于人类来说,最严重的欺负别人的方法就是无视他的存在了。

当一个母亲拼命地和丈夫说关于子女入学考试的问题时,如果丈夫似听非听,那她一定会非常生气;或者丈夫只说了像“这次的入学考试太难了”之类的评论性的话,妻子就会觉得“你到底在说谁的入学考试啊”。因为同样对于子女的入学考试,父亲和母亲的关心程度有所不同。如果听的一方关心程度太弱,那么说的一方说下去的欲望也会降低。

如果你无法和说话的对方产生同感,就会变得像评论家一样。评论家只发表合乎道理的评论,即使当着对方的面也只说正确的理论,但有时候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候做某件事时由于错过了时机导致失败,于是会被别人斥责为什么不早点采取行动。而反过来,如果急于求成导致失败,别人又会说你为什么不考虑充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感觉不到痛苦,却要把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只会说正确理论,你就变成了评论家或者旁观者。

就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只会说正确理论的人总会让人产生不信赖感。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说着道理,而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一旦轮到自己做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即使按理论去做还是会失败,而失败了也会被别人指责的,什么都不做,是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

不管对方说什么,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能够很好地聆听别人、理解别人的人,不仅仅关注对的事,还能理解别人的弱点和不对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和评论家、专说道理的人不同,他们能够承认和理解对方的弱点以及错误的一面。正如人类总会有弱点一样,要触及人类内心的深处,就必然会触及人类的阴暗面。

因此,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首先就不能有像评论家一样的态度。而且听的一方必须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有时候你必须要听。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一种体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总是把不好的事推到其他人身上,这个组织很快就会破裂。

关心和参与对方的谈话还意味着要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情节:

王亮下班回到家,他的太太李梅就开始告诉他隔壁的太太是怎么样的不像话,怎么样的放肆。

“今天她又把自己家的垃圾扫到我们家这里来了,还偷偷地翻我们家倒了什么垃圾,还和附近的人说我的坏话……”

这时,隔壁的太太来了。她对李梅说:“明天一起去百货商店看看减价商品吧?”

此时王亮想,刚才李梅说了她这么多坏话,所以当然不会和她一起去的。可没想到李梅竟然一脸高兴地答应说:“好的,我们一起去。”

然后等隔壁的太太一走,李梅马上又开始不停地抱怨。

王亮开始纳闷:“明明那么讨厌她,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地和她一起去百货商店呢?”

李梅马上反驳道:“虽然我讨厌她,可如果我拒绝了她,又不知道会被她说些什么了。别忘了这是交际应酬。”

王亮一时冲动,便说:“既然如此,就不要那样说别人的坏话。”

这时李梅开始伤心、委屈地哭诉:“不正是因为你是我丈夫我才说的吗?如果谁也不能听我说,憋在心里多难受啊!”

王亮的困惑在于忘记了一点,即他没有站在李梅的角度去理解。其实王亮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令人讨厌的上司打电话来约你下星期天一起打球,难道王亮会不高兴地答应吗?

来看另一个情节:

妻子:“为什么每天都出去喝酒,而且总是喝到不省人事。”

丈夫:“这是工作,我也没有办法啊。”

妻子:“反正你什么都说是工作。打高尔夫球也是工作,打麻将也是工作,喝酒又是工作。你的工作真不错啊厂

丈夫:“跟你说什么你都不懂,男人有男人的交际应酬。好了,好了,快睡吧!”就因为不了解对方的心情,所以最后往往导致夫妻关系恶化。

如果你和太太互相交换一下立场,就能体会对方的心情。如果客观地来看这段对话。可以说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作为一个妻子当然希望丈夫能够体谅自己,所以丈夫很有必要去理解妻子,而反过来,丈夫在外面喝酒、打麻将、打高尔夫球有时也确实是工作必需的,妻子如能体谅到丈夫的难处,那么她们的态度也自然会发生改变。

要做到以友善的心情理解对方的心情。为了不失去你的家人、朋友等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就首先要做到经常把理解对方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