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11

第11章 读懂行为语言才能选准人(3)

比方说,你的部下在你跟前摊开两手或垂下两臂与你说话,这是对你友好和接纳的姿态。如果交叉两臂抱着,这就意味着某种防卫。

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是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姿态,而且根据达尔文的研究,这种姿势似乎在世界各地都同样代表防卫的姿势。老师和老师在一起时常用这种姿势,医生和医生在一起讨论时,也常出现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来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自觉稳如泰山,能对抗任何攻击。

研究者们发现,这种姿势似乎是最容易被了解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个四人以上的团体中,若你将双手一叉,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姿势的影响力。你叉着双臂听人说话,叉着双臂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注意看,团体中很快就会有人学上了你的姿势,先是一个、两个,然后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叉起了手臂,但是你会发觉这个团体分裂成小集团,而且各执己见,难以互相沟通。

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对方的交叉手臂是一种防卫姿势还是一种舒服的轻松姿势时(有些人认为如此),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掌。双掌是放松的还是握拳的,手掌是否紧抓着两臂以致青筋暴露?这种保护性的姿势与不常坐飞机的人在飞机起飞时两手紧抓住椅臂的情形非常类似。

女人由于上身躯干构造和男人略有不同,因此交臂的位置通常较低。刚成年的少女们通常较年长的姐姐更常采用这种姿势。

坐在椅上,一脚跨在椅背上(跷起一只脚来)。起初我们会认为这人是开放而乐于与人合作的。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人的姿势看似轻松——他嘴角往往带着一抹微笑,但实际上却极不合作。他经常对别人的感觉或需要漠不关心,甚至有点敌意。在亨利·希登的著作《姿势的语言》中,我们亦可发现相同的身体姿势。空中服务员也表示机上采取此种坐姿的男性旅客经常是最难服侍的人。在买主与推销员之间,买主也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种坐姿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司在下属的办公室中亦以此种姿势以表现其权威。反之,要是下属采取这种姿势对待上司,那就是对上司满不在乎了。

坐在椅子上,以椅背当做一种屏障,这种姿势和把脚搁到办公桌上一样,所表示的意思是很值得注意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上级与下属之间。我们再次提醒你,不管你的部下所采取的是多么令人愉悦和友善的姿态,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他是企图显示:我们防着你呢。

交跨双腿。假如你曾路过欧洲国家的路边咖啡摊,你就可以轻易地从其双腿交叉的方式去挑出一位来自美国的男性观光客。欧洲男士把一条腿叠在另一条上,而美国男士则使用伯威斯德所描述的“4字形”,也就是一只脚平躺在另一条腿上,正好把脚踝放在膝盖上。显然这是典型的美国人坐姿,甚至许多美国妇女在穿着长裤时也会采取这种姿势。如果中国人在他的上司面前取这种坐姿,那就是用腿部语言告诉对方:暂时还不许你进入我的内心世界。如果他此时正说着对你多敬重、多友好之类的话那无疑是在撒谎。

查尔斯·柴契尔在《椤西亚德这一家》中描写了一个人的走路姿态:“一条腿不灵活、局促、僵滞而不能优雅地移动或站稳,好像对另一条腿心存戒惧,而想逃开似的。”根据这段描写,我们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此人的走路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态,使他的朋友一眼便认出来。至少有一些特征是因为身体的结构而有所不同,但是步法、跨步的大小和姿势,似乎是随着情绪而改变的。假如一个小孩很快乐,他会走得比较快,脚步也比较轻快,反之,他的双肩会下垂,走起路来好像穿着铅底的鞋一般。

莎士比亚在《峪尔勒斯和克尔丝谢》一书中,对一只大公鸡的走路姿态有很好的描述:“一个高视阔步的运动家,它以腿筋而自豪。”一般说来,走路快且双臂自在摆动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而准备积极地加以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在天气暖和时也不例外的人喜欢批评而颇具神秘感。

我们完全可以从走路的姿态中判断出其人的情绪。一个人心事重重时走起路来常会摆出沉思的姿态,比如头部低垂,双手紧紧交握在背后。他的脚步很慢,而且可能停下来踢一块石头,或在地上捡起一张纸看看,然后丢下,好像在对自己说:“不妨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走路姿势往往是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迟缓,有意加深别人的印象。

一个人在沮丧时,往往拖着步子将两手插入口袋中,很少抬头注意到自己往何处走。有一个故事说到一个牧师,一天早晨,他看到这样的一个人,很怜悯他,便给了他两元并安慰说:“不要绝望。”第二天早晨,这牧师又碰到同一个人,而这次是那个人走过来,交给他40元,并说:“不要绝望,那匹马赢了,赌注是一赔二十。”

走路时双手叉腰的人就像是一个短跑者,他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跑最短的距离,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的精力常是在他计划下一步决定性的行动时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这个姿势就像他用“v”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

研究者们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要判断对方思想的弹性如何,只要让他在街上走走就能了解了。”因为,走路能最明显的反映出人的性格。

第一,目不斜视、笔直地向目的地前进。此为个性内向的人,关心自己比周围强烈,不注意目的地以外的事,受先人为主观念的束缚,想法比较没有弹性。

第二,信步游玩似的向目的地走。此为个性外向的人,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信息以及任何事都具有弹性的接受。

用手势增强交谈的效果

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手势已经成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起着加强语言的力量、丰富语言的色彩等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有时候,他甚至能够作为一种独立而有效的语言进行使用,它还可以帮我们看准一个人。

带有明显的、有意图的手势传递的信息量往往非常大,如挥手表示再见;竖起大拇指表示对某人的称赞;竖起小拇指则表示轻蔑;食指弯曲与拇指接触,呈圆形,其余三指张开,表示某件事情已经完成,即“OK”。

而拇指和食指伸直呈垂直状态,其余三指并拢成大致的枪形,则表示怀有某种仇恨,有发泄的欲望,等等。

当然,这些手势都是在生活当中约定俗成的,大家都懂的,但这些手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手指若不停地动弹,多是他目前正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而感到无所适从,借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心理。

用手指轻轻地敲打桌面,暗示这个人可能陷人到某种困境当中,或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处在犹豫之中,不知道某个决定到底该不该下,也有可能是这个人不耐烦,用这种方式来减轻一下烦躁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经常有较无聊的手势和动作,说明这个人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且比较重视表面化的一些东西,虚荣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

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出让人感觉到非常有力量的手势,说明这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凡事敢做敢当、能够承担一定责任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做事非常果断和坚决,一旦想做就会付诸行动,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和毅力,不会轻易放弃。

习惯于把手指放到嘴边咬指甲或是吮吸手指的人,无论外表多么高大健壮,但他们在精神和心态上还是比较幼稚的,因为真正成熟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