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3035600000104

第104章 境界修炼:老板要知进退,懂方圆(1)

一.老板要知进退

858.做事不能太固执

不知变通的人,不仅无法宽容别人,更糟糕的是还会害人又害己。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进退之道也是如此,若不想让故事中的蠢事发生,那么面对刻薄的人的时候就多绕几个圈,别老是钻牛角尖。

当你在死胡同里绕不出路时,先定下心想想,你是不是一味坚持走直路,宁可硬碰硬而不肯跨上通往目的地的那座桥?

别把自己的脑子加上大锁,多以开放的心来接纳外界的讯息,才能彼此互动,激荡出创意的火花。

大多数人最向往的一件事就是,能够有一条绝妙的计策在手中,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是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一定顺手,有的会曲曲折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尚无好结果。

其实,做什么事,都自有其道理,如果不善于精明求变,则可能会走到绝路上去。毫无疑问,没有人想走绝路,不但不想走绝路,而且活路越多越赏心悦目。凡是善于谋算自己心事的人,拿手绝活就是精明求变,让自己全身灵活起来。这样做,一则可以让自己摆脱被动状态,给对手以不可捉摸之感,二则可以用反控制的计策,给对手设置难题,从而为自己争取主动。

所以,做任何事,都力戒莽撞,应多摸透对方心思之后再行动,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率。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侦察专家”,多方面看、走、问、想,运用排除法,把对方的信息过滤一遍,最重要的留下来,然后再反复验证几遍即可。

859.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老板工作中,在有关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不能有半点含糊。而在一些小事面前不必过于认真,不必非争个你高我低。

作为一名老板,要想做到时时处处都明察秋毫是不太容易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清楚”往往导致“事事不清楚”。过分的求细、求真,势必分散老板精力,妨碍大事的贯彻落实。因而,老板要善于分清主次、轻重,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豁达大度,善与人和,对于一般枝节小事不必过于认真,防止出现形形色色的无原则纠纷和个人意气之争,使人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从而保证人们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落实。

郑板桥所说的“糊涂”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但是如果老板没有一定的修养,没有宽容的肚量,不但大事难以清楚,小事也难得糊涂;有人貌似糊涂,实际大智若愚,却是聪明。

《诸葛亮吊孝》是一出名戏,戏中写道:吴国都督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江东为他吊孝。东吴一班大臣想乘机报复,杀死诸葛亮。但鲁肃不同意,保护了诸葛亮。有些人斥责鲁肃糊涂。但诸葛亮却称赞他是“难得糊涂”的鲁大夫!为什么?就因为鲁肃站得高看得远,深知蜀吴联盟的重要意义远胜过一场报复仇杀。鲁肃在小事上糊涂,正是他在大事上思路清楚的表现。

还要注意一点,大事与小事是相对的,它们的关系是随时间条件而变化的,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就要求老板要经常分析研究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把握大事与小事之间的度,才能真正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860.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钢铁界坐着第一把交椅,占全美钢产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然而,当罗德里克1979年出任公司董事长时,这个钢铁巨人正面临着重重困难:设备老化,管理不善,外国进口争夺市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他决定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

首先是缩小公司规模,以谋求新的发展。他关闭工厂,裁减人员,丢掉包袱;

其次,他出售了一批闲置资产,使手头有了活动资金;

第三,他在商场上另辟蹊径,以50亿美元收购石油公司,扩大业务范围。罗德里克本人相信“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一切活动要围绕着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来进行”。经过罗德里克的努力,以退为进的战术收到了成效,使美国钢铁公司在40年来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中免受波及,反败为胜,终于走出了困境。

《孙子兵法》提出“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观点,就是指当认识到继续前进有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的结局或可能战局发生逆转时,应当机立断,停止进攻,或迅速撤退,这正是辩证法上讲的“度”,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保持自己质的临界线。越“度”则过,过则必错。如果不从战略上、宏观上考虑问题,在超出自己力量限度的情况下继续用兵,主动权就会移于敌手,有利的态势而会反演变为不利的局面。因此,知难而退,见好就收,是一个老板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861.掌握好紧迫与松弛的界限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工作上,压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合成为一种曲线关系,当觉醒增强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但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后,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提高,而且随着觉醒的继续加强,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这是因为过度的压力使人产生恐惧、愤怒、焦虑情绪和攻击性行为。

在日本小学生的课本扉页上写着: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只有技术立国,否则无法生存。这种从小开始的危机教育,使日本人从小就处于一种压力气氛中,只有拼命工作,掌握先进技术,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老板在工作中制造紧迫感应该注意尺度,必须以部属的心理承受力为界限,要有一个“度”。如果超出这个度,突破下属的心理承受界限,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太松不行,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工作效率必然低下,这是“度”的下限,反之过严,就会突破“度”的上限。

三国时,关羽败走麦城死,张飞闻讯后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为兄长报仇。帐下两员将领洪疆、张达因期限太急,乞求宽限几日,竟被张飞打得满口吐血,二人感到限期完成根本无望,绝望之中杀了张飞,投了东吴。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承包定额比较合理,承包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时,承包结果往往高出定额,反映出效率的上升;若承包定额太高,承包者又不得不承包,而且即使十分努力也较难完成时,承包结果往往大大低于合理的权值,原因就在于过度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反抗心理,工作效率下降。

由此可见,老板要掌握好紧迫与松弛之间的界限,既要造成一定的压力又要使下属不过于紧张,使紧迫感与下属自身因素以及当时的客观条件相适宜,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862.不能目中无人,唯我独尊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有一天,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于你,免得受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再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受感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处事待人处处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一变而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成功人物了。他一生的事业也得力于这次的转变。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没有接受这样一位长辈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说起话来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结果一定不堪设想。

生意场上也是这样,如果你的事业正步入辉煌,你可以为自己的事业骄傲,但不能凭借它而自大,更不能因此目中无人,看低那些成就在你之下的人。

记住,自吹自擂高高在上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将引起他们背后甚至当面的讥笑。获得别人尊重的惟一要诀,就是先尊重别人。

863.不要口出恶言,轻易树敌

中国的生意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须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老板,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枝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了,但与此同时,你也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决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也会将自己的怨恨发泄出来。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毫无原则,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觉得是好朋友,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这实在太幼稚无知了。须知,道人之短者,除了对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谤人。否则谁还敢接近你呢?

864.能够以变应变,灵活处事

在生意场上,再高明的生意人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也难免出现与你掌握的信息有出入的情况。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你朋友的朋友,或者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时候,你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你不可能再以不变应万变,而只好以变应变了,一切靠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

一般说来,要能够以变应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冷静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够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这就意味着在价格上让步,信誉也受到损失,失去对方的信任),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使彼此都有继续商谈的机会和可能性。那要看你怎么用了。

2.保持自信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强烈的自信,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例如,在交际中,突然插入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怎么办?一走了之还是失礼失态?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最好采取主动,伴以自信的微笑,以强者的姿态控制局面。

3.适时圆场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4.转移话题

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和分散别人的注意力。一旦你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等。当然,这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训练才能做到。

865.留一步,让三分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舍”就是“得”。

为人处世,有时候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

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朋友的钦佩。

因此,做一个能理解、容纳别人的优点和缺点的老板,才会受人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老板,怎么会拥下属的尊敬呢?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生意人与人相处其实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会直奔主峰,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顾,等到了峰顶,早已气喘如牛,满头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佛光,偶见云海,又觉得不过如此,扫兴而归。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算哪,不慌不忙,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会觉得处处美不胜收。

866.重修旧好和化敌为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奇妙,有些经久不衰,有些缘尽而散。有些友谊的褪色主要由于志趣各异或关山阻隔;但有些关系的逆转则是由于误会、分歧没有处理好,闹了一两次矛盾便彼此不再往来,甚至相互成为怨敌。

对生意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你要喜欢所有的人,也不意味着你要和所有相识的人都成为知心朋友。如果你认为某些人是有价值的朋友,那就应当细心照料这种友情。

人际关系,就好比一座大谷仓。这样一座相当大的建筑物本来是坚固的,但如果长年累月无人照料整理,那么风雨的侵袭,裂缝的扩大,就会造成隐患和危机。一旦哪天刮大风、下暴雨,它就会突然坍塌,变成一堆废墟。当你捡起旧椽木察看,你会发现,就某一根木头来看可能还很结实,但联结榫头的木钉腐烂了,就无法把巨梁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