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3030900000091

第91章 出尔反尔,死路一条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不仅会破坏他本人的形象,还将影响他本人的事业。”

越是美好的东西,它的背面就越丑陋。诚信是宝,而它的背面却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出尔反尔必失信于人,难成大事,甚至连性命难保。

三国时的吕布勇冠天下,但品性极差,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终命殒白门楼。吕布之勇冠绝天下,如此之勇士却在乱世不能安身立业,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个性多变、反复无常,最终一事无成,反而丢了性命。

吕布本并州刺史丁原义子,后却投降了董卓,对此,《三国演义》中有着详细的描述。

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卓曰:汝将何以说之?肃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来投主公矣。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这实则是吕布性格的一个侧面反应,说明吕布是贪财忘义之辈。而且李肃早已把吕布的这种性格看得一清二楚。再看一看李肃见吕布之后吕布的反应如何?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日: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布日: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一句“某欲从之,恨无门路”道出了吕布有奶便是娘的个性。后来的事也就不用再费笔墨叙述了,结果自然是人人皆知。

如果说此次吕布易主是为了寻求明主,那他则应该好好辅佐董卓。可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在某些时候是有道理的,尤其用在吕布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连环计,又让他与董卓反目为仇,而且还亲自刺死了董卓。

吕布被曹操擒后,竟厚颜无耻地对曹操说:您忧虑的不过是我吕布,今日我已降您,您争夺天下已用不着忧虑了,您率领步兵,如果您能让我率领骑兵,那么,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可以平定了。曹操乃世之枭雄,早已看清了个性反复的吕布岂能用之,还是将其杀了。

吕布在其一生的活动中,不论是攻杀伐打,还是为人处世,无不反应了他出尔反尔的个性。

早在袁术称帝之前,就曾拉拢吕布对付刘备,并向吕布表示要自己的儿子娶他的女儿做儿媳。吕布很高兴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曹操为了不使吕布向袁术靠拢,暂缓对吕布的攻击,并写信给吕布表示愿意共同对敌,还以献帝的名义发了一道诏书,称赞他杀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协力辅佐朝廷。于是,是否向袁术靠拢,吕布又犹豫起来。

袁术称帝后,想进一步和吕布和好,以使徐州、扬州联合对抗曹操。便派韩胤出使徐州,把自己称帝的事告诉吕布,并迎接吕布的女儿与己子完婚。吕布考虑了之后,答应了袁术的要求,还派兵送女儿上路。

曾任沛相的陈珪,早已倾向于曹操,他听说袁术吕布联姻共同对付曹操的情况后,赶忙去见吕布说:曹公逢迎天子,辅佐图政,名高于世,将征服于四海,将军应当同他同心协力,共商大计,以图泰山那样的安定。现在如果与袁术联姻,必然要落个不义的名声,这样下去将是危险的。

吕布一听又犹豫起来,他想起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心里来了气,于是改变了态度,立即派人去把女儿追了回来,还把韩胤戴上刑具送到许都,交由曹操处置。

曹操为了进一步拉拢吕布,又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吕布为左将军,派使者把诏书、印绶致送吕布。并给吕布写信,表扬吕布制止袁术称帝,对皇室的拥戴,说朝廷仍然信任他,相信他的忠诚,还说是用自己家的好金子为吕布铸的金印,将自己的紫绶送给吕布,以表示友好。

吕布接到诏书、印绶和曹操书信后,非常高兴,马上派陈珪的儿子陈登去许都向献帝谢恩,还带去一条好的绶带酬谢曹操,同时还表示希望朝廷任命自己为徐州牧。

此时,吕布又倒向了曹操,可曹操是真心对吕布吗?肯定不是,陈登到许都见曹操后,乘机告诉曹操,吕布有勇无谋,轻于去就,反复无常,应早日把他除掉。曹操也把心里话告诉陈登说:吕布狼子野心,确实难以久养。不是您,别人是难把他看清楚的。

曹操当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并把其父陈珪的秩禄增加为“中二千石”临别时,曹操拉着陈登的手说:东边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们父子了。意思是让陈登父子暗中集合众部做内应,待机除掉吕布。

吕布终究没斗过曹操,在白门楼活活被曹操勒死了。其势力没有曹操大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出尔反尔的个性,搞得部众上下离心,内外无一人愿意帮他,都视其为反复无常的人,如此之人怎么能成大事?做人要想成功,决不能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否则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