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3030900000090

第90章 诚信——最高明的处世之道

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贾谊说:治天下,以信为之也。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治家也好,经商也好,交友也好,都需要讲信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言出必践。只有言行一致,拿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才能让别人折服。另外,遵守约定也是取信于他人的必备内容。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订立一些口头的协议,或订下某些规则。行动中只有认真执行,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僖公二十五年冬天,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领军队攻打原国,事先与官兵约定三天结束战争。但到了第三天,原国还没有攻下来,于是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回国。

这时,晋方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人支持不住,就要投降了。虽然晋方有的将领主张暂缓撤兵,但晋文公却坚持认为与其为得到一个原国而失信,还不如不要它,因此,坚决撤回了围攻的军队。

晋文公虽然放弃了到手的胜利,却树立了自己诚信的形象,得到了下属的敬重。如此一来,他战争中的损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信用的能量是巨大的,很多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诚信才会绝处逢生,扭转势态,变难为易,变险为安。没有技术,可以请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来帮助你;没有营业能力,可以请有营业能力的人来做事;没有资金,可以向银行借贷。但是,如果你没有信用,这可是最大的致命伤。

西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小孩子。一天,他和弟弟叔虞在后宫玩耍,一时高兴,就摘下一片桐叶给叔虞,说:我封你为王。

第二天,史佚一本正经地要求成王正式给叔虞划定封地。成王说:我这是和他在做游戏,怎么能当真呢!史佚板着脸说:君无戏言。

成王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份量。于是就把黄河、汾水以东的一百里地方封给了叔虞,这个诸侯国就是春秋中后期强盛一时的晋国。

据说,宋太祖有一天答应要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张思光非常高兴,一直引颈企望宋太祖正式任命,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张实在等得不耐烦,只好想办法暗示。

张思光故意骑着瘦马晋见宋太祖,宋太祖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你的马太瘦了,你一天喂多少饲料呢?张思光回答:一天一石。

宋太祖又疑问道:不少啊!可是每天喂一石怎么会这么瘦呢?张思光又冷冷地答曰:我是答应每天喂它一石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吃那么多,它当然会那么瘦呀!

宋太祖听出语外之意,立即下令正式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宋太祖终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诺言。

一个人只有讲究信用,才能得到支持,并有所作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一个有信誉的人交往,大到言出必信,小到守时守信,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他可是著名的遵守约定者。他与女子相约在桥下立柱边会面,逾时女子没来,河水暴涨,他宁可淹死也不失约离去。故有尾生抱柱之信的说法。今天看他的做法似乎过头了,但其精神却永远值得大家借鉴。

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千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信用不像钱那么简单,只要你有钱,就可以立即把资金汇入银行,要取就取。但是,信用就不会像钱这样来得容易,用得方便,要取得信任是要长时间积累的,信用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信用,而且要每天不断地累积。

以诚信服人,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成功素质之一。人无信不立,不做言过其实的许诺,不做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这才是有魅力的人,靠得住的人。所以,纵使万般艰难,也须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决不可背信弃义。